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深圳基金公司 创新能力羸弱 规模排名沦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6 04:0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曹元

  这是一个让深圳基金业尴尬的数字:如果将产品部设在北京的诺安基金,产品研发人员主要设在上海的国投瑞银剔除,无论是一类创新还是二类创新,深圳基金公司上一次较大力度的创新还停留在2010年3月的招商全球资源股票基金设立之时。

  把时间拉得近一些,回顾今年风生水起的创新型基金,也找不到深圳基金公司的身影,而相应的是深圳基金在行业中的地位全面下降:根据海通证券统计以资产管理规模计算,博时基金从一季度的第4名下降至第6名、大成基金从第8名下降到第10名、招商基金从12名下降到14名、诺安基金从15名下降至17名、景顺长城从21名下降到22名、国投瑞银从23名下降到25名、长盛基金从25名跌落到30名。

  在前30名基金公司中,深圳基金公司名次上升的只有南方基金(从第5名升到第4名)、融通基金(从20名升至19名);鹏华基金和长城基金保持在13和28名。

  深圳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下降跟其他基金公司产品创新有很大关系。汇添富凭借短期理财产品从14位挤进行业第八,直接把大成基金、招商基金的名次拉了下来。华泰柏瑞从40名晋升23名,受到影响的有国投瑞银和长盛基金。

  即将发行的鹏华发起式基金或可挽回一些颜面,但深圳基金公司创新能力羸弱已是现实。这同深圳打造创新型城市以及金融中心的设计路线并不匹配。

  深圳基金过去的辉煌

  在全部入围“创新榜”的19家基金公司中,深圳的基金公司从数量上并不占下风,占据7家之多,分别是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大成基金、国投瑞银、诺安基金、博时基金、长盛基金,从数量来看占比36.84%。

  从分数来看,“创新榜”的全部产品得分合计69分,当中,注册地在深圳的基金公司合计得分22分,占比31.88%。而注册地在深圳的基金公司共计17家,截至5月底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场有基金公司72家,占比23.6%。

  无论是入榜的深圳基金公司占比还是得分占比,都超越了深圳基金公司数量占行业的总量,说明全行业诞生14年来,深圳基金公司在产品创新上是具有优势的。而深圳的基金公司给行业贡献了第一只LOF基金、分级基金,这类均系基金公司自主研发为主导,而非高层授意设计。

  但这种优势更多的是过去的辉煌。

  深圳基金公司创新大佬南方基金,在2004年10月份成立第一只Lof基金后,没有特别突出的创新产品;而作为行业第一批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诞生初期,有非常多的外资股东人员进驻,带来了许多海外公募基金创新的思路,将伞形基金引入国内,并且较早上报了货币基金。但后期创新也明显乏力。

  更让深圳基金感到惋惜的是,深圳基金业产品设计人员的外流以及整个产品部门的搬迁。

  比如今年3月份,大成基金原金融工程部总监高贵鑫北上上海,加盟国泰基金担任首席产品官。一上任,高贵鑫就主导巨潮行业指数相关产品的创设。

  此外,深圳两家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核心人员并不在深圳本地。一家是诺安基金,从华夏挖走王清后,就将产品部扎根在了北京。另一家是国投瑞银,虽然深圳也有产品部的人,但核心却在上海。

  此外,原民生加银全部人员都在深圳,去年10月其核心团队都搬迁至北京。

  人才流失之虑

  民生加银核心部门在搬迁至北京后,该公司解释,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股东在北京;二是深圳的基金人才优势不如北京;三是公司的专户理财等机构客户在北京比较集中。

  而国投瑞银内部人士也表示,之所以在上海设投研和产品的网点,也是考虑到了人才的情况。

  事实上,许多深圳的基金公司为了吸引人才,同意公司员工异地办公,比如博时基金、招商基金、大成基金等,均不勉强北京或者上海招聘的人赴深办公。

  但北京、上海的基金公司则很少有这种现象。虽然北京、上海的基金公司也多有在深圳设点,但是其人员几乎都是销售,而鲜有投研人员。

  人才成为阻碍深圳基金行业发展的最大拦路虎。

  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曾透露过一组数据,2010年上半年全国各类金融机构人才需求同比增长55.3%,北京增长了101%,上海增长了78.5%,广州增长了69.3%,深圳只增长了46.4%。

  “如果深圳的一家基金公司给你更高的薪水,你愿意来深圳吗?”记者问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产品设计部门的负责人。

  “如果溢价不到30%,我应该不会去。”这位负责人答复,理由是自己的生活在北京。而当问及为何生活在北京,他解释说,因为上学就在北京了。

  环顾基金业四大聚集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深圳高校数量少得可怜。

  在一次聚会上,深圳有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十多年前,深圳基金业人才济济,其原因是过去深圳金融业发达,有众多券商等金融机构给基金公司输送人才。如君安、汉唐、大鹏、巨田、南方等。它们后来都消失了,但是流出来的人支撑着早期的深圳基金业。如肖华等人。还有诸如光大证券原来注册地在深圳,后搬迁至上海,这种变动导致不愿离开的人才流向了基金业。比如大成基金的基金经理杨建华等。

  当这批人渐渐离去,深圳基金业人才优势便成了短板。

  事实上,在基金圈内都知晓,同样工种,深圳基金公司给的待遇是高于上海和北京的,但愿意来深圳的却仍然有限。

  “去深圳就是为了赚钱,没有归属感。”有上海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表示。

  此外还有一些行业内人士总结出来的隐性原因影响到了深圳基金公司的创新。

  “相比上交所,深交所是更为开放和市场化的,对深圳本地基金公司没有关照。”深圳有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

  比如今年的两类创新基金,跨市场和跨境ETF,深交所合作对象是两家北京的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和华夏基金。而上交所选择了一家上海本地基金公司华泰柏瑞,和一家广州基金公司易方达。

  此外,上海金融管理层对创新的鼓励更为明显,上海每年都会进行金融创新的评奖,上海多家基金公司都有获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