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李扬:微观审慎政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4 18:27 来源: 新浪财经

  新浪长安讲坛第67讲,长安讲坛总第198期,做客专家是论坛特邀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他演讲的题目是: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们讨论原由之后我们要分析了,宏观审慎说它新,相对应的就是微观了,它为何要把这样一个概念提出来,就是要讨论的问题,原因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因为过去,着眼于微观的,现在可以被概括为叫微观审慎监管,这套东西失效了,但是失效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而且是在一些条件下才产生的过程,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个微观审慎监管的这样一个过程。这过程还从1929到1933那一次,和这次能够相匹敌的那次全球经济危机说起,那次危机到现在还是人们的一个保障,布兰克他就说,29·33的危机,就是大萧条,是一个甚悲,是一个经济学家的甚悲,什么东西都可以在里边。那次还没研究完,这次又来了一个和那个甚悲可以媲美的,两甚悲,我们从他们这些的看法可以知道,对于危机过程中的很多事情的研究非常重要的,因为社会各行业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可能做实验,危机给了一次实验的机会,危机把这个事物的反面,用一种极端的形势展示给人们看,所以对危机及危机过程中各种事情的研究,非常非常之重要。那么那一次危机呢,开创了一个时代,什么时代呢,就是有了监管的时代,在此之前,在29·33之前有了货币政策的时代,真正有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上个世纪,以美联储的建立为标志的货币政策,那么危机当时也暴露出所谓监管的问题,所以29·33的危机开创了一个时代,就是微观审慎监管的时代。现在总结一下,那次危机之后建立的一套制度,在一个相当时期中是有效的。这套制度我们可以概括为是三个体系,一个体系就是它的存款保险体系,在29·33,包括29·33那次危机,之前的所有危机,特别是与金融有关的危机,都是以挤队为它的开端,而且以挤队也它主要内容的,挤队嘛就提存款,所以在那危机之后,有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提议,然后有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第二套就是货币政策,完善了,现在我们看对于那次危机的讨论,很多是责难说货币政策不当,但是危机使得货币政策逐渐地成熟起来,建立了一套一周期的货币制度,一周期不是新鲜东西,中央银行建立就是要一周期的,以及最后贷款人的功能,这是第二个,就是中央银行体系。第三,监管体系,监管当局的微观审慎监管体系,主要的监管机构都是那个29·33危机之后建立起来的,三套东西,存款保险,中央银行,及其整个这套货币政策,和最后贷款人,还有一套监管体系,也是基本上确立了对于保证金融基本运行的制度框架,这三个框架,这三个框架在相当长时期是有用的,因为这三个框架它使得可能发生危机,并且可能导致危机蔓延的几个主要因素,它都克服了。

  我们再看,存款保险是预防了挤队的发生。我们前面说过,包括29·33那次危机在内,所有危机都有挤队,你要看看电影看的很清楚,不行了,银行要倒闭了,赶快去提前,你加速它倒闭,大家这么一传十十传百,都去取,都去挤队,所有的银行都得倒闭,我们知道银行没事儿就没事儿,有事就是大事儿,它会连锁反应。你们可能有些人会看过胡雪莲,胡雪莲里边有一个关于钱庄的一段描述,非常有意思,他说我钱庄啊,运行就相当于什么呢,具体说是,我也许说得不准确啊,相当于比如说是六个缸,他说我只有5个盖子,你让我运动起来,我那个每个缸上都有盖子,你让我停下来,你得有一个缸没盖子,而且要是再争执起来,所有的缸都可以说是没盖子,他说的就是金融业运行的一个非常具有特征性的想象,它必须动,必须大家信任它,而且反过来你信任它,让它不断地存款、贷款继续进行,它就没问题,你要让他停下来,花旗银行立刻清产,这次危机差一点就让他清产了,因为它也资不抵债。每次危机都有负债面的冲击,就是存款,那么存款保险使得这个冲击不复存在,这次危机有挤队的吗,只有一家,英国那个百联银行,其他没有任何一家挤队的问题,这个是功不可没。所以我们原来我们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在这次危机之前基本上就算是没了,虽然经过人民银行长时间的努力,连干部都准备好了,但是没了,这次危机之后,马上就已经写在十二五规划里面,为什么呢,只有这套东西被证明是有效的,依然是有效的,因为它,我们叫负债面冲击,金融体系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总体,就是一张表,资产负债,现在房子的负债面的冲击,于是当局就着重解决资产面,就解决不良资产,有毒资产,是解决这个问题,你如果负债面再冲击,资产面再冲击,两面作战,那你必垮无疑,存款保险使得负债面冲击不复存在,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回想这个危机过程,有的国家一下把这个存款保险的幅度提到无限,美国提到50万美金,有的国家一下子无限,这个存款无穷无限的,以前美国就10万美元,在危机之后都提高到根本就不可能产生挤队的程度,所以从负债面克服了危机。

