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世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王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5 16:59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联合国(微博(http://weibo.com))开发计划署(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简称UNDP)、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包商银行联合主办,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协办,北京联合新盟国际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微型金融与包容性发展”国际年会于2012年5月1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微型金融的改革与突破,发展与创新”。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全程直播。
图为分论坛一“微型金融在农村发展的道路与责任”与会嘉宾: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王君。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王君:谢谢这次会议的组织者给我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关于农村金融问题,这些年我前面几位朋友一起在很多场合都见过面,这是一个老话题,该说的话都说得差不多了,因此有一种要重复以前观点的感觉,就感觉歌再好,老唱也觉得腻烦,老生常谈。对他们的基本判断我也同意,我总的感觉从2002年以来,在一系列的政策讨论和文章当中都反复强调这样一些观点:第一是到底怎么看农村金融,在这个问题上,包括在座的各位,也不见得有一样的认识,我的个人感觉在这个领域除了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以外,把非农村的也当做农村了的倾向以外,还有就是对形势的判断不是太准,其实总的来看,看一看中国的城市化的程度,虽然现在广泛报道的51%是有些高估了,但是总的来看,中国在现在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工业化进程当中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因此总的来看,农村是在缩小,农业人口是在减少,农民的富裕程度在提高,而农村金融的供给者是在增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金融政策的监管也都在改善。供给在增加、政策在改善,而服务对象在减少,服务对象减少除了城镇化以外,还有就是农业生产在GDP的比重,像长脚较、珠三角地区当中农业生产占GDP的比重在3%以下,全国的平均水平由两位数降到了一位数,在这样的大格局下,我们对农村金融问题的忧虑大可不必太大,不要杞人忧天,不要把这个问题过于夸大,由于政治性的原因,金融领域的同事们往往有一种倾向,一说这个问题好像这个问题大得不得了,其实做起来未必就跟得上,这是一个要澄清的。
第二要澄清的,及时我们把目光放在农业这个群体,也应该看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不见得是钱,谈金融的人就觉得钱是一切,好像索非亚缺得就是那几块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他们需要基本的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教育、道路、饮水,哪一样不是他们所需要的,而在这些方面,如果能够改善的话,金融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他们需要和城里人一样,有公平的机会来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而不是单兵突破只是需要钱。如果这么看的话,可能会造成一种局面,让农民债台高筑。这是很危险的,在中国某些地区已经在发生或者在酝酿小额信贷的过度供给和借债,这个在印度和其他国家已经有教训,是我们决策者和监管者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是我想再重复一下以前的看法。
说一下今天的主题,微型金融怎么样为农村金融发展服务?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提供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也过度的夸大了微型金融在里面的作用,其实仔细看一看,如果把农村的整个人口从赤贫到最富有的人群划一个划分的话,你会看出赤贫在西北地区,一家人一床被子等等最严重的,以及到能够出门打工赚钱,再到略为小康的范围里看,微型金融所能解决的,尤其是小额信贷,基本上不能解决赤贫的问题,赤贫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微型金融是解决那些能够生产、能够创造回报,但又不针对最富有的,那些是正规金融机构的,所以相对他们又针对提供者,这个问题认清以后,我觉得我们就不必对微型金融寄于过多的期望,让他们干他们干不了的事,包括扶最贫困的,这是我想澄清的第二点。
第三,不能一说微型金融、农村金融就理所当然的想到都是一些弱势群体需要扶持、需要低利率、需要补贴,其实这是错误的。世界各地普遍证明,既使是穷人也有肯可能创造回报,从事生产活动也能够还钱,从放贷的人角度来说,甚至在穷人身上也能赚钱,现在我们研究包容创新,研究这个问题的人说即使穷人身上提供创新型的产品也能够赚钱,现在都是成十亿、成百亿美元的市场,所以就要分清商业化和政策性的区别,而不是一股脑说都要补贴、免税等等,不是这样的,要划清商业化和政策性的边界,这样才不会浪费中国的资金,把问题混在一起。
第四,在中国合作制非常遗憾的就是被很多人摸黑了,这个合作制我耿耿于怀的就是,我们去欧洲看奥地利、德国、荷兰、法国,合作是半天天下,并不是说合作制的金融机构就一定不如股份制的金融机构,合作制的金融机构所需要的内部管理、专业化水平、员工素质绝不输给国际大银行里做相似信贷业务、交易业务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只是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合作制大有用武之地,之所以没有搞起来不是合作制的过错,我们应该从体制上找找原因,让合作制的发展有空间,否则这是很大一个缺憾。在东南亚地区、在日本、在韩国都有合作制,为什么中国就不行?这个问题今天也没有时间来探讨。
第五,关于金融政策和监管政策问题,它们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但是中国政府有一个倾向,在所有领域里,往往出于好心要解决弱势群体福利改善的问题,往往迫不急待的操刀上阵,自己制定政策自己执行,其实不必,如果把监管搞顺了,现在社会上有大量的金融机构,甚至包括国有机构都能发挥作用,包括今天的主持人友成基金会做的都是这个领域的工作,政府做什么?第一是利率,资金的定价如果不理顺的话,就妨碍农村金融的供给。在这个问题上,关于高利贷的认识需要澄清,在城市金融里认为是高利贷的,到了农村就未必,今天早晨在国贸里吃早饭喝粥的时候就起来,同样一碗绿豆粥在国贸里卖10块钱一碗,到了10分钟以外的地方就2块钱一碗。当然国贸里面的租金贵,就有理由卖10块钱一碗,怎么没有人说这不合理,同样的资金要流向农村,它的供给成本由于地理原因、人口密度原因成本是需要提高的,如果把利率限制得过死,就让农村需要的人得不到资金,所以这个问题需要思考。如果把竞争的政策搞好了,金融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了,其中包括消费者信贷,就是我们说的政策信息等等,再利用聪明的财政政策,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而不是直接补贴,农村金融的供给是可以提高的,而且这是我刚才界定的范围,不是全面开花的,把县以下都当做农村金融,那会造成大量的公共资金的消失。
最后说一下今后的方向大致在哪里。我认为在金融结构上还有文章可做。中国零售机构比较多,问题也很多,但是批发性还是不够。比方说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没有在农村网点,但是有志于促进农村业务占领市场的,其实是可以通过零售的模式,比如说村镇银行等等需要技术援助,使他们有能力,又使覆盖面得到扩大。关于供应链融资、商业信贷,由供应者提供的,比方说收购水稻的人给种水稻提供的信贷,其实都是不可忽略的,也不是非得商业银行做。
还有一点,无网点的银行业务。中国银监会在促进农村金融业务过程中,让村一级的信用代办站取消减少了供给,但是现在又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在所有的地方设立网点,其实这是不必要的,现在完全可以绕过这个进行无网点的银行业务,比方说手机银行业务,通过代理等等,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国家都已经有了,今天上午演讲里讲了这个问题,这些都是大有可为的。现在普遍在其他国家,中国像网上银行等等东西都是值得我们探索的,但是所有这些东西都需要好的金融机构,有动力和能力在适度的监管的压力下,在良好的监管政策监督下,以多元化的形式去提高供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