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新浪财经悦读会现场(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14:41 来源: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悦读会:2012相信合作的力量”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悦读会:2012相信合作的力量”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2年2月18日下午,新浪财经悦读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2012相信合作的力量”。上图为悦读会现场。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锐:今天非常荣幸第无数次的对话周大使,以及北京的知名学者和嘉宾。习副主席刚刚对美国进行了访问,我有幸在习副出席出访之前跟美国大使方面聊过,如何让我们国家领导人在美国宾至如归,我想做大使会有亲身的感觉,接待工作是大使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几位嘉宾,刚才新浪财经频道主持人已经介绍过了,接下来请周老师自己就《出使美国》这本书,发表十分钟的感言。掌声有请。

  周文重: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这本书第一版写了12件事,第二版,蓝色封面写了15件事。我在美国当大使五年,经历了很多事情,其中留下深刻印象有这么几件事。一件是我在书里写了,我两次经历的救灾,一次是美国飓风灾害之后,中国人参与了美国的救灾。第二个,在我们汶川地震之后,我也经历了美国各界帮助中国抗震救灾。这两件事为什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任何国家的友好在于人民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我们发生汶川地震是2008年5月12日,从几个方面,各界对于我们汶川地震死难者的悼念活动规格是相当高的,我们在使馆设立了吊唁簿,布什总统夫妇亲自到驻美国大使馆吊唁汶川地震死难者。另外他们的政要,从议员到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来了很多,各界的友人也来了很多,都是自发的。另一方面,他们民间救灾的规模和活动,也可以说是空前的。这里面有一个很感人的例子,当时2008年6月份,有一个中学生乐队在中国访问,大概300多人。这是一个军乐队,他们到中国来表示对中国主办奥运会的支持。300多人后来走的时候捐款2000多美元,这些都是学生。这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美国企业也积极参与救助,总数现在我不掌握,但是在美中贸委会宣布的时候,那是发生地震不久的时候,他就宣布收到捐助3000万,之后这个数量肯定超过了。我觉得无论从悼念活动,还是提供救灾的援助,数量之多,应该说充分体现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情谊。

  另外一件事,大家知道在2007年的时候,中美关系发生了饲料安全问题,另外发生了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向美国出口儿童玩具,里面油漆含铅量超标。这个问题来的很突然,处理起来难度也很大。大家知道,美国人把宠物当成家庭成员,宠物饲料里出现了质量问题,对美国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个事情媒体炒作的很厉害,国会某些议员加以利用,在一段时间里整个环境非常负面。这个问题怎么处理?怎么使得广大的美国百姓对这个事情的真相有所了解,大家客观的看待这件事。确实中国产品质量,或者部分出口产品的质量,或者部分饲料质量有问题,但这并不是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全部,如何让他对问题的全貌有一个了解,所以这里面如何做工作,美国的公众能不能接受中国所做的解释,这也是对一个外交官智慧的考验,对中美关系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考验。后来这个事情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平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两个国家的交往关系越来越密切,利益交融越来越深入,这些摩擦也是很难免的。但是我想归根到底,应该说人民群众,双方群众都还希望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个是不会改变的。

  美国国会大家都知道,国会对于中美关系常常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尽管如此,2005年美国成立了美中工作小组,两个年轻众议员发起成立美中工作小组。美中工作小组的成立,表明尽管在美国国会这样一个政治生态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主张中美关系能够友好发展,平稳相处。美中工作小组成立,在国会里也发挥了一些作用。

  中美关系总的来讲,互相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发展的很深入。之所以中美三十年前关系能够正常化,说明双方都有这个需要,是共同利益的需要。这个共同利益三十年来不断扩大,当然双方也有很多分歧,双方也有很多摩擦,美国霸权心态,主导国际事务的愿望并没有改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利益冲突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尽管如此,中美关系三十年来保持向前发展的势头也没有改变。我想通过这15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对于美国这样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和中国这样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友好相处,共同发展是唯一的出路。

  杨锐:谢谢周大使,给我们非常精彩的开篇。我一点不惊讶周大使这本《出使美国》,他第一篇章叫“救灾外交”,你可以解读它字面意义,也可以解读它背后中美之间的深层矛盾。我们都知道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尽管周大使在很多场合下说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亚洲。我先不说TPP这件事,先说昨天上午8点30,我在中央电视台33演播室卫星对话了前北约盟军总司令,99年5月7日我们驻贝尔格莱德使馆被炸,应该说这件事情给中美关系带来的阴影挥之不去。接下来美国不断向台湾军售,导致一波又一波危机感和互不信任。周大使在开篇就讲做好美国民间的工作,民间的外交特别重要。接下来请外交部政策规划司蔡司长介绍一下,我们中美关系自尼克松访华后的40周年的时候,是不是双方都需要认真思考深层的结构性矛盾?

  蔡润:很荣幸有这个机会跟在座各位进行交流。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宝贵的机会,这本书里写的好多事情我都经历过,当时我有幸在周大使的领导下,正好在美国使馆工作,在周大使的领导下,有些事情跟周大使共同经历过。所以读这本书,好多事情同在座各位相比还有一份特别的亲切感,回忆了当时在美国使馆工作的时光。对我来说今天也是一个很宝贵的机会,和周大使能够一起参加这个活动。

  这本书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出版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多次印刷,而且还出了第二版,这都是很说明问题的。第一个,周大使这些故事讲的好,大家读了以后很有收获,确实能够起到存史自重。另外,大家感到中美关系,对这两个国家的关系,特别是美国对华的政策和方方面面的情况很感兴趣,这样一个细节起码说明了这两个问题。接下来就是刚才主持人谈到的怎么看中美关系?刚才周大使在介绍这本书的故事和背景中已经做了一些介绍,我再补充点情况。

