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陈东琪:经济还将下行 比预期下行速度更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6 11:57 来源: 新浪财经
图为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演讲。 图为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2中国金牌高成长企业及投行领导人峰会5月26日在苏州举行,峰会邀请国内投行精英、上市公司领袖与国内知名经济学家、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峰会发表题为“新经济形势下的发展机遇”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经济还将继续下行,而且比预期下行的速度要大。他表示导致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内需乏力、其次外汇空间收缩压力大。

  陈东琪在演讲中首先认为,全球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在研究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采取了超常规政策,欧美日发展统计局一直采取的是零利率,财政政策也是宽松的,在这个超常规的政策下,各国经济很快扭转了2008年的下行趋势,但持续时间很短,过山车式的,很快经济就下来。2011年全球经济减速,美国减到1.8%,欧洲更是接近零增长,去年四季度欧元区是负增长,英国负增长。中国虽然保持增长,但是较往常是减速的,2010年一季度达到11.9%以后,一直减到今年一季度的8.1%。

  陈东琪表示,两个情况导致了中国经济下行:

  第一,内部市场需求比较乏力。公共投资,包括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最近铁路的在建、已建、被停、被缓的部分开始恢复起来,是一个好消息。还要看到恢复会有增量,但是整体恢复体量不是很大,而且在下一轮经济上升热点导向来讲,更多的应该是实体经济、高端制造、服务、民营企业,是与消费有关的、新技术产业革命相一致的,是与我们结构转型和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这样会带来数量性的投资扩张增长。这种结构变化、着力点的转变、政策的放松,对经济主要是遏制下行,减少下行动力,很难像2008年四季度确定的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与扭转有差异。

  第二,外汇空间收缩对我们压力确实太大。个人认为比2008、2009年还要厉害,而且要做好长期的外汇需求第一位的准备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是公共需求下降,而私人需求,包括欧洲,即使他的公共需求下降采取税收增长,靠市场自发,包括外部需求和内部成长性,对此我是比较悲观的。我认为欧美日,作为中国三大贸易伙伴,我们的出口空间,可能中期、近期都会是收缩或者至少是低速增长,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调整。1993年至1997年是进出口最高时期,最近有一次波动,但是我想欧美经济收缩对中国影响可能不是短期的。

  中国整个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大,不仅是实体市场,虚拟市场也是这样的,近期货币政策紧密调整,出现二次降准,陈东琪表示认为,中国经济还将继续下行,而且比预期下行的速度要大。

  陈东琪认为这次危机以后,一定会推动中国的二次改革或者称之为二次创新,无论是政府被倒逼还是企业主动,加上国际市场各方面因素力量推动,中国改革一定会深化。至少有几个方面现在已经看到端倪和前进的迹象:

  1.金融改革。例如温州金融市场,汇率市场化,银行金融、非金融体制机制创新。但是金融产业现在比较低,今后要改革,包括证券、保险和其他的广义金融体制改革,不仅是内部的,也包括人力的国际化等等。

  2.垄断行业改革。民营企业一定要看到前景,所有的垄断要在今后都要放开,这会提升市场经济的竞争水平,市场总体发育会不断提高。

  3.要素提质。包括土地和矿产资源,包括所有可市场化自由领域和流通的生产要素。

  4.由商品到服务,由原来的部分到全部,现在开始进入到要素领域,要素劳动市场这一块是一个旺盛产业。

  5.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对中国的重视。包括产业链、产业链、价值链,包括全球资本在中国的布局。

  陈东琪建议投资者不要着急,时间上给自己一个弹性的空间,给市场一个下调的空间。同时要避开结构性风险,他认为国家的抢抓机遇是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欧美深陷债务危机不能自拔,这些都给中国带来机遇。中国一定要抓住新一轮技术创新,还要继续保持较好的经济增长形势。

  他最后建言企业要做好资金安排,甚至要合理适当的增加储备,为上市打基础。

  附:陈东琪院长演讲实录

  陈东琪: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讲一下新经济形势,近调远深、先下后上,对策也是八个字,力避风险、抢抓机遇,请刚才获奖的企业、各位参会代表对我的观点提出批评。

