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索尼东芝日立欲合并面板业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02:25 来源: 东方早报

  8月31日,日本东芝、日立、索尼宣布计划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合并这三家企业的中小型液晶(LCD)面板业务。

  打造全球首强抗击韩国台湾 日本政府主导基金驰援26亿美元

  早报记者 周玲 是冬冬

  

  8月31日,日本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Innovation Network总裁Kimikazu Nomi、东芝社长佐佐木、日立公司总裁中西宏明、索尼集团执行副总裁吉冈浩在东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握手。(自左至右)IC图

  8月31日,日本东芝、日立、索尼宣布计划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合并这三家企业的中小型液晶(LCD)面板业务,以便与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低成本面板竞争。新公司成立后,预计将占全球市场份额21.5%,从而成为中小型液晶面板生产全球首强企业。该合并计划预计将在2012年春季完成。

  中小型液晶面板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数字设备等行业,目前的全球前两强为夏普和三星电子,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4.8%和11.9%。

  官方资助,抱团取暖

  最新合并计划得到了日本官方的资金支持。

  根据协议,日本官民共同出资、由日本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Innovation Network Corp of Japan(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简称:INCJ)将出资2000亿日元(约合26亿美元),占新公司七成股份;东芝、日立、索尼各出资10%。新公司名为“日本显示器KK公司”,社长等公司高管将由INCJ负责从外部选聘。

  有分析称,此番INCJ之所以愿意出资扶持,是希望结合三家企业的技术,重新挑战韩国与中国台湾厂商,在液晶面板市场上卷土重来。

  日企长期主导了液晶面板的研发和生产,但时至今日,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已经由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把控,日本企业市场份额被挤压至仅保持大约10%。除夏普外,索尼、日立、东芝等生产线仅限于中小型液晶面板。

  由于国际市场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畅销,导致对于具有触摸功能的中小型液晶面板市场需求激增,也使得中小型液晶面板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日企虽然在触摸屏技术上仍具优势,占据大约40%的市场份额,但已遭到韩国、中国台湾同行的重金投入和低成本的双重挑战。

  在日本国内,夏普通过与苹果合作,获得后者10亿美元的注资,确保苹果的液晶屏供应。索尼、日立、东芝则唯有抱团取暖。

  索尼和日立的LCD业务在上一财年亏损,只有东芝的LCD业务刚扭亏为盈。日本读卖新闻认为,此次三家日企的联手,是因为其中任何一家都已无法独自与国外同行竞争。

  整合难度不小

  但抱团取暖的效果,眼下仍不得而知。

  路透社指出,索尼一直受电视业务的损失困扰,东芝则想把更多精力投入在芯片业务上,而日立正试图远离面板业务,集中精力于基础设施业务。三者皆各有顾虑。

  此外,由于这三家公司在液晶面板领域采用的技术都不同,整合难度较大。

  值得指出的是,三家公司昨日发布的有关合并协议的声明,未提及精简重叠业务的计划。

  昨日的声明提及,“日本显示器KK公司”计划上马比现有液晶面板画质更精细的下一代生产线。日本经济新闻称,目前上述四家股东正在考虑在哪建厂,以便尽快开始生产LCD面板。

  另有消息指,日立有意收购日本电子大厂松下位于千叶县茂源市的大型液晶面板工厂,改为生产中小型液晶面板工厂用。但是东芝则对收购工厂持保留态度,认为收购成本可能比重新设厂更高,有意与索尼考虑在石川县或爱知县设立新厂。

  路透社还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日立曾同台湾鸿海(2317.T)就组建LCD面板合资企业进行过单独谈判,但由于日立未能赢得一份苹果的关键合约,所以谈判就此破裂。

  姗姗来迟的重组

  不光是同床异梦的问题,市场前景也并不妙。

  “中小型液晶面板市场短期内将看到供应过剩的现象,且在中长期内该业务不会带来稳定的收益。”Sompo Japan NipponKoa资产管理投资经理Shigeo Sugawara说,“合并后的公司将非常巨大。但如果不经过重组,该公司无法战胜夏普或韩国、台湾,甚至大陆的竞争对手。”

  路透社称,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畅销,以及产量需求的波动不稳,LCD行业的重组已经有点姗姗来迟。

  INCJ显然并不这么看。据INCJ估算,中小型液晶面板市场预计每年增长21%,预计2015年销售额可达4.2万亿日元(约合550亿美元)。

  录入编辑:张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