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早期投资:大学基金华工创投的成长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6:3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徐倩
华中科技大学产业园东南方向,毗邻武汉汤逊湖一隅,坐落着一排3层灰色办公楼,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工创投”)隐匿其中。没有显眼的公司招牌,唯有绿荫拥簇。在6月初夏燥热的武汉,这里显得格外宁静。
12年前,华工创投资本金6000万,可谓创投之MINI。如今,其募集资金达14亿,管理创投基金4只,推动天喻信息(300205SZ)、华中数控(300161SZ)等3家公司登陆创业板,最高投资回报近20倍。
“今年,华工创投及旗下基金所投资的项目,已有一家公司报证监会,计划下半年还会有三四家,明年有3家。”6月底的一个上午,华工创投投资总监孟海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信满满地说。
“在高校创投里,就属华工创投和清华力合这两家做得不错。”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华工创投董事长李娟认为,公司稳健的成长,归功于由高校背景所决定的投资特点:专注早期、科技类项目。孟海生介绍,这类项目虽投资周期长、风险高,一旦成功,收益就相当高。
如硬币之另一面,一位接近华工创投的人士透露,高校的体制问题,使投资经理往往得不到基金收益2%的行业激励标准。如何稳住现有的团队,是李娟当下最棘手的问题。
“投资早期是被逼的”
这是一部高校创投的成长史。
背靠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华工创投投资早期便有先天优势:一是项目资源,同一血脉的天喻信息和华中数控相继于2011年登陆创业板,一度账面回报率近20倍,即为明证; 二是专业人才资源,提高早期项目的风险识别和规范化管理。
“投资早期是被逼的。”华工创投董事长李娟笑言。
2000年,闻风创业板即将开启,创投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华工创投于9月成立,注册资金6000万,实际控制人为华中科技大学。
李娟介绍,学校成立公司的初衷是将科技成果转化,再加上资金小,所以公司只能做早期。至2004年,3年多的时间,华工创投共投资20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300万元。
“同为学校系统的天喻信息和华中数控,标志着早期的成功。”李娟说。
公开资料显示,华工创投持有华中数控402.86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4.98%; 相较之下,天喻信息的回报更丰。天喻信息招股说明书称,发行后,华工创投持有21,539,520股,约占总股本的27.04%,为天喻信息第一大股东。
李娟介绍说,华工创投于2004年进入天喻,以分期将老股东股份置换出来的方式进入。具体细节李表示不便透露。
据天喻信息招股说明书披露:2004年1月,华工创投以2元/股的价格向钟建勤购买80.54万股,共计161.08万元;2007年12月,华工创投以114.03万元受让45.52万股,每股2.52元。
由此推断,华工创投以2-2.52元/股进入,按天喻IPO发行价40元/股计算,其账面回报率达15.87-20倍;经年初10送10转5后,若按近日天喻信息股价10元/股计算,账面回报率近8-10倍。与Pre-IPO(PE基金投资于企业上市之前)仅2倍的投资回报相比,很是抢眼。
欲控制早期项目的风险,仅投钱是不够的。
“早期管理非常弱,不加增值服务,就等于打水漂。”李娟表示,早期华工创投投资经理基本会进入项目,任公司高管,主要在财务、公司内部控制等方面,参与公司的经营。
“此外,公司的投资经理也都有专业背景,这些人对行业了解,才有识别风险的能力。有些情况,也会有学校的教授给予学术指导。”孟海生补充道。
在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团队得到锻炼和提升,困扰李娟的问题也来了。由于激励制度受到学校体制的制约,公司投资经理往往得不到业内同等水平的回报。
“前两年,我心理确实有些障碍,但因为李总,我留了下来。”一位华工创投的内部员工直言。
“有些人来了,把华工创投作为成长平台,一段时间内待遇不是很高,可以理解。但以后还能不能稳住,仅凭李娟个人魅力,就不太好说了。”一位接近华工创投的人士无奈地说。
接力棒式的基金投资链条
华工创投从一开始的早期项目,发展到现在从孵化、早期、扩张期到拟上市前的全阶段投资基金链。一路走来,并非坦途。
“去年上市的一家做传输设备公司,就是我们2010年投的。”孟海生介绍说。
李娟既是华工创投的掌门人,更是创始人,一路辛酸只有她最了解。李回忆说,第一笔6000万,早在2004年就花光。那时,大股东增资困难,又不同意外来资金进入以免稀释股权,华工创投到了山穷水尽处。
或许是老天眷顾,国家政策的东风,令困境中的华工创投迎来了柳暗花明时刻。李娟介绍,在当时银行贷款不能做股权投资的前提下,科技部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做投资试点,华工创投抓住了此次机会,获得湖北省开发银行2600万资金,随即便投了武汉生命科技、天喻信息和倍尔康3家公司。
转眼2年后,2600万元资金再次投完,华工创投的第一支只基金——光谷风险投资基金在绝处逢生时成立。2006年,正逢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制,想做直投基金,一直与其保持良好关系的华工创投,为其撰写一套基金建设与管理的方案。苦于既无政府信用担保,也无资产抵押担保,公司想拿下这个项目很难。情急之下,李娟找到时任武汉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唐良智。在唐的支持下,由华工创投参与投资、发起的光谷基金于2006年12月成立,募集资金2亿元。随后光谷基金投了天喻信息和另外一家上市公司。
2009年7月,华工创投再次搭上政策的春风,顺势成立湖北科华银赛创业投资基金,募集资金2.06亿元。李娟自豪地介绍,在2008-2009年期间,科技部和财政部开始推出第一批国家级引导基金,其参与有关制订管理方案的整个研讨过程,最后选定6家创投公司,华工创投名列之一。“上述的那家上市公司就是这个基金投的。”孟海生透露说。
此后,华工创投便一路小跑。
2010年,设立江苏华工创业投资基金,募集资金3亿;2011年,成立宁波华慈创业投资基金,首期资金2亿。孟介绍说,这两只基金没有出资,只是参与管理,公司计划以后至少以每2年1个基金的速度发展。
经过12年摸爬滚打,华工创投现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投资基金链,由公司控股的华工科技企业孵化器聚焦项目信息,投种子企业;华工创投自有资金多投早期;旗下基金多关注扩张期和拟上市前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