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仲裁风险增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1 01:2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MSN财经](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health/content_v2/buffer.jpg)
汪时锋
过去十多年间,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发起了仲裁申请,不仅仲裁金额节节攀升,而且仲裁结果绝大多数以中方失利告终。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与中国企业有关的海事纠纷、贸易纠纷进入了一个高发期。如何看待金融危机后的仲裁案例发展,记者专访了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联合会委员、澳大利亚国际贸易仲裁中心主席多格·琼斯。
第一财经日报:在你看来,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国际仲裁中的案件数量和行业分布有哪些变化?
琼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确实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仲裁案件的数量增长现象,特别是与大宗商品价格变动、造船、基础设施、财产变动的领域。现在案件增长的高峰已经过去,只是案件的数量与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相比仍在高位。
日报: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步伐加快,你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是否面临更大的法律挑战?哪些行业的企业的海外业务容易出现纠纷?
琼斯:我个人认为,面临更大法律挑战的问题是肯定会出现的情况。现在中国企业已经深度参与国际上的半导体、建筑、矿产开采和加工、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中。随着中国对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中国的企业需要更为娴熟地掌握国际商务和投资者的仲裁。因此,需要充分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仲裁地点,以确保该仲裁地能保持中立态度并支持国际仲裁法律制度。我所在的澳大利亚恰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从北美和南美、从亚洲和中东的商务伙伴交易的中立仲裁地点。
日报:在过去的十年中,看中中国当时的资源高需求,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澳大利亚资源行业掀起投资高潮。然而,由于中国经济从2012年开始放缓,对海外资源的需求增速下滑,请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前期在澳投资是否会面临更多的纠纷风险?
琼斯:我想的确是的。随着中国企业自身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进行调整,我想将有可能引发关于合同再谈判或者前期投资修整方面的潜在纠纷。
日报:有数据显示,目前涉及中国的国际仲裁案例中绝大多数都以中国企业失败告终,请问你对此有何建议?
琼斯:考虑到中国方面在国际仲裁上日益增加的需求,为赢得仲裁,我想中国企业需要切实听取并采纳富有经验的国际仲裁组织的意见来让中国企业的仲裁赢面最大化。
日报:一些中国企业反映,国外仲裁机构的执行时间太长,而且过长的时间会降低他们选择国际仲裁机构的意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琼斯:仲裁的时间长度是一个问题,这同一国政府对决定的执行力有很大关系。因为是在一些国家决定的执行。在实际仲裁中,选择能提供快速仲裁的仲裁地和适用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澳大利亚国际贸易仲裁中心已经通过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可能带来的延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