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2年6月7日央行降息等政策简要分析:利率市场化再迈一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3 17:59 来源: 新浪财经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颜岩


  简要分析:6月7日晚间,央行降息了,给了这个近期市场上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个明确的答复。只是这个答复来的有些早,有些突然,当市场还在纠结左还是右的时候,它就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

  这是央行自2010年10月20日加息开始以来的首次降息,标志着政策转向放松的开始,也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此次降息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降低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二是调整了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者显示出目前中央对政策副作用的担心和应对方式。

  首先,对称降息的动作是可以预期的,我行最新的一期月报中分析了目前的经济情况,认为央行采取降息措施的可能性非常大。不过7号即宣布降息还是快于我们的预期。我们认为,这与5月份降准政策落地的背景类似——即高层已经认识到,5月的经济运行状况相比四月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更差。这将在9日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中体现出来。而且,降准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有限,因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贷款需求不足,而银行供给没有问题,从实际贷款情况来看,基准利率上浮的比例依然较大,说明银行目前需要更高的利率来覆盖信用风险。所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成为挽救经济放缓最有效手段。不过,就此次降息幅度来说,象征意义更大,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给市场充足的信心。而真正对广大中小企业意义重大的是开始提到的第二点:放宽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整是此次政策调整的重点,即调整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不断演进的背景下,这两个敏感的上下限必然会逐步放开。上文提到,调整存贷款浮动区间显示了目前中央对政策副作用的担心和应对方式。之所以这么说,我们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存款利率相对于CPI 并不高。负利率时代刚刚结束,即使5月份CPI 乐观估计降至3%以下,也仅低于存款利率25bp,全年平均通胀水平可能维持在3%左右,存款保值增值的压力很大。存款利率上限提高10%,是中央采取的应对措施,实际1年定存利率最高为3.575%,比降息前还高。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为争取存款,必然接受存款利率上浮10%这一标准。除稳定存款外,这一调整还能有助于资本流出国内。二是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亟待解决。在需求疲弱,产能过剩,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企业继续融资扩大生产的动力不足。因此急需降低融资成本,刺激企业再杠杆需求。如果贷款利率0.8倍能够执行,那么刺激作用比单纯降息要好得多。可以预见的是,享受8折贷款利率的企业首先是大型央企,因为在投资为主的发展模式下,必须依靠大量的新建项目稳定经济增速。广大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可能短期还难以下降,这会牵扯到贷存比的问题——有限的资源总是先被背景深厚的央企占据。另外,扩大贷款利率下限对房地产的刺激作用会更加明显。

  总的来说,中央此次能放开两个关键的上下限,是一大进步,对刺激经济增速将起到明显作用,又兼顾了负利率问题。这个过程需要银行牺牲部分存贷利差,补贴给实体经济。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这只是个开始。

  回望2008年,眼前的情形与当时如此相似,只是主角变成了欧洲。不过,当世界再次面临经济衰退的时候,我国的政策调整却不会如当时那样激进(08年10月和11月累计降息162bps)。上次经济刺激的后遗症目前还没消除,我国本身的通胀和高成本问题限制了今天政策发挥的空间。我们认为,未来降息的次数和幅度不会太多,年内最多还有2次降息。欧洲债务问题可能拖累全球进入长期的经济低迷时期,在外贸不振的情况下,采取措施 逐渐改变目前经济增长的方式,或许是唯一的出路。而改变的前提是依靠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

  周五的市场将被提前点燃,周六的经济数据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国债、金融债的利率将明显下行,曲线逐渐扁平化。前期仓位不足的机构会在利率下行中途的反弹中参与进来。由于第二次降息可能在遥远的将来,基本面数据和欧债问题的动向将成为未来影响利率走势的主要因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