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基金中考大公司争胜小公司求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9 11:50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新金融记者 游敏常

  随着股市和债市双双回暖,基金上半年逐渐走出阴霾,业绩和规模成功实现“双升”。112只新基金加盟,特别是短期理财型产品鼎力相助,使得基金行业上半年重新洗牌。汇添富成功挤落银华,历史性跨入“十强”之列;华夏、易方达、嘉实和南方继续稳坐前四位。只是龙头老大华夏基金二季度经历人事地震后,与排名第二的易方达的规模差距进一步缩小。

  大公司争霸,小公司则在缝隙中艰难求生。截至今年中期,仍有23家公司在100亿元的盈亏平衡线以下挣扎,金元惠理、安信等6家公司的规模甚至低于10亿元。中小基金公司迫切等待“救赎”,无奈业绩表现平平,部分公司只好抓住产品创新这一“救命稻草”。

  业绩大面积转正

  基金行业去年因遭遇股债“双杀”,除了货币基金一枝独秀外,其余品种均折戟沉沙;所幸今年上半年股市和债市双双回暖,行业得以一洗颓势,迎来大面积丰收。

  伴随央行流动性的闸口再次打开,债券市场率先告别寒冬,债券型基金的业绩也“水涨船高”,一举拔得“中考”头筹。来自海通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债券型基金平均业绩为5.79%,居各类型基金之首。其中,纯债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6.37%;偏债型基金也获得5.17%的平均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天治稳健双盈、南方广利回报A/C、工银添颐A/B、招商信用添利、交银信用添利、万家添利分级、南方多利增强A/C等债基的半年回报率均超越10%,而女将秦娟挂帅的天治稳健双盈更以12.95%的成绩轻松折桂。

  海通证券分析师王广国表示,上半年债基业绩独占鳌头的逻辑非常简单,“从投资时钟角度,今年上半年经济处于衰退期,不断出台的宽松政策使得债券资产成为经济衰退期最佳的配置资产”。

  债券型基金异军突起,货币型基金的盈利光环暂时也未减弱,A、B两类货币型基金上半年分别取得了2.17%和2.23%的平均收益,年化收益率继续超越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但随着市场利率中枢逐渐下移,业内人士预计货币型基金已很难续写去年的辉煌。

  就在固定收益类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春风得意”之际,权益类产品也马不停蹄地修复净值失地。股票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大放异彩,以4.99%的平均收益笑傲权益类基金,除了银华中证资源、农银中证500、华富中小板和万家公用事业等4只基金“中考”成绩告负以外,其余97%的基金均斩获正收益。当中又以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地产表现最为出色,以9.87%的回报率夺魁;富国中证500紧随其后,今年上半年业绩为9.66%;博时超大盘ETF则以9.04%的成绩屈居季军。

  尽管主动偏股型基金整体业绩不敌指数基金,主动股票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上半年平均业绩仅分别为4.84%和4.15%,但部分主动偏股型基金却凭借卓越的选股能力取得良好的回报,成为同类中的佼佼者。

  如跻身主动股基“五强”的广发聚瑞、广发核心精选、中欧中小盘、中欧新动力和上投摩根新兴动力,上半年净值增长率均超越15%,广发聚瑞更以19.66%的成绩轻松登顶。

  囿于成立时间较短而未参与排名的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更是一骑绝尘,半年回报率高达22.64%。除了精准把握上半年家电、建材、医药、地产等板块的行情以外,较小的规模也令该基金在调仓时占尽优势。Wind数据显示,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去年年底成立时规模为9.4亿份,今年一季度末降至1.84亿份,二季度随着业绩向好,规模也回升至3.91亿份。

  混合型基金同样“星光熠熠”,高居榜首的富国天瑞上半年净值增长率便达17.5%,中银收益混合以15.66%的业绩将榜眼之位收入囊中,另有5只混合型基金的回报率超过10%。

  当其他基金享受丰收的喜悦时,QDII基金却“黯然神伤”,二季度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多数QDII被迫拱手交出一季度的“胜利果实”,最终交出了-1.59%的“中考”成绩。

