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振耀:慈善的要义还是要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5 17:14 来源: 新浪财经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年2月4日-6日,2012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二届年会在黑龙江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市场的力量——纪念邓小平‘南巡’二十年”。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王振耀:你说的这个题目其实很重要,我想说的其实是公益慈善,或者说我们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这种战略地位,这两天我听了一下,我觉得我的评价还没有过时,还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挑战。因为现在中国面临两个大的挑战,我认为我们整个民族缺乏准备,不太清晰。第一,2010年我们过四千美元人均GDP,这意味着什么?昨天晚上已经有人说到了,提前了,但是大家知道提前一天是一个概念,它提前了40年,按照邓小平的设计是2050年达到人均4000美元,它提前了40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产业要升级,你这个社会要快速的,包括我们的企业,包括整个管理,包括人的理念要转型了,现在没有这个意识,没有深度的讨论。

  第二,从政治上从十六大开始,最高领导人开始任期制,从代期到任期,其实现在中国最高领导人开始了任期,就是皇帝也有任期,他自己也知道什么时候下来。那其实是巨大的政治转型开始了,整个知识生产方式特别滞后,制约着整个民族,集中表现是传统的,比如说贫富矛盾,官民矛盾,但是因为网络发展很迅速,所以这个时候的应对,我就是看了看历史,美国这个时候的应对是怎么应对的呢?美国这个时候,包括英国,那个时候的应对就是大资产阶级站出来做慈善,就是19世纪工业化以后,到这个阶段,他们建了多少个大学,建了多少个慈善项目,改变了国家的整个社会结构,起来了,整个社会实现了稳定,过渡也起来了,一个新的机制建立起来了。

  我觉得其实现在到我们国家,因为全球化已经到从力量的竞争,到智慧与慈善的竞争,开始和企业结合起来了。但是我们整个社会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没有转过来,没有根本转过来。用我说的话,多多少少即使在我们相当一部分企业家中,我形容是大资产阶级说小资产阶级的话。大资产阶级是什么,要行动。我带着代表团去洛克菲勒家族的,他提出来一个叫干,他有钱,他要行动。他说华尔街50年代的时候要破产,就要改造,所以他们就开始干了,说的很少。我和永光,我们见了彼尔·盖茨,彼尔·盖茨就说了几句话,说捐款能减税吗?能让成立基金会吗?政府有没有规定一年的最后是要公布一下捐款的去向呢?问完他就开始讨论了。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我们社会特别要警惕的,因为我们是知识分子经商不少,用我说的话,现在是什么呢?跟美国的富豪比,中国的富豪是富人办穷人的事儿,本来成黄世仁了,非要自己说是杨白劳,是主人的非说是仆人。他明明承担着很多的社会责任,已经压到他身上了,他说不对,然后很多企业家爱学习是对的,但是你该要支持智库的建设。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转型期,对于企业,对于家庭,对于个人,特别是对整个国家转型来说,我觉得两条富人应该要考虑,第一,该做公益慈善,但是先可以支持思想的建设,我也觉得该有智库出现了,不是某个企业家说了什么,而是企业家要考虑他做了什么,他有力量了,这样就能带动全社会的捐赠的转型。大慈善家最后导致官民矛盾,贫富矛盾,最后都在这样一种发展中转过来了。

  第二,我也觉得是大型的救助项目该开始了,在慈善这个领域没有政府和民间的绝对的界限不可跨越,因为社会问题存在的时候,如果我们说很多企业家不出来主动承担一些大型的责任,那么政府就会借助很多民间的情绪,采取一些不健康的行动。我觉得所以说,我是觉得慈善的要义还是要捐,行动特别重要。现在其实企业已经到了不是过去说的从要中得到更多,而是从给予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时代来临了。但是坦率的说,还是没有多少准备。我们开始需要提醒企业家,你有了大的资本了,你该说大的和你的身份相称的话了,该行动了,而要做出更有力量的行动。这是我对捐款问题的一个回应。企业家只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大量的企业家形成一种风气,整个社会的转型就会加速度来推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