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赚钱效应骤降重创基金行业价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7 03:5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徐皓

  2007年是基金行业的转折点,当其因市场情绪推动规模突增到达一个高峰之后,接下来是长达4年的阵痛期,行业逐渐衰退调整。在A股市场,基金话语权连年下滑,市场影响力大不如前;与此同时,随着近两年市场的低迷,基金赚钱效应减弱,产品发行也日益艰难,资产管理规模逐渐萎缩,这些因素造成基金行业的价值受到冲击。

  市场话语权连年下降

  公募基金在A股市场的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在2007年高峰之后,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场的比例呈现逐渐下降的过程,这一比例更是在今年跌破10%。

  通常意义上,股票方向基金资产净值和全部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这两个指标,反映了基金对于A股流通市场的影响力。该指标越高,表明基金对于A股流通市场的影响力越大。从近3年的数据来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基金在A股市场的影响力在逐年下降。

  银河基金(微博)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沪深A股流通市值合计174720.59亿元左右,按照资产净值口径计算,股票方向基金(不含QDII)资产净值17292.69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174720.59亿元的9.89%。而2010年与2009年的比例分别为10.94%与15.03%。可以看出,股票方向基金资产净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近3年经历了大幅下滑。

  相比2007年的高峰时点,更是差距明显,当时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一度高达30%。

  银河证券认为,虽然大量大小非还未实际流通,基金在自由流通市值方面还是有一定影响力,但整体而言,基金比重下降将深刻地影响到A股市场投资格局。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不断崛起,极大地冲击着基金的市场地位。这也直接令基金近几年无法成为市场主流热点的主宰者。

  除了资金优势不在外,基金在资本市场话语权下降也反映在机构参与IPO和增发时定价能力弱等方面。

  虽然经历改革,但现行新股发行制度下大部分机构投资仍只是被裹挟其中,亦步亦趋地跟在卖方之后。在目前的制度下,机构仍然只有报高价才肯能入围获配,而在询价环节中发行方还不时会干涉机构报价。此前就有基金经理就向记者透露,在初步询价过程中提交对新股的报价后,不时会接到承销券商打来电话 “沟通”,或者是提出更直白的要求——把报价提高。

  产品市场吸引力下降

  公募基金市场话语权的下降除了A股市场不断扩容,还与公募基金本身规模的持续萎缩密切相关。

  今年第三季度,基金业资管规模大幅下降。据天相投顾估算,今年三季度末,全行业的资产规模只有21414.03亿元,较之二季度末的23278.63亿元下降1864.6亿元,降幅达到8%。与2007年四季度末的32755.9亿元相比,更是下降了11341.87亿元,降幅高达34.63%。

  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大幅缩水,基金公司发行产品的力度却并未减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从2011年全年来看,新基金发行数量大幅上升,然而新基金募集规模却不尽如人意。

  截至12月初,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数量已经达到190只左右,超过去年全年成立的154只。此外,目前正在发行期的新基金还有十几只,年内成立基金数量超过200只已经毫无悬念。

  不过,今年已经成立的新基金累计募集规模为2500多亿份,平均募集规模甚至不足14亿份,紧靠着2亿份生存线成立的基金不在少数。而去年154只基金合计募集近3300亿份,平均募集规模超过21亿份。

  今年“股债双杀”的弱市行情,让不少投资者对基金投资颇感失望,投资积极性大为减弱,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各类私募的崛起也从基金公司的市场蛋糕中分走很大一块。

  基金赚钱效应下降

  基金产品对投资者吸引力的减弱最根本在于基金赚钱效应的下降。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净值平均跌幅高达22%,甚至超过上证综指近21%的跌幅。其中净值跌幅超30%的股票型基金多达47只。

  此外,有超过300只偏股型基金累计净值在1元以下,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从基金发行认购持有至今,即便算上分红也处于亏损状态。

  而今年发行的股票型基金也基本可以算是“全军覆灭”,近百只基金中已经有80只是处于亏损随状态,尚在面值之上的基本是刚成立一两月的次新基金。债券基金表现稍强,但整体仍有2.25%的亏损。

  同时,今年基金“踩雷”事件频发,这也大大拖累了部分基金的业绩表现。最近的莫过于重庆啤酒因披露乙肝疫苗研究结果不达预期导致股票接连跌停,大成系9只基金深陷其中。此外,今年以来在双汇发展、紫鑫药业、华兰生物、哈药股份、大元股份、科力远、中恒集团等“地雷股”中,都有基金受伤的身影。

  谈股论基

  2012已近,牛市还远

  环顾世界经济危机此起彼伏,美国“次贷危机”余波未定,欧债危机又来势汹汹。外围经济的不稳定也伴随着政治动荡,希腊、意大利总理三天内相继去职。相较之下,保持稳定高增长的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然而持续增长的经济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持续增长的股市,继2010年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后,今年A股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表现仍不如人意,持续两年的下跌让大多投资者亏损连连。我们寻找个中缘由,并以期为线索展望2012年A股市场。

  A股市场上,投资者最困惑的问题是在房地产遭遇调控后,哪个产业能够引领经济的增长?虽然中国的钢铁、水泥、家电、汽车等行业的产量都是全世界第一,也还有增长发展的空间,但它们可否作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引擎?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都面临不同的问题,要看到清晰的前景仍有待时日。在这样的困惑和疑虑中,股市上传统的投资品、可选消费、金融地产估值越来越低,而新兴产业在获得较高溢价后也缺乏持续上升的动力。

  在一片对2012年牛市的呼声中,我们认为明年A股市场或将略好于过去两年的表现,但也跳不出区间震荡的范畴,离真正的牛市还很远。

  2012年,通胀将不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速下行成为市场的普遍预期,但我们有理由担心经济可能会比一致预期更差。从外围经济来看,欧洲的问题就好像过惯了奢侈生活的贵族,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家道开始没落,要想重振雄风绝非一朝一夕。出口与海外经济相关性很大,依靠净出口对经济拉动可能性似乎不大。从投资来看,2012年房地产投资将明显下降,除非政府再次加大中央或地方项目的投资,否则投资增速可能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20%。消费具有一定的粘性,比较稳定,若是投资和出口的数据都不好,消费数据也只会比预期更差。因此整体来看,明年的经济不会很差,但确实谈不上很好。

  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保增长”可能会逐步成为政策的重心。货币政策放松、财政政策加大力度都可以预见,这有助于改善投资者的预期,有助于稳定甚至提升市场的估值中枢。明年的市场将胶着于盈利与估值的变化,震荡仍是主旋律,但可能比过去两年的持续向下略好。

  正如我们坚信中国经济将长期向好一样,我们也坚信未来牛市的出现。首先,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会为牛市搭建平台。中国股市二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信未来新任监管层会在历史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当前的发行、退市、信息披露制度等,进一步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唯有此,才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分享到社会进步的成果。

  然而大牛市更需要中国经济宏观、微观的基础条件作为支撑点,2009年初由资金推动的阶段性行情尚不能称之为牛市起点。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坚信只有在经济进步、产业升级初现端倪时,在更多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时,万众期待的牛市才会到来,而这一历史性的转折在未来短短的两三年中都未必可见。

  显然,2012年,我们仍需翘首以盼。

  (鹏华基金(微博)研究部总经理杨俊)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