  看中美关系,我觉得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些大的背景,中美关系是在什么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下一步如何发展?我想大的背景我们通常要讲世界大势,我们把很重要的背景关系放在世界大势中考察和认识,有助于加深对这种关系的认识。世界大的情况,大的趋势,同这种关系联系比较紧密的,当前有这么几方面的情况,对这组关系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个背景,现在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的深化、蔓延。这一次金融危机有的说法是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有人讲是二战结束以来,影响程度最深的,影响面也是最大的一次危机。不管怎么讲,这次危机肯定是一次很严重的危机。这次危机从2008年爆发以来,到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家普遍都认为这个危机远远没有结束,下一步可能还会继续发展。面对这么一场严重的危机出现了一个情况,一方面国际合作在加强,大家面对这么一场严重的危机,哪个国家也很难独善其身,需要大家共同应对,所以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有大家共同想办法应对欧债危机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这是合作的一面。另一方面,各国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所谓的竞争包括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使现在的情况对自己更有利一些。其中,也包括一些国家想千方百计的把危机转嫁出去,所以这是一个大的背景,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都在发展,这不可避免对中美关系产生影响。

  第二个背景,大家现在普遍感觉到,一批新兴国家,一批发展中国家现在出现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新兴国家,大家现在普遍用的概念是金砖国家,本来是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后来有加上了南非,现在是金砖五国。除了这一批金砖国家之外,还有一批发展中国家,在各个大洲都有,都发现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西方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现在财政上各个方面面临的困难比较多,经济发展的速度,有的是负增长,即使是正增长1%、2%就不错了。这些新兴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保持了6%以上的发展速度,所以发展势头很好。这样一方面西方国家面临着一些困难,新兴国家增长比较快,出现的结果是国际力量对比,现在正在出现新的此消彼涨。有一方占的比例上升了一些,有一方占的比例相对的下降了一些,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况。总的来看,大的世界范围内国际力量对比,有这么一个新的此消彼涨的情况。

  杨锐:谢谢蔡司长。接下来我想请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孙老师,您通过阅读周大使这本书,您怎么看他根据自己五年亲身经历谈对外外交的重中之重?周大使讲的是民间外交和做国会的工作,从您的角度来看,怎么理解周大使的这一片苦心?

  孙志明:非常感谢主持人,给我出了一个其实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周大使刚才在介绍他这本书的时候,他是选取了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三个例子推荐他这本书。我在读周大使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在我想象中出使美国资深的外交官,他书里面应该有很多惊心动魄大国之间的较量。恰恰相反,周大使在这本书里花很大笔墨写的,是写他如何和美国人民打交道,如何通过一些意外的事件,通过民间外交的方式加强两国沟通理解和信任,这可以说是别具匠心的写法。

  从我自己研究来看,我觉得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人民之间交往和信任,对于稳定两国之间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外交工作很多是政府决策层,甚至是最高领导人他们要花很大的心血去做的事情。但是作为这样的两个大国,实际上国内民意的基础,包括人民对其他国家的认识和态度,对外交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处在现在这样一个新媒体的时代。老百姓怎么看我们的对外交往,实际上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刚才周大使用了一句古语,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想用国际关系专业的语言来讲,我认为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中美合作的基础在民间。如果说我们两国人民有足够的信任,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就具有了非常广大的民意基础,这对于推动中美合作和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杨锐:谢谢孙老师,高屋建瓴,有点有面。我们知道外交分几类,政府外交,政党外交,民间外交,细分起来还有军事外交,其实这34年,中国所从事是经贸外交,能源外交,外交是内在的延续,一切保证国内经济建设,而且是韬光养晦,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因为今天是新浪财经频道请周大使过来,话题一定要谈一下经济,为什么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市场?为什么中美经贸摩擦不断?特别是汇率问题?我提一个案例,请国研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先生回答一下,去年是东盟10+1FTA生效十周年,2001年朱镕基总理提出来这个案例,被采纳了。加上国内政治的需要,今年是大选年,奥巴马不久前高调提出了TPP,跨太平洋的伙伴关系,早在若干年前新西兰一些小国家提出搞这么一个TPP,但是奥巴马这回决定另起炉灶,把中国晾在一边,中国至今没有受到邀请。想请隆部长讲一下,我们在太平洋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有这样一场不见硝烟的经贸之战?

  隆国强:谢谢杨锐先生,非常敏锐的提了一个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了。像刚刚说的,TPP不是美国人首创,实际上在这之前新西兰、新加坡这几个小国最先提出来的。这几个创始小国开始很希望中国能加入,对于中国这么一个迅速扩张的大市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充满的魅力。但是后来美国人的加入,使得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美国人希望把TPP做成一个所谓高水平的区域贸易安排,也就是说对成员国在市场开放、投资和劳工标准等各方面有非常高的标准。TPP的设立,从我们的考虑来看,美国人主要不是经济贸易领域的考虑,更多是战略的考虑。因为迄今为止,这些成员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含义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他经济规模比较小,但是他会不断的扩张,比如邀请日本加入。

  我觉得这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很多人一味的认为这是针对中国的一个围堵措施之一。当然,TPP的建立,可能对原来东亚地区一些区域贸易合作安排会形成一个新的冲击,很多人讲东亚一些小国在政治上想依托美国,在经济上想搭中国的快车。我个人觉得很多小国,像越南这样的小国加入TPP,如果按这么高的标准,对他来说还不知道是福是祸。另外一些国家比如日本,他已经提出愿意参与TPP的谈判,好多人说他是不是放弃了跟原来中日韩的贸易安排,10+3、10+6。其实也不是这样,如果日本加入了TPP,制约日本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美国的农产品是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他如果敢对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他更敢和中国这样的国家搞自由贸易区,这可能会有助于推动中日韩的贸易安排。

  我想,TPP美国加入以后对我们是很大的一个变数,但实际上他是有利有弊的。

  杨锐:终于轮到今天的主角周大使,周大使一定会从他自己切身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的身份,他所目睹的细节给我们剖析一下这个复杂的关系。接下来我想请周大使谈一下,今年是世界大选年,共和党穷追不舍,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他们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因为在美国任何一届总统选举上,美国失业率6%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可以连续当选。现在美国失业率是8.3%,这种情况下他在亚太成立TPP,绝对有他国内政治的考虑,他要对抗第二大债权国中国,他要夺回美国9.11失去的十年,很多人抱怨这十年中国抓紧了这十年的机会,美国在外面浴血奋战对抗本-拉登,我理解蔡部长说这更多是战略上的考虑,咱们说的具体点,请周大使谈一谈,美国大选国内政治,货币问题、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问题上,特别是我们宏观调控,调结构保增长对美国至关重要,从您的感受谈一下,中美之间这种复杂双边关系,从经贸突破的话,我们必须如何慎重对待?

