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失效的监管(封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8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失效的监管(封面)

  美国家庭1/4的财富投资于各类基金项目,然而这个行业的监管却严重失效,投资者一直在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投资者对这一混乱局面知之甚少,美国基金业的改革可谓任重道远。

  嘉信理财的债券基金YieldPlus亏得一塌糊涂,它的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市场的动荡。YieldPlus的招募说明书承诺,在维持基金价格稳定的同时实现高额收益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008年,这只基金的净资产缩水35%,比短期债券基金市场总体水平高出4.5倍;2009年,这只基金的价格又下跌了11%。

  除金融危机外,YieldPlus的暴跌还有很多隐藏因素。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YieldPlus经理曾说这只基金所持债券平均到期时间不超过半年,这是业内公认的安全标准,然而证券交易委员会后来披露这家基金持有债券平均到期时间为2.2年。当市场开始动荡后,这只基金不得不贱卖这些债券,导致更大的损失。YieldPlus的登记声明上宣称,除非得到股东批准,这只基金持有的同类型证券不会超过资产总额的25%。但是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在市场暴跌前不久,这只基金购买的非政府抵押债券总额占其资产的50%。在危机爆发过程中,投资者和经纪人问嘉信理财的首席基金经理,大量的赎回是否已经耗光了资金,他的回答是:“我们只有很少负的现金流。”可事实上,之前两个星期,这只基金流失了10亿美元的资金。

  最终嘉信理财对自己的不当行为不置可否,他们同意支付1.19亿美元解决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误导投资者的民事指控,同时公司还支付2.35亿美元解决投资者的私人诉讼。

  YieldPlus的个案也许只是直接影响了嘉信理财的投资者,但是它折射出某些可能影响所有基金投资者的现象。批评者指出,在基金业内有一项鲜为人知的针对投资者的保护伞,而YieldPlus案恰恰彰显了这个保护伞的无效性。对基金进行监管的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外部审计,而是高薪聘请的内部管理者——基金公司自己的理事会成员。专家表示,YieldPlus的失败恰恰反映了基金监管制度的失效。

  然而,现在立法者不太可能对基金公司制定新的改革方案。事实上,当国会希望对《多德-弗兰克法案》进行大幅修改的时候,有人正试图去掉其中一些重要的条款,而正是这些条款引发了金融危机。律师巴里·巴巴什曾经负责管理证券交易委员会投资管理部门,如今他也是一名基金理事。他说:“基金公司没有卖掉次级贷款以及信用违约掉期,他们把这些资产作为防止改变的避雷针,好让人们觉得他们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