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将重点打击忽悠老年人买保险行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1 17:07 来源: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4月11日消息,寿险销售误导向来是保险行业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在“保险服务与消费维权”研讨会上,业内人士称保险代理人制度是诱发销售误导的主因。上海保监局副局长李峰表示,上海保监局已出台四项整治措施,对60岁以上销售误导主要受害群体要强制实行风险压力测试。

  第一财经频率副总监张峻华介绍,在今年“三一五”期间,一财广播进行了半个月的信息收集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主要投诉的是银保存单变保单和寿险夸大收益、免责提示不清晰等问题。

  上海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贝正明表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我认为这和保险代理人制度有很大关系,保险代理人收入来自保单佣金,生存压力大,为了签成一单会出现代签和误导现象。”

  业内人士还指出,消费者的冲动心理也是因素之一。“消费者听到虚高的收益率就冲动的心理往往被销售人员所利用。”

  据了解,寿险尤其是银保销售误导的主要受害人群是60岁以上的老人。保险公司业务员通过嘘寒问暖、赠送小礼品等手段,“忽悠”老人用银行存款购买分红险。销售员会过分渲染高回报,甚至将保险说成是固定收益类产品,隐瞒费用扣除,同时将长期保险说成短期保险。

  据悉分红险合同中的演示收益只是一种预期而不是保证,真正的收益与市场环境和保险公司运营投资能力相关,极端情况下,分红可能为零。

  上海保监局副局长李峰称,未来上海保监局将通过四项举措治理销售误导,对于60岁以上消费群体要强制实行风险压力测试,增强销售的合理性。同时推广使用《上海市保险客户需求分析系统》,建立消费者风险承受能力测试制度,关注消费者风险承受能力、消费者的期望和产品类型间的匹配。

  此外三项整治措施包括严格执行上海地方标准《人身保险业窗口服务质量规范》、继续完善保险营销员分级分类考试培训制度、加强检查建立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机制等。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已开始积极处理此问题,如太平洋保险已经成立了保险消费者事务工作委员会和销售误导综合治理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归口管理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公司服务品质和统筹协调、督办治理销售误导等工作。

  “买保险应该是买保障。”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副秘书长顾孝乐认为,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应该回归保险的本源,更多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而不是投资功能。老百姓在理财时也应关注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保障还是投资。(瑞琬 发自上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