  周文重:美国大选四年一次,大选期间政客为了能够当选,无所不用其极,这已经司空见惯了。美国人劝我们,你们不要把政客在竞选期间说的话太当真了,这是美国朋友经常会劝告我们的一句话。当然这里面也有两方面,一方面,他们确实是为了当选比较夸张,比较极端。另一方面,对于当中反映出来政策倾向我们还是要注意。

  从中美关系三十年来看,历届政府,或者大多数政府上台以后,中美关系低开高走这也是事实,成为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克林顿竞选之前曾经指责中国,说过巴格达到北京的暴政,这对中国是很严厉的指责,当然不符合事实。他当选第二任提出要同中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我们要把它改成中美共同致力于发展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克林顿政府。到了布什政府,布什当选以后,把克林顿的政策完全否定,他说中美之间不可能成为建设性战略伙伴,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小布什在他当选以后,曾经一段时间还坚持这样的观点。可是到了9.11以后他接受了中国提出中美应该发展建设性的合作关系。我觉得从中美关系来讲,一个没有变的因素是中美互有需要,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不能合作,不能取得某一种共识,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一个国家说了算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世界的事情要大家共同商量去办,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全球化,多极化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点美国还不适应。世界已进入后霸权时代,但他常常用霸权手段解决他所面对的国际问题,这就是美国当前的困境。他能不能从这当中走出来,能不能加以调整,适应这个变化,这就是美国政客看他们的能力了。

  杨锐:我不知道下一轮的战略与经济双边高层对话什么时候召开,我们每次想谈战略问题,但是美国避免战略问题想谈具体问题,但是中国领导人认为具体问题应该由下面的人谈,大使一级不谈具体的问题。美国有双重的矛盾,一方面强调自己的大国霸权,维持自己的金融帝国。另一方面,他非常强调从细节入手。我前不久参加了美国使馆公使主持的一个,由中国企业家和投资家们参加的研讨会,这位公使也开门见山的说,我没有想到作为美国政府代表,在北京主持这么具体的一个吸引中国人到美国投资的主题内部研讨会,这就说明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失业率居高不下,债务标准一再上扬,确实国力在下降,急需中国人到那儿投资。在这时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收购,比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那时候周大使在美国,以此为例,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案例分析。欧洲也好,美国也罢,他们特别怀疑中海油、华为有政府背景,包括吉利收购沃尔沃,他们也认为是政府在后面推动,且不说我们在澳大利亚购买他们的矿山。一系列的动作,他们都认为中国有这样一种难以解开的死结,每一笔大的收购后面都有政府的影子。周大使在美国出任期间是不是面临同样的尴尬,您如何对东道主做出解释?

  周文重:中美经贸合作我觉得互有需要,贸易去年已经是4400多亿,今年可能会超过5000亿。中方在美国投资数量比较小,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现在中国在美国投资的企业大概是640多家,投资总数大概80多亿,分布在29个州,雇了13000多名员工。从发展速度来看,如果从2008年和2010年相比增长幅度是130%多,但是绝对数值很小。2010年我们在美国投资,占美国直接外国投资不到0.6%。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一个问题,我们企业走出去投资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美国有一个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据我所知,也是据美国财政部常务副部长金米特跟我讲,他说财政部是外国投资审查的牵头单位,外国对美国直接投资项目,需要审查的大概占5%,换句话说95%项目是不需要审查的。我们之所以投资一再受挫,一个原因,可能比较多的集中在一些比较敏感的领域,高技术的领域,能源资源、基础设施、通信,因为你集中在这些需要受审查的领域,当然常常失败的机率就比较大。

  另一方面,走出去搞投资我觉得如果有一个合作伙伴,成功的机率会比较大。刚才杨主持谈到了中海油的事情,当时我刚到美国不久,大概是2005年。这个问题当然美方的做法是有问题,也说明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是有市场的。反过来讲,当时优尼科石油公司有很多资产,不仅在美国本土,还在海外,比如在缅甸。根据美国当时法律,雪佛龙把优尼科收购,美国法律禁止美国公司开发缅甸油气资源。我这是假设的想法,如果中海油和雪佛龙两家合作,把优尼科分掉,能不能做成呢?这个问题是可以问的。我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在美国找一个合作伙伴,两家共同做,可能成功的机率会大一些。当然,雪佛龙还是美国石油巨头,他收购了优尼科不久,他就通过在国会的影响,使得美国通过修正案豁免雪佛龙公司不受那项法律的约束,允许他开发缅甸油气资源,这个最后的结果也是很讽刺的。

  我们投资是不是一定要集中在需要审查的领域,那些不需要审查的95%领域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第二个,我们投资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找个合作伙伴两家共同做,这样遇到的障碍会小一些。还有一点,如果投资,是不是可以在美国法律许可范围里,看里面有没有什么空间,能够加以利用使问题得到解决。

  最近有一个例子,我们有一家公司到美国投资,在印地安纳州,州里面很支持,但是有的议员提出了反对。后来针对议员的反对,被收购企业正面做工作,同时中国的团队又派律师跟美国投资委员会打交道,最后通过了一个过度性的协议,收购成功了。我们确有需要总结的地方。

