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83只ST股骤跌逾30% 壳资源最低价不足亿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7 01:5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冬晴

  一年一度的ST“保壳”大战已然落幕。与往年数十家公司总计数十亿元的财政补贴相比,去年的“保壳”大战显得尤为冷清——2011年仅有6家ST公司获得财政补贴,总金额也不过3亿元。

  与此同时,在退市制度将现重大进展等各类传闻影响下,2011年整个ST板块遭遇了史无前例的负面冲击,迭创历史新高的ST板块指数从2011年4月中旬见顶以后一路回落,并在11月16日以来出现了加速杀跌的态势。截至1月5日收盘,沪、深两市多达109家ST股短期跌幅已经超过20%,还有83家ST股跌幅已经超过30%的“红线”,有将近10家ST股短期股价甚至遭遇“腰斩”!

  股价大跌使得大量壳资源价格越来越便宜,借壳上市成本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不少已经高价接盘的潜在重组方已经深度被套,政策预期势必会倒逼重组事项的加速推进。

  /现状/

  2011年“保壳”大战冷清收场

  由于连续三年亏损将被暂停上市的硬性规定,游离在退市边缘的ST公司,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避免这一状况的出现。为了保住珍贵的壳资源,上市公司每年都要上演扭亏的大戏,尤其到年终,随着业绩的逐渐明朗和年报披露截止日的临近,ST公司往往会掀起一场扭亏的高潮。

  去年仅6家ST公司获3亿元政补贴

  年复一年的ST股保壳大战,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黯然落幕。截至2011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仅有*ST朝华、*ST丹化、ST天宏、*ST松辽和*ST建通以及*ST昌九6家ST股获得了或多或少的财政补贴,而*ST华控等寥寥数家ST股也陆续进行了资产处置、债务清理等“修复性手术”。

  其中,2011年12月份的最后一周,暂无退市风险的ST天宏相继发布三份公告称,公司陆续收到石河子市财政局2011年度科技三项费105万元、新疆兵团农八师财务局社会保障补贴资金720万元、2011年度生产环节电汽补贴资金180万元,合计补贴资金900万元,以及石河子市财政局2011年度污水处理补贴资金250万元。

  作为2011年最后一家获得财政补贴的ST类上市公司,上述总计1255万元的补贴资金对ST天宏无疑是雪中送炭。根据2011年三季报,ST天宏在2011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为-1273.57万元,净利润为-380.74万元。三季报还披露,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生产成本等费用增加,公司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但上述三笔财政补贴可能帮助公司轻松实现扭亏。

  早在2011年3月份,ST天宏就获得石河子市财政局2010年减排专项资金政府补贴192万元,成为当年第一家获得财政补贴的ST类上市公司。

  实际上,2011年仅有6家ST类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财政补贴,补贴资金总额也仅有30217万元。

  其中,获得财政补贴金额最多的当属濒临暂停上市的*ST昌九,该公司2011年11月4日公告称,江西省国资委、江西省财政厅2011年11月3日接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通知,给予公司化肥生产补贴、特别困难补贴等经营性财政补贴16000万元。

  其次,另一家在暂停上市边缘挣扎、廊坊市国开公司入主的*ST建通也获得了来自当地政府高达8000万元的财政补贴。*ST建通2011年10月22日公告称,为了解决公司面临的暂时性经营困难,维护公司稳定,经廊坊市政府研究同意,公司获得廊坊市财政局8000万元财政补贴。

  除此之外,同样面临暂停上市风险的*ST松辽、*ST朝华和*ST丹化也相继分别获得了当地财政局3500万元、1000万元和270万元的财政补贴,与之对应的补贴原因则是企业经营困难,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资产重组工作等。

  四季度仅9家ST公司处置资产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ST类上市公司都能够在经营困境中获得当地财政资金的扶持,还有一大批公司在主营业务持续不振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资产处置、债务清理等途径改善利润表。

  与上述6家公司获得3亿元财政补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四季度有9家ST类上市公司各显神通,或处置盈利能力羸弱的资产回笼资金,或寻求债务转让改良财务状况,从另一条捷径上轻松实现突击扭亏。

  其中,2011年三季度已经实现扭亏为盈的*ST华控2011年10月22日公告称,公司子公司华立仪表以3825万元的价格将其所持有的华越南方公司45%的股权转让给四川嘉宏公司。这是去年四季度以来沪、深两市首家启动资产处置的ST类上市公司,这也正式拉开了A股ST公司资产处置的序幕。

  实际上,2011年四季度以来,扭亏需求相对较为迫切的多家ST类上市公司纷纷加速进行资产处置。在*ST华控率先进行资产处置以后,ST厦华、*ST思达又相继在11月初陆续披露了各自的资产处置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濒临暂停上市边缘的*ST思达特别指出,伊达科技已连续三年亏损,至今仍未有扭亏为盈的趋势,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上述转让完成后,公司能收回3200万元现金,可以为公司的经营活动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公司的经营发展。

