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谁愿放弃手中利益?指望21万亿国资养老太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8 14:32 来源: 21世纪网

  一边是16.48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一边是21万亿元的国有企业股份,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状况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近日引爆养老金缺口话题的德意志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其报告中为我国超过十万亿元养老金缺口开出了两幅药方:提高退休年龄7岁和将80%的国有股份转到社保系统。

  前者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于是很多人把弥补养老金收支不足的希望寄托于我国庞大的国有资产。

  问题看似变得简单:国有股份划拨,养老金缺口填平。然而现实真能如想象得那般美好吗?

  一组数据也许会让人心头一凉。

  截至2011年年末,国有股份累积划拨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社保理事会)的资金只有2119亿元,只占21万亿元中央和地方持有的全部国有企业股份净资产的1%,占13.7万亿元国有上市股份的1.5%。这还是在社保理事会前后3任理事长以及诸多经济学家,十几年时间里奋力争取的结果。

  人们不禁要问,想要依靠划拨国有股份来养老为何这么难?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谁愿放弃手中利益?指望21万亿国资养老太难

  划拨国有股份养老是为历史还债

  吴敬琏表示,划拨国有股份补充养老金是归还国家对老职工的社会保障欠账。

  鉴于已经退休的老职工和即将退休的中年职工没有基金积累,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两个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方案,均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积累的透支作为补偿当期养老金隐性债务的来源,回避了国家偿还老职工养老金权益的问题。

  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统账前,这样其实相当于挪用了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累积以补充不足,并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最初讨论中就取得了共识,个人账户的空账被认为是转轨成本,属于显性化了的隐性债务。

  而在世界范围内制度转轨的成本都是由政府来承担,而不是仅仅由企业和个人承担的。

  只有填平个人账户的空账,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隐性负债问题,才能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个欠账有多大呢?到目前为止,先后有社科院等多个学术机构对此进行测算,得出的数目从数万亿元至十几万亿元不等。

  最近一次引起较大影响的测算数据来自于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报告,报告指出根据测算2010年我国养老金缺口高达16.48万亿元。

  如何解决养老金缺口,马骏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将退休年龄提高7岁,二是划拨80%国有股份进入社保基金账户。

  他表示通过模式测试发现,从2013年起如果逐步划拨80%的国有股份到社保系统,我国养老金账户累计结余可以持续约30年,到2050年年度养老金收支也将保持基本平衡。

  根据曹远征和马骏在研究报告中的估算,截至2011年年底,中央和地方政府持有的国有股份净资产约为21万亿元人民币。以2012年4月份的数据计算,中央和地方政府持有的上市企业股份市值达13.7万亿元。

  “划拨80%国有股份用来养老,那样可以把国资委给撤销了,这完全不现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央企董秘告诉21世纪网,他认为经济学家马骏的提议太过理想化。

  该董秘的看法并不偏激,因为把国有股份划拨作养老金的命题在从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后,实施起来并步履维艰。

  国有股份划拨一波三折

  截至2011年年底,国有股累积减转持划拨补充社保基金2119亿元。然而这条路却走得一波三折。

  1993年国务院在养老保险中引入个人账户制时就曾经拟议,过划拨国有股份以补充养老金,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直到2000年社保理事会成立,才有专门的部门对划拨国有股份补充养老金缺口问题进行推进。

  社保理事会第一任理事长刘仲藜上任后便积极推进国有股份划拨部分进入社保基金,很快事情有了进展。

  2001年6月6日,国务院印发《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各界对国有股份划拨设想多年后,首个出台的具体实施办法。

  办法规定,所有国有股份IPO或者增发,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减持国有股,减持收入划拨给社保理事会管理。

  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当时低迷的资本市场,该减持暂行办法很快被叫停。

  之后,社保理事会在合适的场合总会发出呼吁,希望继续国有股份划拨工作。2003年社保理事会开始筹建国有资产划拨领导小组,后来又成立股权投资部,研究并办理国有股权划拨的有关事宜。

  2004年5月,社保理事会提出将境外国有股“减持”改为“转持”的建议,得到国务院批准。但境内上市股份划转仍进展缓慢。

  2006年11月份,社保理事会第二任理事长项怀诚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仍然只能无奈地表示,“现在还没有划转。”

  事情在2009年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截至当年年底累积划拨金额达598亿元。

  2009年6月19日,国务院印发《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凡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在境内证券市场IPO的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均须按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部分国有股转由社保理事会持有。

  社保理事会第三任理事长戴相龙在第四届理事大会第二次会议披露,截至2011年底,社保理事会管理的的资金中已经有2119亿元来自国有股减转持。

  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并不乐观。

  按照曹远征和马骏报告里披露的数据,2119亿元只占21万亿元国有企业股份净资产的1%,占13.7万亿元国有上市股份的1.5%。

  划拨国有股份补充养老金为何如此之难?吴敬琏曾经在评价该事件进展缓慢时表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依靠国有股份养老为何这么难

  2009年下发的《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署名单位包括: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以及社保理事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有股份划拨事项,牵涉到各部委以及中央和地方等诸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社保理事会设立初衷是为了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社会养老金的收支不足,自然希望国有股份为养老金储备贡献更多资源。

  而国资委则一直并不愿意将国有股份划拨社保理事会,理由之一是这样可能会影响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绝对控股权。为此曾表示,希望只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将部分国有资产的现实收益划转到社保基金替代股权划拨形式。

  上述央企董秘向21世纪网表示,其实很多领域政府已经并不需要实现绝对控股,只要相对控股就行。

  此外,国有股份划拨同样牵涉到其他方面利益。2001年国务院发布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很快被叫停,就是因为办法颁布后,国有股份减持的预期导致股市连续下跌。

  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证监会以及社保理事会的研究协调下,2009年终于出台《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之后国有股份划拨进程有所加快。

  但从数据上看,来源于国有股份的社保基金仍然只有2119亿元,对于庞大的养老金缺口来说还远远不够。

  为了填补养老金缺口,当提高退休年龄被认为是必然趋势时,21万亿元国有股份净资产是否应该做得更多?(21世纪网 朱昌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