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重庆川仪卖壳13年后重启IPO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13:58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早报见习记者 施颖楠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川仪”)卖壳13年后,或成为A股第一家卖壳后重启IPO的公司。

  根据证监会近日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书”),重庆川仪曾于1996年登陆深交所,上市后出现连续亏损,于1999年6月退出上市公司主体,被置换予浙江华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立集团”),而今意图“回归”,改战上证所。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休整”后的重庆川仪近三年营业收入虽稳步增长,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幅却波动较大,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13年前亏损卖壳

  招股书显示,重庆川仪目前主要从事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咨询、服务等业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32%。募集资金4.26亿元,其中2.45亿元用于智能现场仪表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项目,1.29亿元用于流程分析仪器及环保监测装备产业化项目,另外5268万元用于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本次发行前,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联集团”)、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渝富”)、重庆市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水务(601158,股吧)”)分别持有重庆川仪48.34%、18.21%、5.98%股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0.68%,其余9家境内、境外机构合计持有剩余的26.8%。由于四联集团由重庆市国资委100%控股,重庆渝富、重庆水务亦受其控制,故重庆川仪的实际控制人为重庆市国资委。

  重庆川仪在招股书中称,原重庆川仪于1996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但“上市第二年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市场总需求不足;同时,原重庆川仪作为一家传统国企,上市后未能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运行要求;加之国外产品进入,致使原重庆川仪经营每况愈下,连续亏损。”

  1997、1998年,原重庆川仪连续亏损,1999年受到深圳交易所“ST”特别处理,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扭亏,在重庆市政府主导下,1999年6月,四联集团与华立集团达成协议,华立集团通过受让四联集团所持原重庆川仪国有法人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华立集团与重庆川仪进行资产置换,华立集团以新资产置换出等值原重庆川仪资产,同时由四联集团向华立集团购回该部分置出资产;原上市公司更名;四联集团对购回的原重庆川仪资产进行调整后,出资设立川仪有限,即现在的重庆川仪。

  盈利波动较大

  为说明重庆川仪此次“归来”已发生重大变化,招股书特意列举了22名高管在原重庆川仪的任职情况,显示仅有7名曾在原重庆川仪任职。但公众更为关心的,显然是重庆川仪如今的持续盈利能力。

  招股书显示,2009-2011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1.49亿元、24.68亿元、30.8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4.8%、 25.15%。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38亿元、1.83亿元,增幅为-3.18%、32.68%。

  对于营收与净利润的“不同步”,重庆川仪的解释为公司存在较大增值税退税、股权转让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招股书显示,非经常性损益净额占净利润比例分别为39.05%、14.97%和 32.42%,而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2009-2011年的净利润为8701.76万元、1.18亿元、1.24亿元,增幅为35.08%、5.46%,呈现波动态势。

  一位投行人士对早报记者指出,重庆川仪的持续盈利能力将是其能否过会的关键所在。他并指出,目前并没有规定此类公司能否重新上市,而重庆川仪若成功过会,或将给曾经卖壳的企业再度上市“壮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