  杨锐:美国总统大选中,也是这些年中美关系经贸关系中最吸引媒体眼球是汇率问题,他们认为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压低人民币价格,鼓励出口,以至于我们外汇储备遥遥领先,高居榜首,其中三分之一买了美国的国债。去年“两会”温总理在人大闭幕会的发布会上讲到,我们非常忧虑中国资产在美国的安全问题。这个话题就大了,但是人民币的确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只要一谈人民币,英国的一个老头以前跟他的孩子不谈中国,但是现在一谈人民币老头眼睛一亮,因为这涉及到全世界千家万户的利益。我想请隆部长谈一下,从最新一轮汇改,人民币针对美国升值达到5%,2005年我们放开兑美元的汇率,到现在可能加起来25%,再加上通货膨胀可能达到26%。美国现在还是认为我们抢了他们的饭碗,转移了他们的工作,我们出口的势头,尽管国内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江浙一带,两广一带可以说是负债经营,惨淡经营,大选中胡说八道的人大有人在。你怎么看人民币的问题,是不是美国政客在非常无聊的炒来炒去,离事实渐行渐远。

  隆国强:其实汇率问题是中美经贸关系很多方面汇集在一起的突出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要理解中美经贸关系。在中美建交以后,相当长的时间中方一直是贸易逆差,美国有顺差。到了90年代初开始,随着我们扩大开放,特别是引进了东亚很多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以后,我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出口竞争力迅速的增强,这个增强导致中美之间开始出现中方有顺差,美国有逆差,到了今天中国是美国逆差最大来源国。这里面你一定要看到,中美贸易逆差,不仅仅是中国和美国的贸易问题,实际上是整个东亚地区对美国贸易顺差。我们有很多东西是转移过来的,比如电脑,我们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电脑,电脑有很多零部件,芯片是美国自己产的,还有很多板卡、存储器是从咱们台湾省、韩国、日本,在中国组装以后再卖到美国去。专门有研究者分析说,如果把这些转移价值扣除来以后,中美贸易顺差将大幅度缩小。

  杨锐:是不是可以这么讲,其实在中美贸易不平衡中,我们血汗工厂,像富士康的工厂你们享受,我们存钱,你们借钱,回过头在大选中反复指责中国,说你们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欺骗那些善良的美国选民,大选中说出他们的山盟海誓,只要我上台一个月扭转这个颓势。前不久我做了一期访谈节目谈iPhone,美国一个时代周刊他们揭黑,说iPhone供应商在中国残酷、无情的压榨我们的工人,导致美国的工作被抢走,美国工业结构性失衡,他们加工业全跑到低收入的国家,比如中国、越南、老挝等一些国家。周大使,您有没有跟美国正面谈过这个问题,比如以iPhone为例,奥巴马跑到硅谷跟这些企业家座谈,乔布斯就说,总统啊,那些工作回不来。奥巴马说这个工作能不能回来?我得需要工作,创造就业机会,淡淡的说回不来,也没解释。私下里其他人解释,招之既来,挥之既去,美国人不干的,但是美国有几百万非法移民在接受着美国的压榨,这个美国也不提。面对这个情况,您如何解释劳动密集型在美国不符合他们的国情,在中国符合我们的国情。您就闭上嘴,别在这时候跟我们较劲。

  周文重:我觉得很多美国政客未必不知道这个事情,他是知道的,心知肚明,但是说的时候就得这么说,这是竞选的需要,党派斗争的需要。咱们话分两头说,因为议员的立场往往反映他本州的利益,比如关于参议院人民币汇率议案,投票结果是30多个议员反对,60多个议员支持。密苏里州联邦参议员麦卡尔斯基投了反对票。她说密苏里州不论哪个党派的参议员、众议员都支持把密苏里作为对华贸易集散地,逐渐取代、补充芝加哥,承接中美贸易的新项目。我们现在已经开通货运航班,中国和圣路易斯直飞货运航班。在此情况下,密苏里州共和党、民主党参议员共同反对这个法案。华盛顿州的两个民主党参议员也都投票反对这个议案,所以这跟州里面的经济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美国有一句话,他们的政治都是和地方利益结合在一起,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到地方去。这一次习副主席访问,专门在洛杉矶开了州长和省长论坛,州长和省长去年在中国开了第一次会,这一次是第二次会,我们去了好几位省长和书记。州里面吸收中国投资积极性很高,反过来,你如果得不到州里的支持,你这个项目很难成功。

  刚才讲到制造业回流的问题,这倒是我们需要警惕的。现在美国政府,奥巴马有个4000多亿吸收制造业回流的计划,这里面有很多优惠。我看到一些材料,银行里用的ATM机器原来在中国生产,现在要回流到美国。打高尔夫拿着便携式冷藏箱,这个也要搬回美国生产。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每年同工会谈一个合同,新合同规定福特汽车公司所用的零部件一部分要回到美国生产。大家想想一次性筷子这个很简单,这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现在每一百双中国人使用的筷子里,有一双是美国人生产的。我觉得这些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感觉太好。

  杨锐:说到中美之间这点事,我就想起美国参议员们,国之交在与民相亲,这帮议员们,美中工作小组就是议员组成的。在我理解,虽然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但是对台关系法,限制着中美关系真正变的更加成熟,相互信任。台湾这股势力在美国议会里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美元外交一定是高过大陆。这些年我知道周大使有一些数字不肯披露,但是我相信我们民间外交,议会的外交也是积极在推动。在这个意义上讲,您觉得您拜码头拜的成效如何?跟他们做工作,你们别老在议会里批评我们,你们是无知者无罪,我们不怪你。你现在给他们扫盲,是不是感觉他们怎么这么无知,从扫盲开始。

  周文重:美国的体制决定了国会在中美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不做国会工作,我们对美国国会重要性有一个认识过程。中美建交以后,当时美国使馆有一个双边处,处里面只有一个同志做美国国会工作。现在专门设了国会处,里面有十多个人,从一个人发展到十多个人,说明我们现在对美国国会认识大大提高,用了很大力量做这个工作。国内很多部门,包括全国人大、外交学会等机构都在做美国议员的工作。这个工作有没有成效?我想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正如我刚才所说的,这个取决于问题,看你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另外,看你的问题涉及到哪些地方的利益。如果你把这个帐算清楚以后,确定了你的工作重点,有时候还是有成效的。有的议案可以把它弱化,有时候议案可以把它搁置。

