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央党校教授:顶层设计必须遏制既得利益膨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08:26 来源: 中国网

  改革的顶层设计一个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调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遏制既得利益的膨胀。强调改革的顶层设计,强调改革进入打“攻坚战”阶段,就是要“攻”调整利益格局、遏制既得利益膨胀这个“坚”。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在即的今天,“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这一概念,表达出我们对推进全面改革的一种新认识。但从实际情况看,人们对“顶层设计”的理解并不一致,甚至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澄清这些误识,无论对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还是对拿捏改革尺度,都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改革的顶层设计”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也不是一个什么都可以随便往里装的筐,而是针对现阶段改革状况提出的战略思考,至少在四个方面应有明确的界定。

  顶层设计不是事无巨细的执行方案

  在科技领域,一谈到“设计”,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为完成某件事情提供具体的图样、实施方案,总之和落实有关,因而越具体、详尽越好。但是,体制改革意义上的设计却不是这样。尤其顶层设计,更不能如此。顶层设计的确切含义,应当是明确改革方向,划定改革边界,为来自第一线的改革探索留出空间,降低改革的风险。

  这首先是因为,我国地域广阔,发展程度不一,各地条件千差万别,即使是常规性工作,尚且不能完全按一个模式进行,更何况改革,尤其是整体性改革。指望制定一个在所有时期、所有情况下对全国所有地方都适用的详细规划,然后大家不折不扣地来执行就行,显然是天真可笑的。其次是因为,全面的、整体性的改革涉及各种最复杂的关系和矛盾,会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不可能设想,我们对所有这些关系、矛盾、因素及其变化都了如指掌,提出一一对应的解决方案。我们曾经假设,因为掌握着科学理论,我们能够通过制定和实施包揽一切的规划,实现生产和需求的完全平衡,并因此而选择了计划经济。在这方面,历史已经给了我们足够深刻的教训。

  特别需要指出,如果普通人这样理解顶层设计,可能仅仅是个认识问题;但是,一旦掌握着权力的部门和决策者也如此理解,那就可怕了。按照这样的思路推进顶层设计,最可能的结果是:公权力本来是改革的对象,现在却成了改革的主体,于是,改革变成了权力对社会的包揽和管制,变成了掌权者自娱自乐的游戏。

  强调改革有发生这种异变的可能,绝非危言耸听。在实践中,我们已经在一些部门的所谓“改革创新”中看到了这种变形。从这个角度讲,一些学者对“顶层设计”的前景怀有忧虑,甚至进而对这个提法持保留态度,也可以理解。这样的“顶层设计”,本质上反映的是计划经济式的思维。

  必须摒弃把顶层设计等同于权力集中的误识,防止把顶层设计看作新一轮权力上收的起点。改革应是上下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中央为改革提供明确的理念、思路、原则和框架;另一方面,地方和基层在给定的条件范围内放开手脚,进行探索。这恰恰是邓小平一直坚持的思路。邓小平强调,党的好政策不是靠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广大党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党把这些好的经验加以概括、总结,才形成了党的正确决策。这一思路,今天我们仍然应当坚持。

  所以,在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的同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警惕和防止计划经济思维的复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