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不要沦为平庸之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09:53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Paul Bennett在这一期的专栏中有一段很有启发性的话:“要在现实世界广泛搜集创意和灵感才能触类旁通。很多时候,各行各业在树立标杆时想到的只是自己的直接竞争对手,这就导致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停留在微观层面的改进上,甚至更糟的情况是仿冒他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做成山寨版。”他的建议是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品类,从其他领域里汲取相关经验,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很长一段时间,《第一财经周刊》对记者的要求和对报道产生的价值的追求与此有类似之处。我们希望在一篇公司报道中,第一个层面当然是发现被报道公司的真正问题,继而去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是解决之道,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司人和决策者都做了什么;第二个层面是对于行业内的公司和公司人也能有所借鉴;第三个层面也是我们所着力希望承担的功能,就是一篇公司报道对于我们所有读者,尤其是与这个被报道公司不相干的读者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所以我们会跟记者强调避免过多的专业性—这个专业是指过分沉溺于某个行业或者产业的那种专业—而忽略了最广大读者的需求。一个赛车维修站,真的会对外科医生的工作有帮助吗?一个外科医生需要了解赛车维修站的专业吗?显然不需要,但外科医生可能需要了解“30秒内完成加油、换轮胎、降温、检查发动机”这一系列行为是如何规范流程的,这个团队和团队的工作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而这是商业。

  对于一本商业杂志来说,我们的专业性就是发现商业规律,发现商业的真谛,表现出来的就是好看的文章,普适的价值。简单点说,就是让一个美容顾问对一个家具店老板的商业行为产生兴趣,并真的有所收获,让外科医生能时时说起“就像我们在赛车维修队看到的那样”。

  我在看Paul Bennett的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的就是,这是我们这本杂志所传递的价值,对于每个在商业世界里工作的公司人来说,我们扮演的应该是开阔视野所必备的工具。

  就像在这一期中,从事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公司人可能很容易注意到《奇瑞的引擎》这篇特写,食品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人可能首先被蒙牛的报道所吸引,这些都可以满足前两个层面的需求,但对于奇瑞来说,最有价值的可能在理查德·布兰森的专栏—从小企业成长到大企业,你的使命是否产生偏差,你的管理架构是否失控,是否建立了最合适的领导者……布兰森还举了一个例子,提到一家公司启动了名为“刷新”的培训项目,让队伍与时俱进,避免自满与僵化。如果不客气地说,奇瑞借市场高速发展之利,完成了从小企业到大企业的过程,但如果没有“刷新”管理这个过程,难免接下来会沦为平庸之辈。

  而蒙牛可能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Evernote的创始人所说的那句话:“我们不去考虑顾客,因为我们自己就是顾客。”

  对于我们这本商业杂志,这一期最有价值的一句话,可能是英孚教育创始人Bertil Hult所说:“如果我们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那我们就不仅是在窃取父母的钱,更是在侵占孩子们的时间。”

  一本好的杂志,它不应该浪费、侵占读者的时间。如果不甘沦为平庸之辈,那就只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价值。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