  杨锐:周大使,民间外交我想不仅仅是两条腿,四条腿也是民间外交一部分。据说您给四条腿发过护照,中国大熊猫泰山,从功夫熊猫也好,还是团团圆圆到台湾,在民间外交您觉得这是不是最容易突破的地方?虽然中国是熊猫之家,我们拍不出好莱坞《功夫熊猫》叫好又叫座的片子。中央提出文化建设,熊猫很可爱,所在之处都受欢迎,您又给它发了护照,从软实力和文化方面的突破,泰山在美国选民中引起良好的效应,是不是可以给后面的人借鉴?您给您的后继者,中国驻美大使提供哪些小的建议?

  周文重:民间外交,或者公共外交是基础性的工作。刚才隆部长说了,中美关系基础还是在于民间,所以这个基础性工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当然就中美关系当前紧迫的问题,或者面临的难题,你做好官方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二者我觉得是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就民间外交而言,当然你要运用各种手段,民间交流,艺术团体互访。我们国内对熊猫出国也有一些规定,我们所有出去的熊猫是合作研究,跟对方签了合作研究的协议,这个熊猫提供给他开展合作研究。过去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向有些国家赠送熊猫,现在这种情况很少了,都是合作研究。合作研究期间,所生育出小熊猫所有权归我们,一段时间后要送回中国,这是现在的做法。

  这些年来我们中美民间交往,现在每天来往民间的航班数量是相当大了,每年太平洋两岸来往人数总共300万人,可见人数之多。在美国我们搞过中国文化节,我书里也专门写了一段,文化节为期一个月,总数70多场演出,这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民间外交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需要大家一起动手。

  杨锐:出于大选需要,前不久奥巴马宣布对新兴国家,发达国家放松签证的要求。我在微博(http://weibo.com)上发,说美国使馆每次排那么长的队。现在美国使馆采取了很多措施,中国平均购买力真是不得了,到了那些国家先进奢侈品店购买商品。当然这只是个玩笑,其实大熊猫黑白分明特别像小布什。说到民间外交,我们回到第一篇救灾外交,新奥尔良发生飓风这样一个灾难跟2008年5月12是汶川地震,温总理在事发后两三个小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抗震抢险,这里面不能简单的怪罪美国联邦救灾体系,他们有合理的区别。但是从您的感受来讲,民间外交我们提供救灾物资是人道主义做法,从美国救灾我们从哪些可总结的地方,或者对比的看?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在人家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人家?

  周文重:飓风救灾我在书里也说了,人家说他慢热,联邦政府行动可能迟缓了一点,可能开始对灾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从州里来说,新奥尔良市和路易斯安那州,出于种种原因他们救灾的速度也不够快,造成了灾民抱怨行动迟缓。后来全国动员,联邦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逐渐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提供了500万美元救灾援款,后来又派了一架南航747飞机,运了帐篷等等救灾物资,当时他们比较忙乱,一直定不下来降哪个机场。我亲自找了国土安全部负责人才解决。在美国人是感谢我们的,因为我们中国也不富裕。开始美国人不接受外国援助。但是这次飓风灾难太大了,赖斯国务卿请示了总统以后,于9月1日宣布美国接受外国的援助,这也是美国做法的一个变化。

  杨锐:网友们已经纷纷耐不住寂寞,王有涛提出,请解读“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下中美两国,第二,此次习副主席去美国到了三个州,除了首府华盛顿,还到了全美第一和第二大的农业州,请各位嘉宾分析展望一下未来中美农业合作的危与机。谢谢!

  隆国强:我觉得中美农业应该是一个优势互补的领域。大家知道中国是人多地少,美国是人少地多,尤其耕地特别多。中国人要养活自己,口粮可以保障,但其他的粮食我们要尽可能多用点。大家知道我们每年进口几千万吨的大豆,大家吃的豆油大部分是进口的。

  杨锐:中国的食品安全我们消费者心有余悸,转基因的食品我们不能轻易的买,吃了之后头上长角,脚上长刺。

  隆国强:我觉得这个恐慌到目前为止没有能证明头上能长角,如果真能长角还是欢迎的。国务院讲18亿亩耕地红线,如果我们不进口国外的农产品,我们自己耕地其实是不够的。我想中美之间在农业问题上有着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这一次习副主席去,在中美之间我们找到了共同利益的点。他为什么挑这些地方去,恰恰在这些领域里我们合作的领域非常宽广。

  中美之间刚才讲了汇率的事,美国人统计他高估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讲汇率是由收支决定,而不是双边贸易决定。我们靠今天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不到2%,这是非常健康的水平,比德国的比重低的多。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到目前为止已经到了市场均衡的水平。往前看,是不是就会固定在这儿?不会固定在这儿。如果中国劳动力提高更快,我们人民币还会进一步升值。反过来,我们劳动力生产的慢,我们人民币还会贬值。第一个问题,我理解他这种安排,中美之间有很多互补性。

  杨锐:接下来的话题想请蔡司长回答一下,以太平洋之大,是不是容的下中美两个国家?我们知道在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末三场战争,决定了亚太地区地缘战争。一个是1895年甲午海战。1905年旅顺的日俄战争,这导致日本先后击败大清帝国和沙皇帝国。第三场战争,美西战争,美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同时获得了菲律宾战略空间。我们接下来要问的问题是,关于中美战还是和?这个要看看微博里似乎是硝烟弥漫,如果不绝一雌雄,就无法生存,难道不能双赢和平共处吗?

