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江城老人财富“沉睡”无人掘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06:47 来源: 荆楚网-楚天金报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张新雄 通讯员徐珊珊 潘丽莉 徐石

  “请帮忙把我存折上的整数转存定期。”家住武昌大成路的戴爹爹自打十年前退休后,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一到账,他都赶到附近的工商银行,重复这一唯一的理财方式。

  近日,我省首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银行卡——中信银行信福年华卡在汉首发。然而,这一事件背后的尴尬是:武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百万,可针对老人的金融产品屈指可数,老人们拼搏一生积攒的大笔资金,往往都在银行睡大觉。

  现状 老人金融产品屈指可数

  家住武昌的老王原在税务系统上班,工资待遇不错。退休后,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老伴每月也有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由于宝贝女儿有工作,并不需要他负担,老王手上积蓄颇多。

  近几年物价上涨厉害,老王为了让财富保值增值,曾尝试过炒股,结果两年时间亏了五六万。去年起,老王不再炒股,一心存起了银行定期。

  如今,市场上的理财产品琳琅满目,哪种真正适合养老需求呢?然而,多名业内人士认真梳理后发现,市场上针对老年人开发的专属金融服务产品屈指可数。只发行寥寥几张老年金融卡,持卡人可参加定期组织的健康养生、文艺品鉴、理财投资等讲座,还可预约知名医院专家号等。

  理财分析师表示,老人投资理财一般都注重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三性”合一的理财产品最能契合养老投资需求。“整体而言,老年金融尚处在起步阶段。”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金融专家杨鑫阁接受本报书面采访时说,不仅在武汉,而且在全中国,老年衍生产业的发展都很滞后。

  探因 金融服务存三大不足

  不过,多家银行向记者证实,目前武汉的各大银行尚未针对老年人推出专项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信银行武汉分行零售银行部有关负责人分析,目前市场上“老年金融”产品缺乏,是因为银行普遍不够重视老年客户群体,没有依据老年群体的特性进行客户分层服务。

  此外,还有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因:老年客户的需求特点才刚刚显现,需求还不够旺盛,导致目前“老年金融”开发不够;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尊老爱老公益行为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杨鑫阁分析,当前“老年金融”服务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人性化考量不足,服务意识不足,专业产品不足。

  以“人性化考量不足”为例,近年来,“临终老人被担架抬入银行修改密码”、“卧床老人被抬入银行办理换卡业务”等新闻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凸显了银行在服务细节上缺乏必要的人性化安排,未能从‘客户至上’出发,更为灵活地满足高龄、久病长者等特殊顾客的服务需求。”杨鑫阁说。

  前景 老年金融理财待发掘

  据武汉市老龄办介绍,截至2011年底,武汉市户籍总人口827.24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 132.05万,占总人口的15.96%——这意味着每6名武汉市民中就有1名老年人。武汉老年人的数量以每年5万的速度在增加,武汉市已经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社保养老体系先天不足,‘未富先老’是中国进入老龄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杨鑫阁认为,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为中国金融业提供了庞大的老龄人市场;老年人对金融理财的强烈需求,也为金融服务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老年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阶段,老年人对金融产品的消费具有明显的人生阶段特点。”杨鑫阁分析,与青、中年人比,老年人对金融产品的消费具有如下特点:老年人的活动范围较小,对金融消费的便捷性要求更高;对金融产品的安全性、流动性变现的要求更高;对服务价格非常敏感;在对产品需求的同时,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注和感情关怀。

  民生银行徐东支行资深理财经理张丽萍认为,老年客户拼搏一生,手上一般都有较多资金,购买金融产品的实力较强,只是缺少理财观念,市场上也缺乏老年主题的理财产品供选择。“但毫无疑问,老人金融的确是一座待开采的金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