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09: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当前的城市交通问题,更加重视交通需求管理,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

  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是当前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重视的大课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为改善交通状况,各城市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限量、限行、限牌、摇号或竞拍、提高停车费价格等。有的措施短期奏效了,但其长期效应还有待观察;有的措施不但没有起作用,而且引起了众多非议。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城市交通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厘清城市交通拥挤背后的复杂成因,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

  经济学理论认为,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当然,把什么东西看作收益和成本,以及以怎样的相对价值衡量这些收益和成本,是由个体独立做出判断的。在城市交通领域,个体通常会把货币支付、时间、舒适程度等纳入收益成本范畴,但不同个体却赋予它们不同的相对价值,从而在出行过程中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同时,个体的选择会改变他人可供选择的机会,人们在交互过程中所产生的净收益会不断变化,从而出现了个体选择行为持续的相互调整。

  公交车、出租车、小汽车和自行车作为城市的4类主要出行工具,个体在进行选择时通常有意无意地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因为个体赋予不同因素不同的相对价值,我们可以笼统地把出行个体分为价格理性型和性能理性型。价格理性型出行个体通常赋予出行费用很高的相对价值,节约出行成本是其交通工具选择的优先考虑因素,自行车出行、公交出行在成本上优势明显,自然成为这类出行个体的优先选择。性能理性型出行个体通常赋予时间、舒适程度很高的相对价值,但由于时间和舒适程度又有所不同,可进一步把性能理性型出行个体区分为可达的性能理性型出行个体和舒适的性能理性型出行个体。可达的性能理性型出行个体认为,各种交通工具没有优劣之分,都是代步工具,它们之间的差异只是在到达目的地过程中所花费时间的不同和能否实现点到点的服务。使用小汽车的行为对这类出行者来说只是为了节约时间和方便,但如果交通拥挤严重,即使是拥有小汽车,这类人也会选择更节约时间的自行车出行或公交出行;舒适的性能理性型出行个体通常赋予出行过程中的舒适度一个非常高的相对价值,即使小汽车出行成本很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等,也不会令其改变选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环保主义者,他们赋予自己环保理念很高的相对价值,他们是自行车出行和公交出行的坚定支持者。

  一般来说,价格理性型出行个体和环保主义者对出行工具的选择相对稳定,但性能理性型出行个体的选择行为受外部影响较大,从而引起他人选择的改变。大多数城市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有些城市在某些路段建设了公交专用道,高峰时段公交专用,平峰时段与小汽车共用,而别的路段则是公交车与小汽车共用线路。在高峰时段各行其道的情况下,公交车、小汽车、自行车互不干扰,交通拥挤只表现为小汽车的拥挤,这会增加小汽车出行的路上等待时间和费用支出,导致可达的性能理性型出行个体调低小汽车出行的相对价值,出现由小汽车出行方式向其它出行方式的转变,小汽车出行方式的减少使城市道路的拥堵程度降低;舒适的性能理性型出行个体不会改变其小汽车出行方式,且获得了通畅通行的额外收益。但城市交通的拥堵状况有所缓解后,则会有更多可达的性能理性型出行个体重又进入小汽车行列,从而导致更高程度的拥挤。而在高峰时段公交车与小汽车共用线路的情况下,交通拥挤对小汽车和公交车的影响是同等程度的,即路上等待时间一致。这个时间越长,对公交车内拥挤的评价越低,结果可能是道路上的拥挤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开私家车的行列,使道路更挤。

  可见,在以“治堵”为目标的条件下,单独的道路供给管理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为在政府对城市交通不进行有效管制的情况下,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从而还会导致拥堵。从这个角度看,交通需求管理才是解决之道,而个体出行方式的理性选择和持续调整行为也为引导个体出行方式提供了可能。

  建立城市交通系统的“保障——市场”机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城市交通治理思路。这一思路大致如下:公交因为承担着为低收入者、环保人士等提供社会公益性服务的职能,并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成为政府希望公众选择的出行方式,由政府购买公交服务低价提供给公众,个体自行车出行或纳入到政府购买体系,或推行自行车优先措施;出租车的需求者或者是收入较高者,或者是收入较低,但只是偶尔乘坐,由于对出租车的价格不敏感,或者说出租车价格的高低并不会影响他们对出租车这种出行方式的选择,自然由开放的竞争市场来提供出租车服务;对小汽车的使用者可以征收道路使用费,使交通拥堵的外部性内化。“保障——市场”机制的实施,还要求有配套措施:比如,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完善公交优先基础设施,增加公交吸引力;又如,倡导高承载率共乘出行理念,建立拼车信息平台,鼓励拼车行为;再如,恢复或建设足够宽和安全的自行车道,严厉禁止侵占自行车道的行为,完善自行车安全设备;还比如,加大低碳出行知识宣传,普及绿色出行理念,制定针对绿色出行的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