  近调远深,先下后上。我认为全球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在研究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采取了超常规政策,欧美日发展统计局一直采取的是零利率,财政政策也是宽松,在这个超常规的政策下,经济很快扭转了2008年的下行趋势。2009年全球出现了4%左右增长,美国在2010年实现了3.1%的增长,欧洲实现了1.8%的增长,中国实现了10%的增长,印度也是超过了10%的增长,巴西、俄罗斯分别有8%左右的增长。

  但是这次时间很短,过山车式的,很快下来了,去年全球经济减速,美国减到1.8%,欧洲更是接近零增长,去年四季度欧元区是负增长,英国负增长。今年一季度,美国稍微好一点,改变了去年三季度前的下行。日本摆脱了核辐射海啸影响,去年下半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中国保持增长,但是减速了,2010年一季度达到11.9%以后,一直减到今年一季度的8.1%。

  这个趋势到底怎么走?我的判断是:

  1。欧债危机深化,特别是希腊是否退出欧元区好像由争论到操作了,而且下一个骨牌,下一个受影响,有的评级机构已经瞄准日本,因为日本国家债务率超过200%。无论心理上、信心上还是实际需求上,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欧元区17个成员国,希腊第一个带头退出欧元区经济体,这样会使欧元区继续衰退。欧元区本身占了欧盟经济的1/5,是美国、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欧洲经济、金融市场出现这样一个风险预期,贸易出现收缩、订单下降,欧元区的需求收缩会导致进口进一步下降。而且奥朗德的告别紧缩、力抓增长的想法和计划,要得到德国和欧元区其他相对较好国家的认可并支持资金难度不小,至少需要时间。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引起的金融、经济、贸易、投资的市场波动,可能要比雷曼破产的情况还要厉害一些。

  因此我感觉到这个危机的深化主要取决于欧元区危机国家的处理,是留在欧元区还是退出,最好是留,但是要付出代价,付出的代价是希腊、西班牙这些国家必须减债务、赤字,最好的办法有两个:第一,加税。第二,减行政开支、公共开支。这两个办法都会影响经济增长,这里面也会导致需求收缩下的欧洲经济进一步疲软。退会带来两个更严重的后果:第一,退出的国家,像希腊,有可能面临巨大的货币贬值,对投资希腊的经济都会产生冲击。第二,退会影响投资者信心,不仅是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包括商品市场投资者。

  所以我想先下近调主要是欧洲危机的深化,这一点要看清楚,不要侥幸。

  2。现在美国三个评级机构都把视线转移,已经从欧洲中心向外围移动,包括日本的国债、美国的大银行、中国的房地产,不说他是否有战略考虑,至少这样的评级由稳定展望转向向不稳定展望,我把前者叫A,后者叫B,A和B的风险都非常大,核心都是外围市场。

  我认为经济面和政策面,由于欧美政策边际效应下降,会由金融和经济下降预期强化。

  今天我想说有两个情况会导致中国经济下行:

  第一,内部市场需求比较乏力。公共投资,包括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最近看到铁路的在建、已建、被停被缓的部分开始要恢复起来,这是好消息。还要看到恢复会有增量,但是整体恢复体量不是很大,而且在下一轮经济上升热点导向来讲,更多的应该是实体经济、高端制造、服务、民营企业,是与消费有关的、新技术产业革命相一致的,是与我们结构转型和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这样会带来数量性的投资扩张增长。这种结构变化、着力点的转变、政策的放松,对经济主要是遏制下行,减少下行动力,很难像2008年四季度确定的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与扭转有差异。

  第二,外汇空间收缩对我们压力确实太大。个人认为比2008、2009年还要厉害,而且要做好长期的外汇需求第一位的准备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是公共需求下降,而私人需求,包括欧洲,即使他的公共需求下降采取税收增长,靠市场自发,包括外部需求和内部成长性,对此我是比较悲观的。我认为欧美日,作为中国三大贸易伙伴,我们的出口空间,可能中期、近期都会是收缩或者至少是低速增长,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调整。1993年至1997年是进出口最高时期,最近有一次波动,但是我想欧美经济收缩对中国影响可能不是短期的。