  与此同时,ST天目、ST国创、ST太化和ST中源等4家ST类上市公司在去年四季度也陆续进行了资产处置,实现了520万元至3.4亿元不等的年度净利润。而ST当代则通过债权转让甩掉了历史包袱,为有效调整公司资产债务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减轻短期偿债压力,推动公司资产注入及新业务尽快开展扫清了障碍。

  除此之外,去年年初以来,ST中华A、*ST博通等多家ST类上市公司也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处置工作,为公司“止血”、“造血”打下了基础。

  1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ST华控、*ST松辽等多家ST类上市公司试图就相关情况进行沟通,大多数公司均表示在财政补贴、资产处置等推动下,2011年度实现扭亏的压力相对较小,目前暂停上市的风险也有望消除,但年报还在制订中,具体业绩情况必须等到正式披露后才能知道。

  /机会/

  ST股市值大缩水借壳最低价不足亿元

  ST股市场表现低迷,一方面深受整体市场疲若的影响,弱市中资金炒作的热情降低同时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ST公司往年的财主——地方政府,也可能因为财务状况不如往年而减少了相关补贴;同时,证监会加大内幕交易处罚力度的新举措,更是让投机色彩浓厚的ST股的炒作空间大为缩减。

  不管成因如何,ST股大幅下挫的情况也并非全然是坏事,对于那些想借壳上市的企业而言,ST股市值越低,意味着更低的上市成本。

  34家ST股总市值不足10亿元

  据巨灵资讯统计,截至2012年1月5日收盘,沪、深两市一共有34家ST类个股总市值不足10亿元,剔除暂停上市状态和停牌状态等因素,目前仍然处于正常交易状态的ST宝利来、ST太光总市值分别只有4.68亿元、4.92亿元。继2008年底以后,A股市场“壳资源”价格(即控股权)再次跌穿1亿元整数大关。

  其中,截至2011年1月5日收盘,沪、深两市总市值低于10亿元的ST类个股中,ST宝利来、ST太光、ST金泰、*ST宝诚、ST国通等一大批公司控股股东所持股权的市值已经低于1亿元。换句话说,这些“壳资源”的价格已经回落至1亿元以下,拿下控股权需要的资金门槛大为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次通过少量资金控股上市公司的现象发生在2008年大熊市中,最为经典的案例当属厦门大洲集团控股ST兴业。2008年底至2009年4月期间,厦门大洲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股票获得ST兴业10%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当时累计动用资金8000多万元。

  事实上,2009年以来,由于ST板块反复遭遇爆炒,相应的“壳资源”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2010年6、7月份,*ST松辽、ST传媒的控股权转让价格分别高达4.87亿元和6.38亿元。而2011年底刚刚披露的上海华信石油拟以5.341元/股受让福建南纸大股东所持有的2.15亿股,这笔发生于非ST类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交易价格更是高达11.48亿元!

  实际上,在此轮下跌过程中,ST兴业、ST昌鱼和ST宝龙等公司相继宣布停牌筹划重大事项。

  深圳某私募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二级市场的持续下跌,确实为借壳方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壳资源”价格越来越低以后,更为低廉的重组成本将驱使筹划借壳上市企业加速推进相关事项。

  内幕交易“零容忍”掀起监管风暴

  尽管二级市场股价的持续大幅下跌为重组创造了更低的借壳成本,但是重拳打击内幕交易、并购重组新规抬高借壳门槛、处于传闻状态的主板退市制度改革等因素都是挡在“壳资源”面前的拦路虎。

  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台以后,于2011年12月1日在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明确提出,当前市场监管工作的一项重点仍然是防控和打击内幕交易,并郑重声明“中国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甚至还呼吁社会提供案件线索,协助调查取证。

  与此同时,证监会2011年12月上旬通报了6起包括机构和个人的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其中广东中恒信公司及相关涉案人员以“抢帽子”交易方式操纵股票价格,交易股票552只,累计交易金额约571.76亿元。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是至今证监会查实涉及股票规模最大、涉案金额最大、涉案人员数量最多的案件。

  继中信证券谢风华案之后,2011年12月,又一起典型的证券公司保荐代表人内幕交易案被曝光:东北证券保代秦宣涉嫌在去年西南合成重组过程中向他人泄露内幕信息和进行内幕交易。

  据了解,当时西南合成的重组项目由东北证券担任独立财务顾问,东北证券指派北京分公司深圳市场部副总经理、保荐代表人秦宣担任该项目的主办人和现场工作负责人。

  除此之外,在2011年底陆续披露一系列重大内幕交易案件以后,内幕交易监管的打击力度持续升级,甚至连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任职的建行高管也未能漏网。

  今年1月5日又曝出原建行投行部处长、建银国际高管张传斌等因在帮助厦门翔鹭石化借壳ST黑化完成上市的过程中,建老鼠仓非法获利2000万元而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据传,张传斌曾是行内有关高层颇为赏识的“干将”,直接参与推进了诸多建行投资银行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刚刚曝出重组过程中存在内幕交易行为之前,厦门翔鹭石化借壳ST黑化的重组事项已经于2011年12月31日宣告终止。

