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许玉斌:泉州经济发展具有五大优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5 10:32 来源: 新浪财经
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处副主任许玉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处副主任许玉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两岸四地国际投资合作高峰论坛及中港经贸峰会”的子项目之一,“国家级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推介会”于2012年6月15日在香港召开。上图为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处副主任许玉斌。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值此“2012年两岸四地国际投资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召开之际,我们在此举办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推介会,主要是想通过这个平台,向在座各位朋友们进一步宣传、推介泉州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泉州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增进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借此机会,我谨向出席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泉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土地、海域面积均为1.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21万。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泉州立足实际,勇立潮头,创造了闻名国内外的“泉州模式”和“晋江经验”,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是中国的“民办特区”、“品牌之都”。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270.89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经济总量连续13年位居全省首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今日的泉州,民营经济活跃,民间资本雄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地方;今日的泉州,市场充满活力,经济快速发展,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今日的泉州,人文优势独特,人居环境优美,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五个“优”:

  一是体制机制优。作为沿海最先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泉州一直致力营造优越的政策环境、完善的配套措施、灵活的体制机制,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全国首批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之一。今年初,我市隆重召开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会,省委孙春兰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苏树林省长亲临大会,全市上下倾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乐园。在这次会上,省委、省政府给了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十条优惠政策,支持泉州开发区申报扩区,推动联片发展。目前,全市拥有泉州开发区等4个国家级园区,实行土地、产业、财税、金融等先行先试政策,努力打造“最开放、最优惠、最高效”的新兴投资区域。此次泉州开发区重点推介的官桥园区就是响应省委、省政府扩区联片发展的号召,与南安市政府合作开发的新区。等一下,泉州开发区将作相关情况介绍。

  二是产业结构优。近年来,泉州始终注重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正逐渐发展成为海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3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建筑建材2个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全市拥有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497家、上市企业74家、中国驰名商标73件。

  三是城市环境优。泉州枕山面海,四季常青,是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经获批实施,9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全面拉开,现代交通网络日臻完善,机场港口通航世界,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海湾型城市框架初具雏形,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6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9.5%。

  四是人文区位优。泉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提线木偶是全国特有剧种,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泉籍华侨华人750多万,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祖籍泉州的台湾汉族同胞达900多万人。

  五是政府服务优。泉州历来高度重视投资软环境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行政服务中心高效运作,全力创造一个便利、快捷、优质的营商环境。在新一轮简政放权中,我们把省级授予市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原则上全部下放县(市、区);确保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的50%以内,窗口即办件比率提高到50%以上。 

  作为泉州市招商选资的重要平台,泉州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泉州市委、市政府直接开发建设的国家级开发区。该区位于闽南金三角经济带的泉州市区南大门,规划范围约32平方公里,包括清濛园区9.5平方公里、国家级出口加工区3平方公里、特种汽车制造基地4.5平方公里和正与南安市政府合作开发的官桥园区15平方公里。自1996年创立以来,经过16年的开发建设,泉州开发区已经初步建成了经济快速增长、产业集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和管理精简高效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投产企业近300家,形成纺织服装、体育用品、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四大主导产业。2011年完成工业产值348亿,财政收入超13亿元,先后荣获了全国和谐劳资关系工业园区、国家火炬计划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纺产业)等称号,成为泉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重要载体,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快速。全区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出口交货值等多项经济指标保持45%以上的年均增幅,增速位居全市首位,超过全国开发区年平均增长率。

  二是产业技术高新。目前,开发区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技术创新型企业34家(其中22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1/3,国家火炬计划项目9项,国家行业标准6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5.8%。开发区已成为泉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先导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区。

  三是企业素质优良。开发区拥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品牌优、综合竞争力强的企业群体。特步体育、至和织造、三宏再生资源、泰亚、九牧王先后在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深圳、上海等境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近20家改制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初步形成。实施品牌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项、“中国名牌产品”4项、“国家出口免验产品” 2项、“国家免检产品”9项、“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产品”2项、“福建著名商标”32件,“福建名牌产品”30项、泉州市政府质量奖1项。九牧王、安记等一批企业成为制定全国产品标准和目录制定的领头羊。区内规模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82%,全区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6家,其中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17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16家,其中超亿元企业3家。

  四是开发建设集约。目前,开发区每平方公里实现工业产值40亿元,创造税收超过2亿元,居福建省前茅。开发区已成为泉州市土地集约开发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载体。

  五是服务机构精简。开发区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瘦身型”政府,党工委、管委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只设置8个职能部门,公务员仅40多名,开发区作为全市新的管理体制示范区的效应逐步显现。

  站在“十二五”的起点上,市委、市政府将紧抓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推动扩区申报工作,推动联片开发,争取五年“再造一个开发区”。希望通过这次推介会,大家进一步了解泉州开发区,走进泉州开发区,投资泉州开发区!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泉州“二次创业”春潮涌动、正当其时。我们竭诚欢迎各界朋友、商界英才到泉州和泉州开发区观光考察、投资创业,这里的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一定能让各位有识之士大展宏图、成就事业。

  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事业发达!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