  由于数年未有新产品面市,加上两位元老——范勇宏和王亚伟双双出走,华夏基金的规模优势大不如前,与榜眼之间的差距日益缩小。

  规模增长2519亿元 

  随着业绩大面积回暖,基金行业的资产规模也扶摇直上,今年上半年资产增长超过2500亿元。略显不足的是,由于老基金持续营销乏力,新基金依旧成为行业扩容的绝对主力,而固定收益类产品更是各家公司年中冲规模的“神兵利器”。

  今年上半年,基金资产总算摆脱去年大幅下滑的阴霾逐季上升。来自海通证券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基金全部资产规模约为24437.45亿元,环比一季度末增长2367.17亿元,较去年年底更增长2519亿元。

  权益类产品和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双双提升。据统计,今年二季度权益类产品规模增至17968.97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591.48亿元,与去年年底相比增长621亿元左右;固定收益类产品成为行业规模增长的绝对主力,环比增加1775.68亿元至6468.48亿元,较2011年年末增加约1898亿元。

  除了受老基金净值“上浮”带动以外,上半年逾百只新基金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也是功不可没。根据Wind数据,今年上半年112只新基金共为行业带来2366亿元的规模。

  换言之,今年上半年基金行业的规模增长基本上由新产品带动,老基金的持续营销贡献有限,而从份额的角度看,情况更加一目了然。银河证券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行业份额规模较去年年底增加1450.89亿份,尚不及新基金的首募总规模。

  从老基金过去半年的份额变化情况来看,持续营销依旧没能摆脱颓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中期,今年以前成立的开放式基金中,超过七成份额较去年年底有所下降,其中更有60只基金的份额折损过半。

  其中,为首的长盛同禧信用增利A、长盛同禧信用增利C和长盛同瑞中证200的规模甚至较去年年底缩水逾95%,截至今年中期,这些基金仅余8031万份、7501万份和2814万份,业绩欠佳无疑是资金大幅撤离的关键。海通证券数据显示,长盛同禧信用增利A、长盛同禧信用增利C是上半年少有的业绩为负的债基,净值分别缩水1.4%和2%。

  有基金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老基金持续营销乏力与银行渠道的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以及谋求更多佣金,往往不惜鼓动基民赎回老基金购买新基金,“依我看,在目前的市况下,新基金能不发就不发,不如一心一意做好持续营销”。

  与以往一样,货币型基金仍然是各家公司冲规模的利器。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今年中期,货币型基金(均为2012年以前成立)的总规模攀升至3601.52亿份,不但较去年年底提升652.57亿份,与今年一季度相比亦增加630.48亿份。其中,13只货基今年中期规模与年初相比暴增超过100%,为首的天治天得利货币、宝盈货币B更分别提升975.65%、907.57%。

  银华跌出“十强”

  过百只新基金接踵“输血”,加上创新品种层出不穷,使得基金江湖再掀风浪,规模座次大有重排之势,只是“十强”位置依旧牢固,仅得汇添富一家在短期理财类产品的襄助下,成功挤掉银华基金首度晋身“十强”之列。

  与一季度相比,“四强”座次并未出现任何变动,继续被华夏、易方达、嘉实和南方等4家公司牢牢把持。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今年中期,华夏基金继续以1997.43亿元的规模稳坐行业头把交椅,规模较一季度末小幅增加22.12亿元。

  不过,由于数年未有新产品面市,加上两位元老——范勇宏和王亚伟双双出走,华夏基金的规模优势大不如前,与榜眼之间的差距日益缩小。据海通证券统计,今年二季度,公司旗下26只基金中16只出现净赎回,致使其与“榜眼”易方达之间的规模差距从一季度的447.7亿元减少至351.49亿元,

  不出意料,王亚伟正式去职后,原先由其执掌的华夏策略和华夏大盘再次遭遇大额赎回。Wind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华夏策略和华夏大盘规模环比一季度分别减少2.41亿份和1.05亿份。而自掌门易主之后,这两只屡创佳绩的基金“星光”愈发暗淡。今年上半年华夏策略和华夏大盘的单位净值增长率各为6.15%和4.6%,分别排名开放式偏股混合基金第23名(总数为77)、开放式平衡混合第32名(总数为88)。