  蔡润:网友注意到这一次习近平副主席访美的时候,提出了太平洋足够宽广,能够容下中美两国的说法,这个说法既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同时也富有实际的含义。说他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表明中美之间确实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能够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主流。从他形象的说法,说明中美关系够宽,够深,够广,够大。同时他也有实际意义,中美,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上升中的,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大国,一个是当了很长时期唯一超级大国的大国,这两个大国在亚太地区,在太平洋地区确实是利益交汇最集中,也是最广泛的地区。在这个地区两国关系,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说法的提出,表明从我们方面来讲,希望太平洋能够成为中美之间合作的海洋,太平的海洋,整个稳定的海洋。

  刚才你提到中美关系的前景怎么看?这是反复强调,也是两国领导达成共识,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盈的伙伴关系,这是代表了两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一种希望,也是一种共识。至于你刚才讲网上的议论,包括你刚才提出的问题,我都是非常尖锐的,也确实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怎么看?对中美关系的全貌怎么看?我有点个人的看法,也愿意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

  我觉得看中美关系,主持人一开始的时候讲到了,要看到中美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他既有合作的一面,而且合作的这面这些年来大家看的很清楚,合作的领域在拓宽,合作的水平在提高,很形象的说法。刚建交的时候,两国的贸易额也就是二十多亿美元。现在的水平是4466亿美元,今年预计能够超过5000亿美元。大家想想两国经贸关系这么密切,说明他的共同利益是非常深的,确实建立了某种程度相互依存关系。还有投资,美国在我们这儿投的多,但我们对美投资,发展的速度也很快,一年跟一年比速度增长很快。另外,潜力非常大。我们在处理一些国际地区问题,中美之间也有合作。比如反恐问题,中美在反恐问题上也有合作。在维护东北亚地区形势稳定上,包括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美之间也有合作。我们讲中国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有自己独立的立场,包括朝鲜核问题我们立场也是非常明确的,通过我们一系列的政策举措,美方也认识到,确实在维护半岛和平问题上,中美之间应该有很多共同利益。合作这方面大家可以看的很清楚,另一方面也是很复杂的,竞争中这一面刚才大家讲了,众多矛盾,众多摩擦,包括我们涉及到核心利益问题,台湾问题上我们还是反对美国售台武器。还有经贸问题,我们反对美方把经贸问题政治化。

  刚才讲的这些问题,中美之间经贸问题上有正常的摩擦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么大的贸易规模,而且即使美欧之间,他们盟友之间也有摩擦。我们反对是把经贸问题政治化,用这个问题对我们施压,干扰正常经贸合作,在一些国际上我们反对,我们有我们的原则,我们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相待,有的国家做不到这一点,这样也容易出现问题。

  杨锐:比如最近联合国我们对叙利亚又投了美国票,美国很不爽。

  蔡润:这恰恰证明两国关系是很复杂的关系,所以要处理好这么一对复杂的关系,出路就是大家一直讲的,大家要相互尊重,扩大共同利益,抑制消极面。我能理解主持人提的这些问题非常尖锐,这些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但是中美关系确实要看到他是一对复杂的关系,不是单方面的关系。

  杨锐:复杂性在于根据817公告,美国应该停止向台湾出售军火。复杂的东西很多,很多方面我们都产生了不信任感。关于中美关系的处理,奥巴马总统已经把主导权交给他的副手亲自处理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战略与经济对话,可能由他来主导。接下来我想请孙老师很快的解读一下,您是研究国际关系战略问题,您觉得中美两国是不是非得论出老大、老二来?还是说在亚太地区,美国所谓高调重返启动军事同盟,对我们来讲放缓我们和平崛起,甚至是一种软遏制?

  孙志明:刚才网友提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有限的国际舞台上,中美之间对抗性矛盾,到底能不能够装得下?我觉得是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实际上也反映出,如果从美国这方面来看,认为未来国际竞争中,尤其大国竞争中,非要争出高下,一定是一个联合游戏?实际上反映出美国长期以来坚持自己霸权主义的思维方式,我们经常讲的冷战思维。他确实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刚才几位嘉宾也都提到了,我们实际上从尼克松访华开始,中美关系正常化到现在正好40年。我有这样一个算法,中美关系可能今后每20年会面对一次大讨论,这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学的算法,最小的公倍数,如果按照现在政治制度不变,我们至少五年有一个政府换届,美国是四年一次。

  杨锐:或者是八年,如果连任的话。

  孙志明:按届数算,每20年面对一个大考。过去72年到92年,92年到现在整整二十年一次,我注意到在这两个20年中,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比如72年美国GDP大概一万亿美元,中国是一千亿美元。92年美国GDP六万多亿美元,中国大概是5000多亿美元,那时候差距还大了。但是到2011年的时候,中国GDP是七万多亿美元,美国是十五万亿左右,实际上是两倍的差距。大家可以观察到,最快的变化,实力的接近在近二十年。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发展,未来二十年中美关系,至少从美国人看来,中国追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知道速度会让人感到恐惧的,在这种情况下,他用自己的惯性思维看这个问题,他会感到非常大的压力。但是实际上是不是这样?我觉得这里面确实要问一个问题,如果按照美国长期以来霸权思维看,可能有一个老大、老二相争的问题,可能再过二十年会超过他。如果我们换一个思维看,像我们领导人讲的一样,太平洋足够广阔,世界舞台也足够大,世界上的事情也不会是一个国家,两个国家说了算,是大家的事情,合作才有供应。换一个角度看,中美关系发展不会变的那样的悲观。更重要的,大家现在要面临很多问题,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尤其现在全球性难题非常多的情况下,作为经济总量第一、第二的两个大国,必须加强合作,增加战略互信。特别是在有可能产生矛盾的问题上,两国应该平和看待问题,理性处理矛盾,这样才会达到互利共盈的结果。

  杨锐:被追赶的速度如果过快,让你内心产生恐惧。高铁过快,让每个人心里都感到很可怕。没过多久,上海地铁也发生了问题。速度决定了效率,十八大可能要接过“十二五”规划的重心,中国政府郑重向人民承诺要解决社会公正问题,不仅仅是速度和效率问题。讲了这么多沉重和大的话题,如果大家稍微细心了解一下周大使个人的生平,他开始外交生涯是在外交部翻译室,而且他非常自豪,他是第一个翻译了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当时是怎么个情况?因为在座很多都是英语语言爱好者,看我的节目也是出于学习语言这样一个质朴的目的,周大使有什么可以言传身教的地方?

