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证券日报:完善融资结构让股市休养生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7 02:13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晓峰

  继上年度下跌14.31%之后,上证综指2011年再度大跌21.68%,创历史上第三大年度跌幅,再度成为全球主要市场“最熊”之一。2012年第一个交易日,A股高开“披红”,但最终收盘“戴绿”,“开门绿”创出其自身近6年来最差新年开局,与全球股市新年首日普涨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由此,A股不仅再度“熊冠全球”,而且大的下跌趋势仍在继续。

  针对当前A股的低迷状况,有专家建议,应该立即停发新股,给市场休养生息的机会,但笔者认为,这会形成用一种行政方式代替另一种行政方式,而且是治标不治本之举。简单的停发新股,不妥当。

  历经21载春秋后的A股市场,虽有积极而辉煌的正面,亦有长期积弊之背面。两年来,积弱成疾的中国股市就是这些积弊累加发酵出的结果。重融资,轻投资,弱回报等功能紊乱现象折射出了中国资本市场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其中,在重融资的同时,股权融资又明显强于债权等其它形式的融资,股票市场基本约等于证券市场。因此,动态地平衡好投资与融资的关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对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可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国务院会议反复强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问题,证监会在年度工作具体部署中也要求扩大直接融资,显著增加债券融资规模。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银行间接融资体系,这种融资结构已难以为继。随着市场化新股发行体制的推进,股权融资得到了较大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却仍然是明显“短板”。成熟市场的公司债券融资要占直接融资大半比例,不发展债券市场,将难以实现直接融资比例显著提高。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日前表示,证监会将着力改善市场体系结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进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建设;强化资本市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增加资本市场的弹性和包容性,发挥好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同时,稳步推进证券、期货产品的创新,加强监管协调,健全外部风险预警防范和处置,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

  在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呈现两个扭曲:第一是价格信号扭曲,第二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失衡。

  现在虽然手续已经简化了,证监会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上市公司自身仍不能自主发债,影响了融资结构的调整。华生明确指出,上市公司自主发债融资是资本市场发展的突破口,并呼吁大力发展公司的债券融资,允许上市公司自主发债,调节融资结构。

  上交所总经理张军育曾公开称:讲到资本市场,能讲股票的人很多,除了很多专家,有些还是世界级的,但是讲债券的专家不多;中国资本市场取得的成果我们可以讲很多,但是我们还是缺乏基础性的金融工具来保值,股票的波动太大,大起大落。希望人们多关注一下债券市场。他还说,上交所发展债券市场有独特的优势,一是标准化交易,每笔交易货真价实。二是高度透明,有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三是面向最后投资人,面向社会投资人,不是在一个体系内的循环,而是基于企业层面、个人层面的市场。

  实际上,讲债券的专家不多,大力发展债市的举措不多,这本身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失衡的一个重要方面,凸现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结构上的失衡。而大力发展企业债的过程,其实就是市场经济中最核心的社会信用人制度培育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企业债市发达了,利率市场化才有根基,债权和股权融资才能实现平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才能更好的匹配,证券市场才能完整,股票市场才能休养生息与更加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因此,未来应大力推动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建立与股票市场同等重要的债券市场,这是十二五期间我国能否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关键。有专家建议,既然上交所发展债券市场有独特优势,发展企业债不妨从上交所开始,而且这应该比推出国际板更有利于中国经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