  此外,易方达、嘉实和南方基金以1645.94亿元、1584.77亿元和1350.26亿元的规模紧随华夏之后,排在第五和第六位的广发和博时两家公司的资产规模也在千亿元以上。

  令人吃惊的是,汇添富在两只短期理财型新基金的襄助之下,历史性地跻身“十强”,以803.69亿元登上第八把交椅,资产规模环比一季度增加309亿元,增幅居基金公司之首。今年二季度,汇添富理财30天和汇添富理财60天两只新基金总共为公司贡献了405.98亿元的首募规模。

  与汇添富携手推出短期理财型产品的华安基金,也凭借华安月月鑫和华安双月鑫守住规模第七的位置,截至今年中期,该公司资产规模为854.42亿元,环比增加109.93亿元。

  不过,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告诉记者,这类短期理财类基金产品跟市场高度相关,短期内迎合了部分低风险偏爱人群的投资需求,但如果未来收益不达预期则极容易被投资者抛弃。

  这也意味着,汇添富和华安要稳坐“十强”交椅并不容易。据悉,汇添富理财30天首个赎回日便遭遇160亿元左右的巨额赎回,华安月月鑫的赎回规模也接近150亿元。而截至今年中期,这两只基金的规模仅余151.62亿元、31.36亿元,较成立时分别缩水92.8亿元和150.86亿元。

  小公司度日维艰

  那边,大基金公司为规模和排名冲刺,这边小公司也在为生存而奋斗。面对萎靡不振的市场,一些新成立的小基金公司要越过10亿元的关口也颇为艰难,而业内公认的100亿元的生存门槛对其而言更是奢谈。

  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6月底,总共有23家公司的资产规模少于100亿元,金元惠理等6家公司的资产规模甚至徘徊在10亿元以下。而这些超级“迷你”公司中,除了金元惠理成立较早外,其余5家均成立于2010年以后。

  方正富邦、财通和长安基金暂时以1.71亿元、3.08亿元和3.57亿元的规模在行业中处于垫底位置,而除了长安基金拥有长安宏观策略和长安300非周期两只基金以外,其余两家公司旗下仅有1只基金。

  另外,今年刚成立的安信基金以7.44亿元的规模暂时排在第64位,其首发新基金安信策略精选于今年6月20日宣告成立,募资7.43亿元。不过,在目前新基金“掺水”较多的背景下,安信策略精选能否守住这7亿多的规模还是未知数。

  其实新基金公司经营陷入窘境已非秘密。今年以来,财通基金、纽银梅隆西部基金等次新公司陆续宣布增资1.02亿元和1亿元;而方正富邦、长安基金的掌门人更是相继挂冠而去。财通基金总经理陈东升坦言,已经与股东达成共识,力争第四年做到保本;甚至有公司提出5年保本计划,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压力足见一斑。

  有分析人士曾向记者表示,对于缺乏品牌影响力和过往参考业绩的新基金公司而言,要想突围而出,一靠业绩,二靠产品。

  如今看来,在目前如此低迷的市况下,新基金公司想靠实力说话并不容易。事实上,新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今年“中考”成绩多数表现平平,如平安大华行业先锋在274只开放式股基中排名倒数第八,单位净值缩水2.55%。

  即便是资格稍老的中小公司也很难凭借业绩招徕顾客。上半年登顶海通证券权益类资产超额收益榜的中欧基金,上半年资产规模也不过增加12.77亿元。

  既然短期内以业绩突围无望,部分新基金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创新型产品。记者获悉,成立已有大半年却未见新品面市的国金通用基金终于出手。根据证监会网站最新数据,国金通用与天弘基金双双递交了分别名为天弘债券和国金通用国鑫灵活配置的发起式基金。

  据了解,发起式基金除了将管理人和持有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还将成立门槛从2亿元降至5000万元,有助于新公司抛开规模竞争,专注于提升业绩。

  当然,创新产品和提升业绩均是公募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如今金融改革的卷轴已经徐徐展开,新基金法修订草案亦于7月6日正式出台,预料基金身上的诸多束缚将陆续得到解除,这一切对即将迈入15个年头的基金而言,或许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即将到来。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