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山东放权县域令人“眼前一亮” 将减少市县争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6 00:02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贾瑞涛

   强省之基在于强县。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不断深化,国内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县域经济成为转方式调结构、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撑。

   5日,山东省举行“全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提出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并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其中,在简政放权、配套政策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出台的举措都有新的突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经济导报记者分别就以上几个方面采访了几名在县域经济领域颇有研究的专家,从而让读者对本次县域工作会议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高焕喜:简政放权减少市县争利

   “从我做了20多年县域经济研究的经验看,县域强则山东强。什么时候重视县域经济了,山东就发展得好。”参与本次推动县域经济意见起草和咨询的山东省县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高焕喜5日对导报记者表示,这次出台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至少有4点值得关注。

   首先是简政放权的力度前所未有。“‘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外,一律直接授予县级’,听起来很简单,但放权反倒是越多。”高焕喜说。

   其次是政策优惠举措非常实,比如为县域经济发展设立专项基金和重点项目,以及人才的政策等。

   第三个特点是区别对待指导得较细,对于发达县、一般县和欠发达县都制定了不同的举措。

   最后则是考核激励机制优,考核办法、考核指标和范围等都作了详细安排。

   而提到简政放权,高焕喜表示,目前的县域经济发展往往被条条肢解,很多政策到了县里被层层截留,权限大大减小,想做点事有时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

   “过去地级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确实存在争利的问题,争利就有争权,比如企业税收的问题,好的企业谁来管的问题。现在权力下放到县里,很多方面就不被制约了。”高焕喜说,这次意见提出以市为单位推动县域经济综合提升,这种整体上的衡量不仅能减少争利行为,而且放权也使办事的效率提高,比如有些项目的审批不再需要到市里去跑部门,在县里就可以办理。

   “县里发展了,就是市里发展了,它当然希望所有的县都快速成长起来,这样内部就会形成一股绳,减少些不协调。”在高焕喜看来,目前确实存在个别地市成为县域发展梗阻的情况,通过以市为单位和简政放权的举措则解决了上述问题。

  苏建华:配套政策真金白银

   除实施税收增长激励政策外,意见还就出口退税、基本财力保障、建设用地管理、金融、产业对接转移、重点项目、发展小城镇等方面出台了具体措施。

   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苏建华向导报记者表示,虽然有些概念或政策已经不是多么新鲜的东西,但这次意见提到的具体措施还是实实在在的。“如果这些政策能够全部落实到位的话当然很好,仅小城镇建设这一块的投入就有10亿元,我们下的工夫还是相当大的。”

   苏建华说,山东目前已经进入到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阶段。“比如山东与江苏的差距很大的一块就体现在县域上,相关的调查研究其实早在前年就开始了。”苏建华表示,山东县域经济发展最缺的就是政策,有了政策就有了人才、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就会聚集。

   “土地政策咱们有时候说了不算,全省一年就给20多万亩,很多都用在了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上,用地这个事估计不会有太具体的规定。”不过,苏建华表示,在政策基调上,无论是资金、用地、民生等方面还是应向县域经济倾斜。

   导报记者注意到,意见提出,支持经济发达县与欠发达县共建园区,其地方税收由项目转入地和转出地政府共同协商;对经济发达县投资落户欠发达县省级开发区、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项目,省级给予贷款贴息补助;一些国家和省安排的重点项目向县域倾斜,同时提高省级配套资金和补助资金比例;集中扶持100个左右的重点镇和中心镇等。

  刘冰:考核重在“发展质量”

   好的政策需要落实到位,而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保障其落实的关键环节。

   为保障县域经济发展落到实处,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县域科学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实行)>的通知》,对考核的范围、指标设置、评价方法、重点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办法强化了对质量效益、人均水平、两个同步的考核,增加了对市级的考核评价,也强化了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并将其作为确定政策扶持范围、表彰奖励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还是体现了‘十二五’的基本目标,即富民强省,这从考核指标上也得以体现。”刚刚参加完5日上午会议的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刘冰表示,这次设计的指标更多,考虑的面更广,工作的重点也更符合转方式、调结构和惠民生的导向。从指标看,一是为促进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就是快;第二个就是好,即提高人均收入,包括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率;另外还有结合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为县域经济发展指明导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