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策依赖症”当休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6 09:42 来源: 中国网

  □ 胡立彪

  在农村老家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下午放学同学们都不着急回家而是在学校或街上玩一会儿,只有一位同学例外,他总是下课铃一响第一个冲出教室一口气跑回家,过会儿再出来跟大家一起玩。我们问他回家干什么,他非常干脆地回答:吃奶。在遭到同学们的一致嘲笑之后,二年级时他终于把奶戒了。不过,吃奶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差不多30年了。

  一个人能把奶吃到六七岁,真够不容易的,其所患依赖症之严重可想而知。事实上,像我这位同学一样患有依赖症者还真不少,若延伸至比喻意义,那这个群体就更大了。人们常把企业拟人,又把企业幼稚长不大比喻为断不了奶,这正是企业大奶依赖症的表现。企业在市场中可能依赖的对象并不唯一,但最惯常依赖且依赖较重的对象,当属政府政策。

  就像我同学的依赖症原初并非为症而是一种生存需求一样,企业在患症之前也有对政策的天然需要。以汽车行业为例。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与欧美日汽车发达国家早已长大成人且体魄健壮的汽车企业相比,我国自主汽车企业宛如婴孩,在自由市场条件下根本无法与前者抗衡。自主汽车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向政府寻求扶持保护,而政府制定一些有利于自主汽车企业的政策,其意义正等同于哺育。正是在“有条件地开放市场”及诸多保护政策下,我国汽车工业才一点点长大,蹒跚走到今天。然而,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度,正如吃奶要有期一样,政策也不能扶持起来没完没了。奶吃久了就没了营养,而太好这口必会影响胃口,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滞。汽车企业太过依赖政策,久而久之政策利好也会减弱,甚至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诱发依赖综合症,掣肘企业发展。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汽车业陷于低迷,为了拉动车市,我国政府从2009年起相继出台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鼓励小排量乘用车政策。这些政策的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而在车市激励政策退出的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开始明显放缓,市场份额也开始走下坡路。从中汽协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前4月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了10.7%,而销量和份额双重下滑的重灾区,恰恰是前一轮车市激励政策重点补贴的小排量车和微车。面对困境,一些车企开始抱怨:“如果不出台激励政策,今年微车仍将举步维艰。”这种抱怨,恰是依赖症的典型表现。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从车企发布的销量目标来看,微车行业年产能有望达到750万辆,但国内微车市场最大容量约为300万辆,显然,在前一轮车市激励政策作用下,微车市场需求已经被提前透支了,微车主要销售的农村市场正趋于饱和。汽车市场对于未来需求的透支,造成了汽车生产储备不足,产能仓促扩张,产品品质下降,产品价格抬升,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因此我们不得不说,激励政策刺激的只是表面繁荣,但行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根除。

  我们知道,汽车行业有其自身的周期性发展规律,而车市激励政策频频出台,无异于人为加速了这个循环。由政策市推动的一轮又一轮新的井喷,已经让本土车企患上政策依赖症,从而掩盖企业发展的多种深层次的矛盾。车市不好,车企开始调整,刺激政策出台,调整被迫延期……这样下去极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那就是困扰本土汽车企业的多种深层次矛盾,比如产品线混乱、经营管理粗放、品牌战略不明晰等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上解决。一位不愿具名的自主车企高层感叹道:车市激励负面效应实在太“坑爹”。

  继5月份政府决定安排财政补贴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这一政策之后,又有传言称,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还将跟进。这让那些政策依赖症患者看到了利好。然而这种“利好”似乎只成了给企业带来短暂刺激的兴奋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