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穿越喀布尔和白沙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07:5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穿越喀布尔和白沙瓦

穿越喀布尔和白沙瓦

穿越喀布尔和白沙瓦

穿越喀布尔和白沙瓦

  旅行可以让世界的真实展现在你的眼前,而对我来说,在旅途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坎坷的经历。

  我曾经用了48个小时纵穿了阿富汗,从新疆喀什出发,经过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渡河后通过拉布尔山口,最终到达白沙瓦。这段惊心动魄的旅程让我看到了战火世界中最真实的一面。

  喀布尔的战争与和平

  在我们前往乌兹别克斯坦的途中,“白沙瓦很危险”的消息不断传来。我们也曾经为这段旅途的交通方式而争论不休。

  我个人认为,白沙瓦近年发生恐怖人质事件的概率,比北京的交通事故死亡率还要低很多。而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这么多年,也正说明我通过了考验。于是,我们关闭了所有的通讯设备,出发了。

  途经三道哨卡之后,我们到达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国际饭店。由于保卫人员的势力有限,我们不得不向多国部队的联军申请通行证和补给。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见到军事基地,它被如马刺一般十字交叉的铁丝网一层又一层地围着。

  出了关卡后,一路上轰隆隆驶过的巡逻装甲车和呼啸而过的飞机,都让我感到,我们的一举一动在被监视。在我们途径喀布尔之时,这个曾经炮火纷飞的战地,虽然已经建立了当地政府,但政府尚未稳固。一些暴乱的当地民众趁我们过境的时候,抢夺我们身上的值钱物品,就连冲锋衣都不放过。

  军营里的法制社会和军营外的兵荒马乱——是我对喀布尔最深的印象。在军营里,人们可找到沃尔玛超市、音像商店、哄闹的集市还有整齐的住宅区。一旦当人们离开军营,每隔三步或五步就能看就当地人提着枪射击路边的坦克或汽车。

  战争与破坏总是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对于古迹和文化遗产。11年前,塔利班将巴米扬山区的两尊巨型佛像炸毁,曾经引起了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关注。但生活在战火中的当地人并没有忘记文化保护。2004年,阿富汗内务部还抽调了数百名警力,专门负责对阿境内的历史遗迹进行看护,防止这些历史遗产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其中也包括巴米扬石窟群。

  入侵者与受侵略者、稳定与混乱、战争与和平、破坏与修复——这些相互矛盾的名词匪夷所思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喀布尔,一个战争之后的社会。

  白沙瓦的穆斯林

  抵达巴基斯坦白沙瓦的第三天,我和随行的朋友就赶上了爆炸事件。所幸的是,大家并没有受太大的惊吓,这还要归功于过去几天旅途中的历练。

  以前我们总是带有偏见地认为,恐怖主义必然和穆斯林相关。然而,这些“理所当然”的认为,总是和事实存在差距。

  我们在穆斯林地区所遇皆是友善的当地人,其中不少人见到我们一路携带的《古兰经》还会点头示意。很难想象,在人口如此密集的地方,居民还能够做到彼此友好。

  其实,说到恐怖主义并非没有实据可查。它源自于二战以后的政府选择现代化的方式。当时战后政府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世俗化的西方方式,原教旨主义不占主导地位,按照西方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在没有了宗教教义和道德伦理约束的同时,宪法的制定也趋向于西方文化。而另外一种政府的主导者曾经以列宁主义为导向组织了政党。

  而现代所谓的恐怖主义,无论是巴列维式的西方方法,还是萨达姆、卡扎菲方式,最后都以极端镇压为终结。原教旨主义的特点就是联系特别密切的精神世界,随着积累最后形成他们对整个西方或者是本国统治者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原教旨主义便发动人民推翻这类政权,然后形成暴力对抗,最终演变成为伊斯兰世界中相当大的具有社会基础的反抗运动。

  于是,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西方人将他们视为恐怖分子。拉丹等人的“恐怖活动”的根源是要建立伊斯兰的统一民主国家,同时将外来入侵者赶出国境,恢复他们理想社会中的最原始的伊斯兰世界—— 一个没有恐怖主义的地方。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做法,也是对本国社会文化的保护,不幸的是它们采取了极端的方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