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徐元直:信仰是市场经济时代最有营养的“心灵鸡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06: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家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是,当腰包逐渐鼓起来的时候,很多国人却发现,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毒奶粉、假文凭,生产流通领域里“以次充好”的产品屡禁不绝;医院见死不救、司机撞人逃跑,连跌倒的老人该不该扶、怎么扶都成了需要讨论的问题。

  许多人都在思考,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富裕了,但是道德观念却下降了,人与人之间也越来越冷漠。很多人认为,这是信仰缺失的表现。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把思绪回溯到一百多年前。

  翻开中国近代史,这是一部中华儿女奋勇抗争的奋斗历史。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从此,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国土上,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面对山河破碎、民众哀怨、国将不国的现实,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寝食难安、一代一代,前赴后继地寻找救国救民之路。

  但实践证明,旧时代的封建士大夫不能拯救中国。龚自珍、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他们的无限憧憬与追求换来的只是一场空梦;资产阶级革命家同样也无法拯救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王的家天下,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在帝国主义与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仅仅三个月便名存实亡。黑暗仍旧笼罩着中国,“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更加水深火热的境地。

  终于,在一个杨柳轻拂的七月,从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以今日目光看,他们中的很多人,直至牺牲之时,最年轻的还只是“研究生”,稍大不过“博士后”,当下同龄人中,有的还在“啃老”,有的刚刚立业,但他们已在那时的中国叱咤风云,震撼日月,擎起照彻神州的通天火炬而直面生死。

  《共产党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将中国从贫困积弱带向了富强民主。沧海桑田,神州巨变,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那些曾经蔑视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自命高贵的头,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如今,这种力量仍然强大,“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价值追求,恰恰是填补监管空白、提高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和品质的精神力量。它令市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倾听道德良知的深沉呼唤;它引领人们在物质浪潮的冲刷中坚守价值理念、彰显道德追求;它是市场经济时代最有营养的“心灵鸡汤”。(徐元直)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刑满后恢复公职”是人情政治大于法律信仰

  信仰能炸得掉吗?

  人是要有信仰的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