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风险有多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14:05 来源: 《国际融资》

  What risk is will Wenzhou financial reform bring?

  ■ 林中衍

  民间金融改革之所以延至改革开放30年之后才抬上台面,是因为考虑到其存在的风险、复杂程度,以及失败、失误后产生的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才在当前具有较为成熟的环境和条件下审慎地推出。既然是改革,风险和成功并存,只有充分意识到其复杂性和相当大的风险,我们才不会对之掉以轻心,以前所未有的攻关精神迎接风险的挑战,取得此次重大改革的最后成功

  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不啻一股春风荡漾在大江南北。在中国的不同地区,不同发达程度省份引起截然不同的反响,欢呼雀跃者有之,忧心忡忡者亦有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盖因为在中国,金融改革是一个极为敏感,又牵涉面极广,极为复杂和极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

  金融改革,希望与风险共存

  尽管近年有关金融改革的呼声极为高涨,但在诸项改革中,金融改革被放在最后,并以十分谨慎、十分周密的部署下才予以放行,并如同我们国家在历史上对待出台任何一次重大改革前做足准备的前提下,首先只选择在浙江省温州市进行试点,在温州经过摸索、尝试之后有了成熟、稳妥的经验再选择不同地区扩大试点,并在最后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改革方案后再向全中国推而广之。

  当然这只是乐观的估计,既然是改革,就会允许失败和夭折,温州的金融改革试点当然也不例外地存在着各种可能性。因此,我们也不可以将此次推出的温州金融试点改革看得多么容易和顺风顺水,同以往历次改革一样,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同样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之所以到了改革开放30余年后才刚刚推出这一改革,风险确实是其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因此,只有在充分考虑到风险之后,我们才能以百倍的细心和千倍的审慎,小心翼翼地逐步、稳妥地推进此项改革。并使之不会引发再一次金融地震,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万户萧条的景象,这是我们改革的组织者在每一次改革之前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可以说,其风险处处,风险时时。稍一不慎,就会酿成大错,贻误全局。

  金融改革,风险管理是重中之重

  风险一:民间钱庄的“招安”带来管理的风险。

  众所周知,温州此次金融改革试点的缘起在于当地各类企业的融资难,而在国有银行的僵化体制面前,众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融资找不到“庙门”,从而衍生出大大小小的各类贷款公司,借贷公司,或称为“放高利贷”,其高利率及还款信誉等等又产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而此次试点就是要尝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将现有民间存在的放贷现象予以合法化和规范化。将资本所有者手中的“活钱”盘活,又不至于引发极端事件。

  而这些予以规范化即“招安”的钱庄的管理就十分繁琐和艰巨。谁来给他们担保?谁去核实借贷者的信誉和还款能力?其资金链断裂后又有谁来接手这烫手的“山芋”?

  金融改革,空心化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灾难

  风险二:市场空心化可能为温州带来灾难。

  温州的金融产业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其制造业、手工业、服务业的积累,并进一步在有了原始“第一桶金”之后试水金融产业,并在其后的发展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扩展到全国和全世界。

  温州商人的四处融资在为之带来丰厚的资本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甚至血本无归。一个健康的经济社会应该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存,并相互依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对于温州是如此,对于全国更应该是如此。

  但资本扩张带来利润的简便和迅捷,有可能会使相当多的资本投入到虚拟经济中去,即通过放贷、融资达到盈利的目的。从而使得众多资本所有者以及正在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不再去关注实体经济,将大量的资金去投入资本“利滚利”,进而远离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陷入一个地区经济的空心化。美国房贷危机的前车之鉴,触目惊心。

  资本滚动带来的巨额利润总是令人愉快、向往的。它会令所有资本拥有者趋之若鹜,如脱缰的野马。其可能给温州,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

  金融改革,人才短缺是至关隐患

  风险之三:人才短缺为此次金融改革试点留下至关隐患。

  在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的银行及金融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金融产品亦日益同国际接轨,将大量国际通用的制度、产品、方式引入,取得了金融领域繁荣昌盛的新局面。但其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才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相对制约了中国金融产业的发展。并引发出相当多本不应该发生的问题,有的还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近年发生的荣智健的风险投资损失为广大金融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如果说,在中国大型及高端国有银行还存在人才短缺的状况,那么,在中小银行以及未来的民间银行或钱庄,这种人才短缺的局面只能说会甚于大型国有银行。

  人才短缺会带来制度不严谨,办事无章法,管理混乱,朝令夕改,从近了说,会影响民间银行的信誉,影响融资者及投资者的信心,在行业内造成混乱;从远了说,则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和金融风险,致使最后无力收贷,资金链断裂,令投资者的钱“打水漂”,并引发相关资本所有者倾家荡产。

  人才的短缺中,更重要的是高层领导者和管理人才的短缺。银行及金融产业的管理是一项极为严谨、极为周密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领导者具有全面和宏观的金融管理经验,还需要具有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金融风险的敏锐观察力和处理能力。另外,金融行业还需要严格的监管制度和防止腐败的机制。在那么多大型国有银行都曾出现那么多蛀虫,我们这些小型的民间机构就更难于避免发生各种违规、枉法的事件。

  金融改革,监管比国有银行更难

  风险之四: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更具难度。

  在国家以及政府对民间金融机构开了一扇门之后,政府就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对其监管和监督的重要责任。试想,一旦出现民间银行倒闭、卷款外逃、投资者血本无归、融资者被高利贷缠身欲哭无泪之时,受害者无疑会将矛头指向政府。政府是我们的大家长,出了事不找政府找谁?这也是中央及国务院对放开金融业务,为民间金融活动开一扇门采取慎之又慎的初衷之一。

  如此,银监会将又增加一项艰巨和繁琐的工作。并将考验银监会的新的监管制度的建立和上传下达贯彻到底,并加之以大量细致细微的工作。银监会对此责无旁贷。

  正如业内外有识之士的估计,民间金融机构由于其具有的灵活、多变、随机、快捷等相对优势,其劣势也自然伴随其中,其灵活、多变就可以延展为随意,不规范,缺少核实与核准。也许在温州金融改革的试点中会对相关可能出现的问题整理出相对经验和制度,但这些距离严格的规范肯定还会有一定距离,需要在长时间的摸索甚至失败中汲取教训。

  改革有风险,苦战能过关

  正如文中所列举,民间金融活动的风险无处不在,民间金融就像一把“双刃剑”,做好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一好百好,一了百了。出了事,则会在引发倾家荡产之类的风险之外带来极大的社会隐患,亦是影响社会安定的“定时炸弹”。如何做好这一改革,将好事做好,将考验我们这些改革的直接参加者的智慧和高度责任心。稍有不慎,就会谬之千里,形成灾难性的“雪崩效应”。

  凡世间万般事,“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工作如此,改革如此,金融改革如此,民间金融改革更是如此。述及民间金融改革存在的种种风险,当然没有必要对之拒之千里,避恐不及,而是采取大胆谨慎的态度去应对。将困难充分估计足,将各种预案做够,将工作做细做到位。

  民间金融改革之所以延至改革开放30年之后才抬上台面,中央确实是考虑到其存在的风险以及复杂程度,以及失败、失误后产生的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才在其具有较为成熟的环境和条件下审慎地推出。既然是改革,风险和成功自然会并存,只有我们充分意识到其复杂性和相当大的风险,我们才不会对之掉以轻心,以前所未有的攻关精神迎接风险的挑战,取得此次重大改革的最后成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