  从微观审慎监管来说,因为它对于金融机构,从它的成立到它的章程、治理结构、投资的原则、信息的披露等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而且日趋复杂,日趋完善的规定,大致上也是能够保证金融机构是没有问题的,讲到这里我们说,也是这次危机给我们很多的一些新的挑战,在危机之前知道,所谓公司治理机制,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我们要引进公司治理机制,三汇,透明度等等,而且公司治理机制你要说榜样的话,那就是美国的机构,是八旗银行,是美联证券啊,结果这次危机告诉我们没有用,那一套机制是不合理的,首先我们对公司治理机制也要重新讨论。当然,公司治理机制不顶用,到底是因为这个东西就顶用呢,还是说它也有某种程度的适应周期特征,就像我们刚刚前面说的,真实票据,它本来就是真实的,但是这个危机那个时候,那么一段时间里,真的也假了,假做真时真亦假,也还需要研究。第三是刚刚说从治理机制,从它的风险内控角度来说,使得风险,危机不至于发生。然后讲了资产面,资产面的问题不就是资产变成不良资产,那么很长时期以来,西方国家和我们也是一样,银行主要在银行,银行主要资产是贷款,贷款很多是在他们那里房地产占比很大,所以这些国家对贷款有很严格的控制,对房地产的贷款,也有非常细腻的一套规范制度,比我们细密多了,我到美国去,好几个地方我去看过他们那个贷款的和约,一厚本,那像我们就两张纸,还都是假信息,我们就搞贷款,说你收入多少,你像我们社科院的收入,一般来的大学生就是2000、3000块钱,我得写6000块,要不然按揭一个月算不来,事实上他能够得到这么多钱,但是大学生没那么,都是假信息,就是一两个月我们这个贷款和约,那个很多的。在资产这面,资产也很简单,按揭贷款占的比重很大,按揭贷款只是有担保,它有真东西在后面作为它的担保,作为它的支撑,一层一层,更重要的就是,中央银行的功能是什么,稳定物价,稳定金融市场,平移资产价格不懂,这是中央银行的功能,而且在相当长时期做的不错,在微观上对贷款有很细密的管理,再加上宏观上,中央银行以稳定物价作为它的任务,而且做的不错,所以保证了整个这个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面也不会有大问题。这不就是整个金融体系,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资产负债表,负债面得到保障,资产面没有大问题,然后真出问题了,还有一个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啊,可以开印钞机来给你解决问题,细密的很,从负债到资产,到内部管理,到最后危机的处置,它是一套还是相对来说是严密的体系,这套体系被证明很长时间以来是有效的。

  但是,它逐渐地无效,这些无效是因为它赖以有效的那些条件遭到了破坏,不是说人家干的不好,是因为它干事的前提,它干事的基础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由金融发展导致的,而金融发展是我们追求的,所以这个时候要这样看的问题。我这次在国家的论坛我就写了一篇,会前刊我就写了一篇这方面的文章,关于金融创新和监管关系问题,无论如何我们得金融发展是第一位的,不能因噎废食,这样一种精神,在美国的最新的最新的金融监管法案体现的非常清楚,在这个法案,在讨论,在辩论过程之中,之前大量的舆论,大量的研究,都是加强监管,把这个杀掉,把那个管死等等,到最后看看,两千多页的一个文件,对于金融创新是完全承认的,整个监管的立法精神是在支持它的发展,如果是给它再规范一点,那个书我组织人给翻出来了,前面我写了一个很长的序,讲了这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得从这个角度里看问题,他破坏了微观审慎,不是说它不好,而是说我们要发展,要与时俱进,所以不是与时俱进到了宏观审慎。

