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路通人和 国富民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08:4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路通人和国富民强

又是丰收季节,江西省农村公路的建设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百姓的幸福大道。

  行是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百姓对行的要求和期待也越来越高,要求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也期待车畅其流、货畅其行。

  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百姓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坚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持续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我国的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完备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以人为本

  为民修路

  从新中国成立直到上世纪末,我国的交通建设基本上是以路为本,哪里好修路就先修到哪里。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满足人的需求,更加注重增强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其实交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根本目的是为运输服务的,属于服务业的范畴。”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表示,2006年,交通运输部提出了“三个服务”的理念,即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2011年11月23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两座横跨怒江的新型吊桥同时开通,“索道医生”邓前堆从此告别了溜索跨江行医的历史。

  索道变成吊桥,当地265户1043人乃至周边村寨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大为改观。石月亮乡拉马底村格扎村民此友说:“知道要修吊桥和公路后,很多村民都开始在公路边盖新房,远在深山里的20多户村民也将搬迁到吊桥附近。村里已经有5户人家买了农用车,一来能给大家跑运输,二来可以增加收入。4公里以外深山里的另一个村组村民最近也新买了8匹马,交通便利了,大家都憧憬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没有广大农民,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广大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为此,在2003年,原交通部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工作目标,对投资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入,组织实施了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条件的通达、通畅工程。10年间,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新增通车里程220万公里,达到353.7万公里。全国97.17%的乡镇和83.89%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交通运输部门还把交通建设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加强对“商品粮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革命圣地”、“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等落后地区的公路建设。一条条公路不仅改善了百姓出行条件,还成为一条条旅游路、特色产业路、农业观光路、产业转移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而走上了快车道。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曾经的“车皮难”逐渐成为历史,铁路部门更把铁路和车皮送到了用户身边。2006年,沈阳铁路局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建成了第一个粮食物流基地。因为新站镇周边200公里以内均为吉林和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运输半径内粮食总产300亿斤,粮食流通需求巨大。

  万德隆粮食经销处经理潘军说:“过去我们有‘三愁’——卖粮愁、经营愁、收上来粮食发不出去愁。现在有了物流基地,请车便利,配车及时,随时装车,按点到达。发车有保障了,客户对我们也满意了,我们的诚信度高了,企业效益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梁靖雪)

  

  拉动内需

  发展经济

  交通建设需要巨额投资,这些投资会带动钢铁、水泥、沥青、沙石、电器等多个上游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当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陕西户县交通局局长韩兴茂说:“建设1公里的高速公路,平均需要1000吨钢材、9000吨水泥、1500吨沥青;每1元公路建设投资带动的社会总产值接近3元,相应创造国内生产总值0.4元,每亿元公路建设投资可为公路建筑业创造2000个劳动日就业机会,同时为相关产业提供就业机会近5000个劳动日。”

  10年来,交通建设不但是提高人民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成为拉动内需,直接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汶川、玉树灾后重建过程中,交通发挥了带动当地经济恢复发展先行军的作用,仅四川灾后交通恢复重建规划总投资就高达859.3亿元,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水泥、沙石等产业的率先恢复发展,为灾区经济尽快走上恢复轨道,提高人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为我国战胜危机,为扩内需、保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在4万亿元一揽子投资中,包括铁路、公路及机场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高达1.5万亿元,直接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约6000多亿元,高于大多数省份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间接带动的社会总产值更是接近5万亿元,接近GDP排名第一的广东省。

  交通建设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了国家财政实力和综合国力。反过来,财政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又为交通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形成了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过去农村修路要靠老百姓出钱出力,现在基本都纳入了公共财政的范畴,中央财政投入更是逐年加大,从2002年的23.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38亿元,增长了16倍。

  同时,为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交通运输部在车购税投向上还实行了“两个倾斜”,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车购税资金占比分别为9.6%、25.9%和64.5%,“少边穷”地区的投入比重达到了全国的52%。

  适度超前

  改善民生

  上世纪末,交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一举从制约瓶颈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总结,交通建设部门更进一步提出了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预留了更大的空间。

  青海玉树机场就是适度超前原则的生动实践。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平均海拔4200米,地形大部分为高山峡谷,地面交通极为不便,从省会西宁乘班车到玉树需要十六七个小时,距青藏铁路的最近点380公里。建机场无疑是玉树交通实现质的飞跃的最佳选择。但当时有很多专家认为玉树全州不到30万人,经济社会发展也比较落后,建机场是一种浪费。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发生强烈地震。震后仅仅7个半小时,第一架救援飞机就降落在玉树机场,带来了第一批抗震救灾指挥力量、第一支专业救援力量和第一批救灾物资设备,拉开了抗震救灾的序幕,给受灾群众带来了生的希望。

  此后,在玉树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玉树机场进一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方便了援建人员和物资的快速进出。前往玉树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也越来越多,为玉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旅游收入。机场客运量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拉动玉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适度超前,实际上也是交通运输部门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实践。原来交通建设是为满足百姓需求,现在却是想百姓未想,为百姓提前着想。“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适度超前都将成为我国交通建设的指导原则,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机场也将成为百姓加快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路。

  (责任编辑:梁靖雪)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