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瞄上海外场外市场 券业如何涉足待明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6:2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域

  中国券商离国际一流投行有多远?

  从证券市场成熟度由低到高选取韩国、日本、美国三个市场最典型的证券公司比较,越是成熟的市场,经纪佣金收入的比例就越低,交易(做市商)与投资收益、管理费收入的比例就越高。高盛集团在2010年经纪佣金收入仅占总收入的9%,野村证券经纪佣金收入为总收入的36%,而国内106家券商经纪收入占比高达56%。

  很明显,撇开行业集中度等外部因素,国内券商眼下最需要改善的是“靠天吃饭”的盈利模式。

  带领项目、客户出国门

  国际一流的券商离不开国际化的视野与人才,这已是国内券商的共识。

  截至6月29日,在港中资券商已增加至20家。既有中金、中信这类以投行大项目为专长,在香港之外布设若干网点和拥有多种形式的全球合作伙伴的机构,也有以国泰君安、海通这类为代表的,在港开展业务较早,业务网络比较本土化的券商,更多的出海券商则是属于国信、国元这类在香港开展业务不久,客户资源及业务方向尚在积累阶段的机构。

  目前而言,跨境业务开展情况并不乐观。Shujuxianhi,在2011年,在港中资券商亏损过半,实现盈利的仅有国泰君安国际、海通国际、申银万国(香港)、招商(香港)等几家进入较早者及多元发展者。

  毕马威公布了2011年度的《中国证券业调查报告》,对中资券商的国际化现状进行了描述,“目前国内券商的国际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券商还需要积极探索国际业务拓展战略,以立足于了解甚少、竞争激烈、空间更大的国际市场。”

  为此,中信证券建言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步伐,相关审批交由上市属地监管机构负责,从中国证监会的角度,进一步降低设立的门槛,让海外上市成为鼓励中国企业实现融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与此同时,考虑用法规形式将中资投行在海外资本运作中的法定地位予以确立。

  除了带领项目走出国门外,中国的券商也希望客户能够跟随券商的脚步。

  深圳证券人士透露,让境内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券商已有的QDII额度直接投资海外证券市场的专项QDII经纪业务即将面世,也将有利于券商香港业务。

  渴望全面参与柜台市场建设

  另一备受关注的市场则是柜台市场(OTC),国信证券形容其是一项具有“牵一发动全身”效应的创新业务。

  “证券公司有能力全面参与场外市场的建设与业务开展,中国证监会应当鼓励证券公司全面参与场外市场业务。”国信证券认为应允许证券公司参与中小微企业在地方性股权交易所挂牌、融资的财务顾问业务。通过证券公司的参与,不仅有利于扩大证券公司场外市场业务范围,而且有利于引导地方性股权交易所向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2012年,6月15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炉。此举其实正是在为未来新三板的推出在政策上保驾护航,扫清制度障碍。

  根据监管层提出的“顶层设计”概念,场外交易市场将形成以新三板市场为主、券商自建柜台交易市场(OTC)并行、地方股权交易所为辅的多层次交易市场。

  因此,国信证券建言:“从目前场外市场建设的情况来看,未来的格局可能是既有全国性的场外市场,又有地方性的场外市场,比如深圳前海股权交易所已正式挂牌运作。对于地方性的场外市场业务,券商能否参与、如何参与等问题征求意见稿并没有明确,建议能给出进一步的规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