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医改三年总结报告出炉 中国破解世界性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6 07:10 来源: 中国网

  6月25日,记者从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获悉,由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起草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前不久完成并上报国务院。报告指出,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各项任务,交出了一份惠及全民的中国答卷,朝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基层药价降 看病报得多

  重庆市渝中区朱勇的妻子患了慢性阑尾炎,去大医院开了400多元的药。朱勇拿着方子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同样的药在社区只需59元,而且报销得更多。

  经过三年医改,朱勇等在基层看病的群众享受到了药价下降、看病报销的实惠。报告称,这不仅有赖于全民基本医保的制度成就,也得益于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政策的叠加效应。

  经过三年改革,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兜底,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形成,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本次医改的一大制度创新,2011年7月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撬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束了几十年“以药补医”的历史,开始转轨到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

  实现两大根本性改变

  青海海南州贵德县尕让乡蓆芨滩卫生室村医牛凤英对改革深有体会,她说:“干了20多年,以为就这样了,没想到国家开始重视村医,不仅建起了漂亮的卫生室,而且去年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牛凤英的儿子、女儿全学医了,今年儿子就要来卫生室继承她的事业。

  三年来中央投资630多亿元,支持了3.3万所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各级政府也都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投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

  报告指出,三年来,全国城乡普遍实施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国家首次为城乡每一位居民提供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1年提高到25元。国家拿出这么多钱对城乡居民进行预防保健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卫生发展模式从重疾病治疗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对保障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正在发挥出积极的效应。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认为,基层医改实现了卫生体系的两大根本性转变:筹资机制从以药养医转为多方筹资、功能从重医轻防转为以预防为主。

  以“中国式解决办法”探路

  报告称,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此轮医改充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和国际好的做法,从实际出发,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医改道路。

  这条道路有“中国速度”。有专家和国际社会评价,中国医改在几年时间内建立起全民医保体系,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报告称,这首先要归咎于党和政府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也充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制度优越性。

  2009—2011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新增投入12409亿元,比既定的8500亿元增加了3909亿元,实现了“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中央共出台医改文件14个,主要部门共出台重要配套文件50多个,加上地方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改政策体系,政策协调性不断增强、叠加效应不断显现。

  这条道路有“中国式办法”。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是办法的核心。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努力缩小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让最贫穷、最困难的人群优先得到改革实惠。

  报告认为,三年医改的成果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全民医保制度管理体制亟待理顺,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亟待破解等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