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遭遇“洋骗子”概率呈上升趋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11:55 来源: 中国经济网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不仅要担心汇率变动和海外市场风云变化,也要留心“洋骗子”。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温州办事处消息,一季度浙江省温州全市共接到报损案件40起,涉及金额近58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7.5%和15.2%,这也再次刷新温州市出口案件的报案记录。
据中国信保温州办有关人士介绍,以往认为风险很小的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近期也风险频发。今年以来类似案件在温州的乐清、苍南等地多次发生,涉及鞋类、化工产品等多个行业。
据了解,这些案件有一些共同点。案件金额不大,买方利用出口企业认为金额不大,容易麻痹大意的心理设局作案;买方先以托收等较为安全的支付方式引诱出口方发货,一旦发货,就以各种理由拒绝付款,逼迫出口方就范;买方无一例外,最终均要求出口方无偿放单,企业往往抱着侥幸心理放单给买家,一旦放单,买家即逃之夭夭。
尤其是中小企业,跟客户的联系往往都是通过电话、网络、外贸信息等虚拟或二手的途径,对于采购商的实际经营状况并不了解。
中国信保温州办的数据还显示,报损案中的买家有从大买家向中小买家转移的趋势,案件平均金额出现下降趋势。2011年一季度平均单个案件金额高达31.9万美元,今年一季度平均单个案件金额19.6万美元。这说明金融危机的初期,案件可能首先发生在规模较大的买家身上,随着危机的深化,案件已经从大买家向数量众多的中小买家扩散,故出现了单个案件金额下降,但案件数量却急剧上升的现象。
对于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的此类案件,业内专家建议相关出口企业,要多关注出口信保信息,全国联网的,给出的风险提示更加合理,单家出口企业无法掌握进口商的所有采购信息,盲目乐观容易出现错判。
中国经济网时尚频道
(责任编辑:傅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