  我们的信贷出现二次降息,M2增长是12.8%,M1超历史处于3%-4%,这都说明我们的整个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大,不仅是实体市场,虚拟市场也是这样的,不管是生产过程还是经营制度都是这样,所以我认为经济还将继续下行,而且比预期下行的速度要大。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全球都是近调先下,中国也是近调先下。

  第二个部分我讲近调远深,先下后上,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更高的时间和因素的把握。

  1。个人认为中国经济还是遵循周期规律。八十年代有一个上升下降周期,九十年代有一个上升下降周期,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个上升下降周期,我想这种下降之后还是会有一个上升周期,尽管到达的时间比预期要晚、上升动力比预期要弱,尽管周期轨迹会很无力、乏力,但是还是会上去。

  2。短期、近期政策放松效应一定还是会产生效果。3.2009年3月份我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会促使全球,包括中国经济、欧美日经济继续产业调整,会出现新一轮的技术产业革命,实际上美国去年4季度经济已经显现部分效果,比如新能源汽车,美国今年新能源汽车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接近50%,我预计美国汽车销售量有可能打破前两年的滞胀格局;美国在新能源汽车以外的其他制造方面出现下降的持续性,主要是军工,融入了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

  我们看到本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对节能,包括节能汽车、LED等的支持,虽然量不大,但是是一个政策导向。刚才上代领奖的公司的公司,包括PE和私人股份为主的民营公司,实际上他抓住了创新的前沿,抓住了新技术产业革命当中的一些重要的内容。

  3。新技术产业革命将会成为美次贷债务危机释放之后的产业发展浪潮。

  4。会带来远深和后上。中国新的市场化发展对民营经济的市场放开,对振兴经济发展推动。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得益于制度创新,得益于制度创新推动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得益于制度创新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得益于制度创新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由原来一潭死水变为一种活跃的状态,得益于制度创新条件下使我们的企业确实出现了和三十年前、二十年前、入市以前天翻地覆的变化,至少现在很多走在前沿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

  我认为这一次危机以后,一定会推动中国的或者叫二次改革或者叫二次创新,无论是政府被倒逼还是企业主动,加上国际市场各方面因素力量推动,中国改革一定会深化。至少有几个方面现在已经看到端倪和前进的迹象:

  1。金融改革。温州的市场,汇率市场化,银行金融、非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如果说前三十年是制造业生产制度、制造业流通、制造业分配制度发生大的变革,现在至少在全世界形成“制造中国”或者“中国制造”主要是由于这三十年的制造业生产体制改革。但是金融产业现在比较低,今后要改革,包括证券、保险和其他的广义金融体制改革,不仅是内部的,也包括人力的国际化等等,这是一个。

  2。垄断行业改革。民营企业一定要看到前景,我认为所有的垄断要在今后都要放开,这会提升市场经济的竞争水平,市场总体发育会不断提高。

  3。要素提质。包括土地和矿产资源,包括所有可市场化自由领域和流通的生产要素。

  4。由商品到服务,由原来的部分到全部,现在开始进入到要素领域,要素劳动市场这一块是一个旺盛产业。

  5。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对中国的重视。包括产业链、产业链、价值链,包括全球资本在中国的布局。

  这是我讲的头两句话,近调远深,先下后上。

  接下来我讲后面的八个字,力避风险,抢抓机遇。

  力避风险我讲两点建议:

  1。时间。投资者不要着急,时间上给自己一个弹性的空间,给市场一个下调的空间。

  2。要避开结构性风险。因为我们后面要深,后面要上。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两个,最后要阳光一点,要看到抢抓机遇,对国家来讲也是抢抓机遇,我认为国家的抢抓机遇是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欧美深陷债务危机不能自拔,这些都给中国带来机遇:第一,我有钱,资金实力强。第二,先进技术引进。所以中国一定要抓住新一轮技术创新,还要继续保持较好的经济增长形势。

  最后,对企业来讲,我认为机遇就是我们的经济后上远深就在眼前,所以要做好资金安排,甚至要合理适当的增加储备,为上市打基础。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几个字,为各位企业和学者、同仁提供参考,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