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别让工资指导线增幅下滑冷了人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6 00:59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高初建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已经有包括云南、天津、北京、山东在内的12个省级单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请示或公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从这些已请示或公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来看,大部分涨幅比上一年下调。

  尽管各地区制定的工资指导线只具有指导意义,尽管过去几年一些地方公布的工资指导线与其最终实际增长的工资并不能完全一致,但有那么一个较高幅度的工资指导线还是能给人以鼓舞,让人感到收入不断增长的希望。因此,当不少地方今年的工资指导线增幅出现回落时,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几天前,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大学发表了他回国的首次演讲。在演讲中林毅夫表示,中国在未来20年仍可能保持8%的高速增长。此语一出,引人瞩目。有些经济学家评论这一预测为“回国放卫星”。而林毅夫则认为他的预测并非信口开河,是以新的眼光和理论观念来作为支撑。如果考虑到他曾有过在2008年成功预测通货膨胀之后的全球通货紧缩的经历,也有过成功预测全球金融危机时限会远超过西方经济学家预测三季度至七季度的经历,那么,当他乐观地预测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发展走势时,人们似乎有理由抱有信心。

  当然,林毅夫对中国经济的乐观,“不是因为盲目爱国,而是作为经济学家分析的结果”。在他的经济学分析中,除了他看到中国有较强劲的投资、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充足的国内储蓄和外汇储备等因素之外,他还特别强调了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林毅夫认为,中国现在面临最大问题是收入分配问题,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经济结构,使收入分配趋于公平。

  依靠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来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其中的内在逻辑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是国内市场,而且主要是消费市场。而消费市场能不能拉动经济,要看社会公众能不能拿出钱去消费。显然,林毅夫点出了问题的症结,抓住了发展的关键,是很有见地的看法。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从2004年以来,有关收入分配改革即将开始的消息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但至今为止仍没有确切的方案出台。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我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在此背景下,尽快调整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利益分配中,政府财政收入比重逐年上升,而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的不合理状况,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工资收入水平,已成为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最基本的一步。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这个“年均增长13%”,也就是工资指导线的由来。遗憾的是,“指导线”发布没两年,增长幅度渐渐缩水,拉响了警报。

  了解基层情况的人们很清楚,在企业利润下降的大背景下,员工的工资不可能“刚性上涨”,甚至有可能下降。但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由于企业利润减少导致工资增长速率放缓是一回事,相关政府部门如何处理和解释工资指导线是另一回事。企业利润减少有多种原因,扭亏增盈有多条路径,比如进一步推进结构性减税以维持企业经营利润也应该是选项之一。关键在于,工资指导线的制定需要找准职工的工资水平和企业利润增长之间的平衡点。既要考虑到工资增长是否会增加企业成本,是否造成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又要考虑到收入差距、物价水平等给社会公众造成的生活压力;更要考虑到,如果“指导线”这样的政策不能让人看到希望,冷了人们的心,怎能让人对经济发展保持信心?我们以为,这一切应该是各地政府对于如何分析判断工资上涨水平持有的谨慎态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