  周文重:我记得当时小平同志接见美国乔治敦大学的一个代表团。小平同志提出来,我们解决香港问题、台湾问题的思路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我也是第一次听到,第一反应就是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所以就把它直译成“一国两制”,没有想的更多,想多了有时候把自己给绕进去了,所以根据你的直觉,我就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逐字翻译过去了,这样比较保险,否则加字加得对不对没有把握。

  杨锐:我跟前外交部长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也讨教过翻译室的优秀翻译,怎么那么快用娴熟的速记记下来,这一次周大使几次访谈强调,翻译国家领导人原汁原味的话千万不能随便翻。

  蔡润:刚才周大使讲小平同志见美国代表团的讲话,在邓小平文选三卷有收录,中文本和英文本都有。

  杨锐:我确实很难想象,比如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他四川口音很重,您听起来方便不方便?

  周文重:四川话我觉得不难懂,相比较可能湖北话更难懂一些。

  杨锐:有时候领导人会旁征博引很多史实,这会让翻译措手不及,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周文重:我觉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你就问。当然你老是问的话,领导人对你就没有信心了。你跟领导人之间,因为你跟的时间久了,对他语言风格,语言的特点也应该有所研究,这是我们翻译室当时要做的功课之一。平时要做练习,根据领导人平时的讲话,把他大量的讲话收集来,他经常用的语言和语言表达习惯进行研究,事先翻译好,经常温习。每一次翻译完了,回过头把你翻译中遇到的难点再把它集中起来,请老专家把它再加以修改完善,定期整理成册,所以每个翻译手上有大量难点的案例,可以说是有备而来。如果你说这些功课都不做,突然叫你去承担这个任务,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杨锐:本来这个问题想私下里向周大使求证,我还是忍不住冲动。一般在翻译室里优秀的翻译官,如果优秀的肯定继续做下去,当翻译室主任,或者经常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您后来离开了翻译室,是不是因为你翻译水平领导不满意?突然跟您近距离交往中,忽然有一天发现,周文重这个同志还是很有外交胸怀和境界的,能干大事,甚至能到后面的副部长。这个转折点是怎么回升的?

  周文重:外交部的计划性没有这么强,这里面有很多偶然因素。从外交部来讲,培养翻译思路上也有变化。应该说周总理不赞成翻译职业化,他认为翻译就是一个阶段,你翻了一段时间以后应转到地区业务司。一些老一代翻译室的翻译陆续转到地区业务司,这个大家都知道。现在好像翻译转的情况少了,职业化的趋势又回来了。我们那个年代还是干了一段时间要转,起码你要转到使馆工作一段时间,我离开翻译室是在这种情况下离开的。

  杨锐:看来翻译室是出干部的,是干部的摇篮。我很好奇,周大使作为一个职业外交官的生涯是相当的辉煌,以至于一个华丽的转身来到博鳌亚洲论坛,任了龙永图之后第二任博鳌亚洲论坛的秘书长。您觉得从事亚洲博鳌论坛的工作,跟出席原来商务部主办的论坛,有没有风格上,重点上的区别?

  周文重:我们论坛是一个区域性组织,由28个发起国发起,当时老一代亚洲政治家牵头,把它定址在中国,成立一个博鳌亚洲论坛,提供一个平台,凝聚亚洲的共识,促进区域合作。秘书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中国人,我们有理事会,理事会是我们的领导,理事长是福田康夫,副理事长是曾培炎,大事小事要经过理事会的批准同意进行。我们的经费完全是企业赞助,中国政府不提供任何财政上的资助。这个工作跟我原来工作完全不一样,原来是做中美官方外交的交往,现在是从事民间活动,任务是提供一个平台,使得亚洲有关国家的政要、企业家能够汇集在一起,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区域合作问题交换意见,凝聚共识。这对我来讲有一个学习过程,也有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现在是不是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还不能这么说,还在学习当中。总而言之,我觉得这个任务还不轻,因为现在亚洲普遍面临发展模式转换的问题,亚洲能不能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这个对于亚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亚洲都是外向型的经济,现在外向型经济遇到了困难,依靠出口导向难以为继。能不能成功的转换过来?这对于亚洲国家来说是一个普遍的考验,我希望博鳌论坛在这方面能够做出我们的贡献。

  杨锐:我们今天新浪财经频道的悦读会快到结束的时候了,但是我们相信还有很多很多问题。我再多问一个我个人很感兴趣,也事关大局的问题,事关亚太地区和中国的未来。今年是小平同志南巡二十周年,今年十八大要换届,小平的政治遗嘱有很多,小平文选里也提出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生产力等等,但是在92年南巡,二十年前小平提出多做实事,不搞争论,别搞姓资姓社等等。小平同志去世后,当时我们认为“上合组织”为什么要把上海放在前面?博鳌论坛放在海南,按照小平的政治逻辑我们不扛大旗,韬光养晦。现在美国人指责中国傲慢论、自私论。我想请四位嘉宾回答一下,是不是我们最近中国外交有点出风头了?我们忘记了小平同志的政治遗嘱——“韬光养晦”,以至于美国重返亚太,苗头直接对准了中国。我们最担心的是美国能够把反恐战线变成反华战线,一下子我们当了美国选中的沙袋,让人家锤打。

  周文重:上合组织和博鳌论坛完全不一样,上合组织是政府间组织,而博鳌论坛是区域性组织,民间组织。中国参与到这两个组织中,不能说是中国现在走上了扛旗的路。小平同志讲不扛旗,不当头,指中国不当发展中国家的头,我们中国从来没有说要当发展中国家的领袖,我们从来没有以发展中国家的领袖自居。美国有这种担心和顾虑,这是美国人的问题。美国人前一段时间集中注意力在伊拉克、阿富汗,他们逐渐从这当中摆脱出来,感觉亚太国家发展很快,区域组织发展迅猛,美国多少有点儿被排除在外,他有点儿担心自己被边缘化,他在这种情况下重新返回亚太。“重返亚太”的这个提法在美国内部也不一致,有人认为“重返亚太”未必合适,所以这个事情我觉得美国人自己没有完全想好。