  郭树清主席曾在12月1日以小偷偷白菜来形象地比喻内幕交易,“小偷从菜市场偷一棵白菜,人们都会义愤填膺,但是若有人把手伸进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却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内幕交易的实质,也是防范和打击这种犯罪活动的困难之所在。在这里,我们要郑重声明,中国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市场人士指出,随着监管层对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不断升级,资产重组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势必也将得到彻底净化。但是,根据目前的审批流程来看,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以后,首先将启动对是否存在内幕交易、老鼠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一旦侦查发现问题则无法进入后续的重组事项审批环节。对于整个重组事项来说,更为严厉的监管环境是一把“双刃剑”。

  当然,在监管持续升级以后,市场环境得以逐步净化,各类违法违规的风险也相应大幅提升。

  /未来/

  不利因素集结ST股或加快重组

  大量ST股的暴跌,表明市场对于ST股前景的极度担忧。不过,让持有者稍可宽心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采访发现,在29家濒临暂停上市公司中,目前真正存在暂停上市风险的公司仅有*ST中达、*ST偏转、*ST钛白等3家公司。

  成功熬过2011年的ST公司将直面2012年的考验,在借壳新规、退市制度不断完善的新背景下,未来ST公司的命运仍显得扑朔迷离。

  3家公司风险较大

  根据安排,上交所和深交所元旦节前双双披露了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预约披露时间表。其中,沪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工作将于2012年1月18日拉开序幕,至4月28日结束;深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工作将于2012年1月10日拉开序幕,至4月27日结束。

  尽管截至12月22日沪深两市已有82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全年业绩预告,其中预增公司达489家、预盈28家,合计517家,占63%,但是目前沪、深两市还有29家*ST类上市公司的2011年年报显得尤为重要——这29家公司一旦继续亏损,则意味着年报出炉之日就是暂停上市行将到来之时,加之扑朔迷离的主板退市制度改革、借壳重组新规等不确定性因素,暂别二级市场的一年时间里还将会发生什么重大变化,都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变量。

  浙江某私募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考虑到创业板退市制度正式推出尚待时日,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不会很快出台,但创业板退市制度定稿则势必会导致主板退市制度改革预期升温,相信留给相关准退市公司的时间不会太久。

  据巨灵资讯统计,目前沪、深两市处于正常交易状态的*ST类个股多达29家,其中*ST昌九、*ST盛润A、*ST松辽、*ST博信和*ST太化等多家上市公司借助财政补贴、债务清理和资产处置等途径有望实现扭亏;还有*ST福日、*ST宝诚等多家上市公司在2011年三季报就提前实现了扭亏为盈;目前仅有*ST中达、*ST偏转、*ST钛白等3家公司2011年三季报预测当年可能出现净利润亏损,暂停上市的风险相对较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ST华控、*ST松辽等多家濒临暂停上市的公司沟通也得知,目前这几家公司已经通过财政补贴、债务豁免、债务转让和资产处置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扭亏。

  熟悉ST类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某资深投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只要有“壳资源”价值存在,就必然会有突击“创造”利润进行“保壳”的行为。去年年底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ST松辽,2011年9月份刚刚宣布申请注册设立的子公司北京松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为100万元,上市公司随后便迅速通过该公司陆续获得了1222万元、1023.38万元的工程项目,并在12月份获得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拨付该公司的3500万元财政补贴。这对*ST松辽来说,无疑就是一个运作利润、突击“保壳”的绝佳平台。

  ST股新的“变身”路径

  但是,即便暂时躲过了一劫,主业持续不振的大量ST类上市公司依然必须面对2012年度能否继续盈利的严峻考验,甚至还有非经常性损益实现盈利不被认可的传闻兑现的风险。因此,一旦转型无望,大多数ST类上市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加速推进重组。

  不过,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及如何实现彻底扭亏和持续性经营时,多家ST上市公司均表示,目前基本上不存在暂停上市的风险,至于退市政策的变化、会计处理的变化等方面的情况,都还没有接到有关文件通知,只能说具体情况再具体分析。对于重组转型方面的打算,其都认为是大股东层面的事情,上市公司并不知情,相关情况将及时通过公告进行披露。

  渤海证券认为,退市方案目前仅在创业板进行试点,短期内不会在主板推行,但市场对于主板退市制度逐渐完善、趋同创业板的预期将会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行为造成影响,既促使投资者更加理性对待ST板块的投资机会,又促使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公司业绩增长。

  同时,渤海证券还指出,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风险提高的预期使其不再单纯投机ST板块资产重组的爆发式增长,同时更加看重上市公司的业绩和经营情况,对ST股的投资将逐渐回归理性。

  此外,渤海证券还认为,对于ST板块的上市公司来说,预期更高的退市风险将会促使其更加积极推进盈利改善以期“摘星脱帽”;另外退市制度只是不支持已经暂停上市的公司通过重组借壳来实现恢复上市,但暂停上市前仍然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来达到保壳的目的,因此正在进行资产重组的ST股公司将会更加积极推动重组进行,一旦重组成功将会实现“乌鸡变凤凰”式的华丽转身。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