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51只基金4年半仍深套基民 80%基金经理已“遁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08:2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51只基金4年半仍深套基民80%基金经理已“遁形”

  本报记者安丽芬北京报道

  6月26日,上证指数收盘报2222.07点,这一天被网友戏称为“股市最二的一天”,其实类似的很“二”的日子还有2001年6月12日,当天上证指数收报2222.95点。从2001年6月至今,12年过去了,A股市场纷纷扰扰之后,又回到了原点。

  2001年也是开放式基金出生的一年,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在这12年里,也不乏美好的回忆,2007年就可谓是基金业的黄金时间。当年基金公司挥挥手就会有几十亿甚至超百亿的资金纷至沓来。

  据银河证券数据中心统计, 2007年募集基金数量为67只,募集资产净值5972.51亿元,单只基金规模遥遥领先于其它年份。在数量和规模齐飞的2007年,众基金公司想象力爆发,集体对一些老基金实施了拆分和大比例分红等持续营销手段,规模骤然膨胀。据本报记者统计,仅2007年实施拆分的基金,拆分后规模就膨胀到了3415亿元,而2011年全年基金的募集资产规模也才3016亿元。

  一晃4年半过去了。这些当年的基民宠儿近况如何?

  12只牛市股基亏损超三成

  无论是股市还是基金,2007年是最“牛”的一年。银河证券数据显示,2007年共发行67只新基,募集资产净值5972.51亿元,平均每只基金的净值高达89亿元。这样的数字,在今天已经近乎神话。

  2007年6月至当年年底,市场进入了牛市最后的疯狂状态。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26日,2007年6月至12月共成立的24只股票型基金中,只有华夏复兴一只股基是正回报,为5.8%,其余均惨不忍睹,有12只股基的总回报低于-30%。

  其中,成立以来的总回报最低的是中邮核心成长,为-53.14%,其次是国泰沪深300、南方隆元产业,截至26日的总回报分别为-49.44%、-46.32%。另外,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的总回报为-37.4%,广发大盘成长和华安策略优选的总回报均为-36.7%,景顺长城精选、国投瑞银瑞福分级、泰达宏利市值优选、长城品牌优选、交银蓝筹股票、易方达科讯6只股基的总回报也均低于-30%。

  大成景阳领先、长盛同德主题、益民创新优势和大成创新成长4只股基的总回报均低于-20%;华宝兴业行业精选、博时新兴成长、大成优选封闭等7只股基的总回报也低于-10%。

  同样是牛市成立的基金,牛市上半场2006年成立的基金表现要明显好于下半场2007年成立的基金,统计发现,2006年成立的90只新基中,成立以来的总回报超过100%的就有35只,仅有万家和谐增长一只是负回报,为-0.44%。

  一边是净值缩水,一边是规模萎缩。2007年6月至12月共成立的21只股票型基金除了4只封基,有20只基金规模大幅萎缩。其中,金元惠理宝石动力萎缩幅度约90%,目前的规模不足5亿元,另外大成创新成长、广发大盘成长、华宝兴业行业精选、长盛同德主题等11只股基萎缩的幅度超过了40%。

  27只拆分基金被深套

  除了当年新募集成立的基金,当年的拆分基金也是“吸金”能手。

  “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求,进一步优化持有人结构,增强基金流动性”,这是众多基金实施拆分、限量持续销售活动的由头。至今,彼时拆分的基金大多被套,尤其是2007年5月下旬至12月份期间实施拆分的基金,几乎全军覆没。

  本报记者统计显示,2007年5月24日至12月18日,共有27只基金进行了拆分,它们的净值均不如拆分前。尤其是泰信先行策略和天治核心,2007年拆分前的单位净值分别为2.1956元和1.9512元,拆分后截至目前没有分过红。6月26日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4823元和0.483元,考虑到当时的拆分比例,26日的单位净值可以分别还原为1.059元和0.9424元,还不及拆分前净值的50%。

  依此法计算并考虑分红,宝盈区域、华富优选、万家和谐、天弘精选、国泰沪深300这5只基金的目前净值较拆分前的净值分别低41.92%、42.44%、41.5%、45.66%和49.7%;其次,华安创新、广发聚丰、长城安心回报、益民红利4只基金的净值较拆分前下跌的幅度均超过30%;德盛精选、景顺资源、国泰金马、鹏华价值优势等9只基金的净值较拆分前下跌的幅度也超过了20%。

  在股市牛气如虹的2006年和2007年,基金公司除了“拆分”招数使得“净值归一”,还有大比例分红,10派7、10派6、10派5等大比例分红随处可见。

  “后来证监会发现这种做法变味了,就陆续进行了限制。”一位基金业人士回忆。当初拆分时,销售相当火爆,有的基金一下子从几亿规模膨胀成百亿规模,如大成精选就从4亿元规模膨胀成近百亿。据

  本报记者统计,仅2007年实施拆分的基金,拆分后规模就达到了3415亿元,每只基金拆分后的规模都膨胀到40亿元-150亿元不等,大多在100亿元附近。

  漫长的熊市下,拆分的基金规模也在快速萎缩。据本报记者统计,按一季报的份额和目前的单位净值计算,上述拆分的27只股基净值约为2066亿元,较2007年拆分时的总净值已缩水约4成。萎缩最厉害的招商安泰、华富优选、益民红利和国富收益四只基金,四只基金目前的净值规模均已不足10亿元,估算分别为4.7亿元、8.3亿元、9.4亿元和7亿元,而拆分时的公告显示其当时募集的上限分别高达100亿元、80亿元、40亿元和100亿元。

  80%基金经理“遁形”

  虽然无法统计2007年下半年进入的基民仍有多少在“站岗”,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当年基金经理已经所剩无几了。

  “管理2007年高点成立基金的基金经理很难有出头之日。”一位基金业人士告诉记者,“所以有些基金经理换个地方,重新考核;有些则是在原单位考核不过关,因此就走了。”

  本报记者统计,2007年6月至12月新成立的24只股基里,80%都已经离开,只有5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仍在坚守。其余21只基金已换了好几任基金经理。像中邮核心成长换了5位基金经理,业绩同样不佳的华宝行业精选基金、长盛同德主题基金和金元惠理宝石动力都分别换了8位基金经理,平均一年换两次。

  正如前述基金业人士所言,很多基金经理在2008年选择了离职或“被离职”,离职时的业绩也不值得称道。如2008年8月31日离职大成创新成长基金经理王维钢任职期只有1年又71天,任职回报为-32.48%,再如2008年7月15日离职的益民创新优势基金经理张涛任职期也只有1年又5天,任职回报为-19.58%。

  “打一枪换一炮”在2007拆分的基金经理也非常流行。

  在2007年实施拆分的39只基金里,只有广发聚丰的易阳方和景顺长城资源的陈晖坚守岗位,其余基金频繁更换着基金经理。拆分后业绩最差的国泰沪深300和天弘精选,基金经理分别换了6任和7任,南稳贰号、宝盈区域、嘉实理财稳健、泰信先行策略、中银持续增长、万家和谐等10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也分别换了6到7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