  那么这个金融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一场以放松金融管制和金融创新,这两个为旗帜号召的这种大的金融变动,这些变动拓展了那些少监管,甚至是无监管活动的领域,同时也就压缩了有监管,监管很细密的那些领域。所以这次危机大家可以经常听到说,出现了一个什么事儿,这个事儿又CDU、CDS,现在监管框架都没有对它监管的,任何的法规,说场外交易,场外交易就是要摆脱监管的,诸如此类。我这边概括了一下,快速发展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导致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被转移到,大家看三位,被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之外,这个表也有,我一定要提醒大家,发现表外业务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口号,但是表外业务就可就把魔鬼放出去了,就没有监管了,或者监管不利了。第二,机构之外,它这个表外业务还得机构的,进一步的是,金融机构之外,大家知道我们说的机构是银行类机构,然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然后是非金融机构,所以这个问题就是很多的金融的活动是非金融机构都在做,那么所以是机构之外。然后是场外,以及有组织的交易市场之外,三外,大家记住这个三外体现的是金融创新的三个主要方向,同时它也是导致这次所谓监管不利的三个主要因素,都在外,人家的体制涉及是管内的,你都把它跑到外面去了,当然它监管有问题,就是说表外、机构外、场外,这三外。

  那么它的影响是什么呢,影响就是它在提供信用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我们以前依靠内,依靠银行的贷款,依靠非银行金融机构,依靠交易所,怎么叫有组织市场,靠它来提供信用,这些提供信用的活动,这些机构是受到监管当局严密监管的,所以有多少搞的清清楚楚,所以也就不会出现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出现大问题。但是到外呢,这外到多大呢,我们不用外国的例子,我说一个中国的外,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正式的银行贷款受到严格管制,但是可以被划为这个外这个贷款,4万多亿,我们一年按照计划大概也就新增贷款7万多亿,一个季度在外的那些贷款4万多亿,当然不能直接类比,因为这个银行贷款的期限差,这个都是很短期的,不能够简单地等量齐观,但是也可见发展的迅速。现在我想你们要理财,肯定会也好多,有人会告诉你,买我的这个什么东西吧,年收益20%,有些人就琢磨了,它搞什么东西能挣这么多钱,不知道它怎么能挣钱,把这个外一说你就明白了,它用这个方式筹集的款,然后它发放贷款,非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贷款利息多少,3到5分,就是30%到50%,它给你20%有甚么了不起,就通过这样一些问题,你把银行钱提出来你买他的东西,他筹到钱到地下发放贷款,所以活动都在监管当局监管之外,都在金融机构的传统的业务之外,信用照样提提供起来了,有多大,今年1季度4万亿,大家知道这个厉害,就是说它在提供信用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在提供信用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于是有两个影响,一,这个信用方面呢,这些活动基本上不在货币当局和传统的事业之内,它统计不到的,它统计是没有的,货币供应,M1、M2、M3到M7都没有它,其实我们中央银行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提出讨论,就社会信用总量,就想用一个更大的概念,把这些东西都统计在里边,原来M2什么东西不行,已经公布了,中央银行也在公布,现在理论界的置疑也很多。那么这些活动也不在金融监管的传统事业之内,它哪能监管,它都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儿,所以昨天小川行长说到,要监管这些东西。这是一个总体的概括,大家记住这个总体的概括,就三个外发展,而这三个外的发展是金融创新的结果,是我们必须肯定的东西,这个创新使得它,中央银行监管当局抓不住信息,所以就无从监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