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承诺不搞“一刀切” 上海钢贸危情暂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01:39 来源: 一财网

  一封恳请银行“刀下留情”的公开信似乎收到期望的回音。

  针对钢贸商贷款,上海银监局4月底向商业银行发出了预警。对此,上海地区钢贸商近日集体向银行发出公开信,恳请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要“一刀切”,对优质钢贸商给予续贷支持。

  “公开信发出后,我们陆续与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深发展及中信银行达成了基本的共识,这些银行基本都愿意保持原有的贷款规模,并下调银行综合收益率。”重回钢贸圈的肖志成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作为周宁上海商会的执行会长,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与会长周华瑞一起,跟钢贸商、银行,以及政府沟通开会,以期挽救这一岌岌可危的产业链。

  不过,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认为,对于重视诚信和经营风险的银行而言,在向遭遇信任危机的钢贸商发放贷款的时候,仍会考虑市场的景气度以及钢企的还贷能力,目前钢贸商走出困境的主要途径,应该还是通过回归主业,并向下游的钢板切割等深加工延伸。

  银行态度趋缓

  6月20日,上海钢铁交易大厦,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的相关负责人,与福建上海商会、周宁上海商会以及相关钢材市场、担保公司的负责人坐在了一起,探讨钢贸商如何走出融资困境,并取得银行的信任。在此之前,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已经与钢贸商们组织了类似的交流沟通会。

  沟通会的召开,与周宁上海商会6月初向各商业银行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不无关系。公开信详细陈述了目前钢贸商所遭遇的资金困境,以及银行显著收贷的后果,希望银行能够在“非常时期”给予稳定的融资支持。

  根据公开信上的统计,今年年初到目前,银行对周宁上海钢贸业的融资规模已经收缩了23%以上,很多银行不仅要求钢贸商提前还贷,新增贷款更是几乎没有,致使很多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苗头。

  各商业银行之所以集体对钢贸商突然抽贷,与无锡一洲集团董事长李国清等江浙地区的钢贸商陆续出现跑路、倒闭有很大关系,再加上钢材市场持续低迷前景不乐观,对很多银行来说钢贸商又是其最大的贷款对象,这就更加剧了恐慌情绪的滋生,甚至导致银行开始对整个钢贸行业的融资收紧“一刀切”。

  “其实李国清欠民生银行的3600万,为其进行联保的企业已经替他还上了,放在以前,通过几家企业联保的形式向银行融资,也一直使周宁钢贸保持零坏账率,可现在银行对没出问题的钢贸商也收贷,联保企业就是想替出问题的企业还钱,也会因为流动性不足而还钱无力。”肖志成告诉本报记者,为了保证诚信体系不被破坏,很多企业只能通过向高利贷借钱(每月利息高达0.1元~ 0.15元)来还银行的钱。

  不过最近几天,包括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对钢贸商的态度开始有所缓和,在近几天召开的沟通会上,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俞行长就表示,对钢贸行业的贷款决不搞“一刀切”,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何副行长也表示对钢贸的贷款“总量不变,定价下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银行,正是这几年来对钢贸商贷款比例较大的银行。在近期举行的“2012中国钢厂钢贸百强榜启动仪式暨首届中国钢铁行业信用与风险控制高峰论坛”上,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公司部副总经理邵春华就指出,目前很多银行对钢贸行业的贷款集中度很高,有的银行承兑汇票的70%都是开给钢贸商,这就存在极大的风险,此外,一些银行对抵押品的贷前检查做的也不够严谨,钢贸商重复抵押的信用风险并不在少数。

  亟待整合转型

  “钢铁贸易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银行在此期间也一直在推波助澜,如果整个钢贸行业出问题,也将导致整个金融系统性风险。”一位钢铁行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因此,目前对钢贸协会和银行来说,重要的是在贷款时严格监管,甄别哪些钢贸企业有正常还款和借贷的能力,哪些则是要重点监控甚至是淘汰出局的,而不是“一刀切”。

  上述行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其实在目前整个钢贸行业中,库存不多、专心供下游的钢贸商问题还不大,资金压力较大的主要是一些借助钢贸生意不务正业多元投资,以及借建钢材市场圈地融资的部分群体。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的钢材市场有60多家,但正规的只有40多家,而江浙地区更是充斥着密密麻麻200多家钢材市场,有些投资人以建钢贸市场为名,拿下一块土地,成立一家担保公司,就开始“招商引资”,从银行获得贷款后大部分则去投资房产等或者进行拆借,甚至购买豪车、奢侈品挥霍。

  “通过向银行、担保公司交纳层层担保金,以及必须附带购买很多理财产品才能够贷到款,很多钢贸商的融资成本超过15%,以前房地产市场好的时候这部分成本还好消化,可现在钢材卖不掉了,房子也脱不了手,反而是以前贷不到钱,买不到地,踏踏实实做钢贸的现在比较安全。”一家沪上钢贸商对本报记者坦承。

  “2010年前,钢贸商每卖一吨钢材,可以赚到300~500元的价差,如今价差只有30~50元了,能够分享到的利润蛋糕大幅萎缩,意味着肯定要有人退出。”上海钢联总裁朱军红告诉本报记者,钢贸领域的整合时代正在来临,钢贸商数量将大幅度缩减。

  朱军红预计,如今的市场规则更偏爱资金雄厚的大型钢贸企业, 中型公司的发展要艰难得多,而相比之下,市场反而给小公司留出了发展空间,因为这些公司往往可以提供大、中型公司不可替代的特殊产品或服务。

  朱军红进一步指出,能够活下来的钢贸商,应该尽量变现资产,回归主业,并向下游的钢板切割等深加工延伸,“闭着眼都能赚钱的十年已经过去,现在就要回归到真正的价值链和供应链,延伸加工、配送、仓储、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