  蔡润:你刚才提到小平同志当年讲的话,小平同志当年讲的话还有一句,我个人认为更为核心的话,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隆国强:我认为中国古话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也想藏也藏不住。奥巴马说绝不做老二,中国人感觉“二”总是不好,他感觉谁能让他做老二,他感觉是中国。他不愿意做老二,针对追赶者他有各种各样的措施。不仅是外交,我们一切外交要与时俱进,根据中国在国际地位的变化适时调整我们战略和策略。

  孙志明:我觉得在大国关系中,对抗性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尤其是随着大国实力地位的变迁,很多问题是不可回避,中美之间也是如此。中美之间不管是经济贸易关系,政治关系,甚至军事关系等方方面面发生一些问题其实很正常。我觉得最关键的在于,如何看待发生这些问题。西方有一句话患难见真知,我们中国人也有同样的古训,比如一个国家发生问题,别的国家怎么做,怎么看,这是检验两国关系非常重要的关系。中美之间至少我看来,如果从现在看,往以后看二十年,未必是这样的悲观,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发展不能孤立的发展,中美关系也是如此,谁也离不开谁。

  杨锐:就您刚才讲的,我们中国有一句话,无论是兄弟、夫妻还是朋友,我们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现在中美两国,美中两国,一个是最大的经济体,一个是第二大经济体,最后请周大使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的总结一下,是不是当我们变的更加强大的时候,离美国的距离越来越近的时候,大家拥有人类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没法共富贵,而在冷战,中国最艰难的时候,40年前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我们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起步,不是国内改革,是对外开放,是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

  周文重:确实中美建交30多年,国际形势有很大变化,中美关系也有很大变化。我想30多年来,中美关系也有没有变的,或者说今后也会保持不变。

  第一,中美关系你中有,我中有你,互相利益交融程度之深今后会继续发展。

  第二,因为现在世界全球化,多极化迅猛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冷战结束,和平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这个也不会改变。换句话说,美国人想一个人说的算,这是做不到的。国际上很多问题没有中国的合作,不跟中国人商量是解决不了,这也不会改变。换句话说,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解决国际问题,地区问题上离不开中国的合作,这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

  第三,我认为中美关系发展到现在确实经过很多曲折,也有很多起伏,有时候斗争很激烈,甚至到了危机的关头。尽管有这么多曲折和起伏,但是始终保持了发展的势头。我想两国领导人都清醒地认识到,谁也经受不起一个全面破裂,正面冲撞的代价。这决定了中美关系将继续是又合作,又斗争这样走下去。尽管这样走下去可能会走的比较艰难。

  杨锐:谢谢周大使,记得我采访英国使馆一个资深外交官,香港倒数第二任总督,他说一个成功的中国不是灾难,一个失败的中国对世界来讲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今天是新浪财经频道悦读会,是关于读书的活动,特别希望在座四位成功人士,能不能给我们网友和在座参与者,推荐一两本您认为很值得读的书。最值得的肯定是《出使美国》。

  蔡润:除了推荐《出使美国》之外,我最近在读一本也是类似个人传记的书,书名叫《我这九十年》,记述一个老同志口述实录,从延安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他的儿子替他做的记录。里面讲了很多的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确实得有个精神追求,另外他讲了很多情况。有一句话对我印象特别深,他说在延安时期,那时候人心特别干净,给他的印象很深。里面有一些类似的话语,我觉得读了特别能给人启发,所以我推荐《我这九十年》。

  周文重:我看书看的不多,最近翻基辛格的《关于中国》,基辛格经历了这么多的政府,他到目前为止仍是主张中美关系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他的声音很重要。从他的眼睛观察中美关系,观察美国政治围绕中美关系的演变,确实是一个很独特的视角。

  孙志明:我实际上受周大使这本书的启发,我觉得周大使这本书确实写的非常好。作为我们现在,尤其是年轻的朋友,特别希望大家能够更多了解美国,当然我们也希望美国更多了解中国。我推荐这本书的名字《一路走来一路读》,作者林达,实际上是一对中国老夫妇,他们在美国的游记。我在学校工作,读书就是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觉得读在再多的书,还是要多走多看,多听多了解,多学习,这样才能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一些问题,看待一些问题,所以我推荐《一路走来一路读》。

  隆国强:昨天在阅读周大使这本书的时候,同时想到钱其琛写的《外交十记》,这些很有史料价值,尤其我们中国高级外交干部很少写一些亲身所经历,对后人很有价值。除此之外我想推荐一本《欧元的故事》,这本书是讲欧元是怎么诞生的,在欧元诞生过程中,欧洲国家是怎样相互博弈,美国怎么影响。我觉得看这本书对我们有两个启示,一个是你会看到,在未来国际经贸合作也好,博弈也好,你会知道那些现有的大国,他是怎么能够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采取他的一些策略。另外,我觉得当现在欧债危机越演越烈,大家说欧元未来会怎么样的时候,你看看《欧元的故事》,也许会找到答案。

  杨锐:我最近翻开iPad,我存储了很多书,我最最喜欢还是我80年进入上外读的第一本书《傲慢与偏见》,这也是我们今天新浪财经频道悦读会的主题。在世界各地经济衰退的时候,尤其它会变为国内政治首要问题。周大使从2005年到2010年就任大使期间,经历了许多的起伏,我们推荐书的时候,不要忘记人生如梦的同时,人生更像一本书。我想今天的主角周文重大使,他本人辉煌外交生涯,包括他正在从事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都是他人生这本书的继续,人我们继续关注周文重同志,周文重大使,谢谢各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