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掺杂使假背后 中药材追溯体系是与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8 10:27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试点一年有余,四川经验复制在即的同时,所暴露出的是试点背后中药材产业的种种问题。

  新金融记者 陈一昀

  掺杂使假背后

  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向来与流通追溯体系“结缘”——先是省会成都成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后荷花池中药材批发市场列为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下称追溯体系)首个试点。

  同样为流通追溯体系,二者在技术原理上有一定的共通性。不同在于所应用的领域——中药材种类繁多,并且有野生和种植之分,其中野生所占比重约60%,此外,流通渠道复杂而监管力度较弱,中药材掺杂使假等质量问题严重,加大了安全用药的风险。

  而中药材掺杂使假的背后,有这样的“逻辑关系”。

  “在中药材集散地,卖给中药铺的药材,掺假最严重。”在中药行业有15年经营与管理经验的周晨(化名)告诉新金融记者,假劣中药材的价格有时能够比正常的中药材低几倍,而一般来说,中药材商是不会买到假劣中药材的,除非主动买假。

  他进一步说明,“做假的人,一般价格报的低,也会向买家说明。买家也心知肚明。”

  中药材的流通渠道有这样几个步骤:农民——村上的大户——中药材商——集散地中药材商——中药材商——中药铺。这是在没有饮片企业或者药厂参与的情况下所呈现的状态。

  而正是这个状态下的中间环节“中药材商——集散地中药材商——中药材商”最容易出问题。相比之下,“一头一尾都不容易出问题,因为头和尾的地点、人物、厂商通常是固定的。”周晨说。

  所谓成也渠道,败也渠道。假劣中药材的症结在于此,追溯体系的切入点也在于此——通过在流通环节进行电子记录,形成对上游和下游参与者的“倒逼”机制,做到从源头上把控,让企业诚信经营。

  如果要将饮片企业或药厂在流通渠道中还原,首先来对“村上的大户”做进一步说明。

  通常情况下,不论是中药材商,还是饮片企业或药厂,都不会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中药材。二者之间的位置,是留给“村上的大户”的。

  从周晨多年的经验来看,他们会主动找到村上的大户,与之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然后委托大户们替他们收购企业所需的中药材种类。此外,按照周晨的说法,对于收购来的中药材,企业有严格的标准和检测手段,以至于大户们不会掺假。

  原因很简单,长期而固定的合作关系,使大户们很清楚所合作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其间利益关系的存在,大户们一旦掺假,便意味着失掉了这个客户。

  这是周晨口中“做得好的企业”的做法,跳过中间的步骤,到产地找大户收购。但还有一部分企业会选择从集散地中药材商手中拿货。

  集散地也就是批发市场,这里的中药材来源五花八门,有农户种植的、野生的,还有饮片企业处理过的等等。

  假劣中药材也集中出现在这里。周晨解释说,纯粹的“假”,可以是人为,也可以是非人为。有用外观相似的、低价值的代替高价值的,也有用人工面粉等制作而成的,一般都是“药贩子”所为,主动掺假。另外一种是被动掺假,是农户在采集野生中药材时,采了类似的或不同种类的。

  在与新金融记者的交谈中,周晨多次强调企业有严格的检测手段,不会买假,相应地,中药材商也不会对企业售假。言外之意,假劣中药材的销售对象是没有检测手段和辨别能力的诸如医院、中药铺以及消费者。“消费者没有辨别能力,一般也不会知道,民不举,官不究。”周晨说。

  饮片企业或药厂不是一个概念。区别在于,药厂是药品生产企业,而饮片企业主要是把收购来的中药材,进行洗净、切片等加工。另外,饮片企业所产的饮片不但可以销售给药厂,还可以直接进入中药铺,面对消费者。而药厂在购买中药材时,只能选择中药饮片,也就是从饮片企业购买。

  伴随的问题是,“饮片的标准定得很低,很多饮片的含量标准还不如没有加工过的生药材高。”周晨举了一个例子,“我买的丹参生药材价格是7元/kg,里面的丹参酮含量是0.3%,丹酚酸B含量是5%。而中药饮片丹参的价格是12元/kg,按理含量应该高一些。但实际上,很多含量还低。丹参酮含量是0.2%,丹酚酸B含量是3%的饮片到处都是。”

  GAP基地效益

  效益,既可以指经济效益,也可以指社会效益。

  GAP又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将传统中药的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按国际认可的标准规范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

  眼下,一个个早已建成的GAP基地,更像是中药企业用来摆设的“形象工程”,说着好听,看着好看,却起不到太多实质性的作用——宁可丢掉经济效益,也要维持一时的社会效益。

  在众多中药企业中,天士力集团是比较早开始做这件事的。

  1998年11月,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作为天士力集团的控股子公司,肩负起建立丹参等中药材规范化药源基地的重任。并在2004年成为首批首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的中药材生产企业。

  同为首批的还有阜阳白云山板蓝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责任公司等。这引发一种联动效应,掀起一阵GAP基地建设潮。之后陆续加入的有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雅安三九中药材科技产业化有限公司等共计七八十家。即使是现在,也不乏中药企业在为之努力,比如贵州百灵。

  而实际上远没有看起来这般美好。

  用一位业内分析师的话来形容——结果是多数不成功,没法自给自足,同时也没法破解原料价格的高低,成本高于收购,如果是中药企业自己投入,基本亏损。

  GAP基地建设是中药产业链环中最基础的一链,虽说种植的是中药材,但从生产和管理角度来看,属于农业范畴。只不过其产品是作为中医药的原料来使用。

  而建设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更多的是划分在工业范畴,“做工业的企业去做农业的事情,不论是管理机制,还是技术人员,都很难上下衔接起来。”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向新金融记者表示,这需要管理层和技术层有一个转型的过程,想要做好,要有一个队伍,但这个队伍的建设时间是比较长的。

  该专家还表示,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说,是经济效益问题——GAP基地的生产效益很低,尤其和工业相比。他举例,“药企生产一个月甚至几天的药品,所销售的利润就比种植中药材一年的利润高。”本身的利润低,如果再加上管理上的断层,农户不好好干活,投入与产出持平甚至亏损就成为可能。

  “国家对GAP基地建设的要求非常高,当中药企业把GAP基地建成以后,它的生产成本会比相应的市场价格高很多。根据不同的中药材种类,有的高出三分之一,有的高出一倍,还有的高出三倍。”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假设农户在自己家里种植的中药材,在市场上是20元~30元每斤,同样的中药材按照GAP基地的方式来种植,成本价会提高到60元~80元每斤。

  虽然取自GAP基地的原料是优良的,但在市场上没有价格优势。而两种不同种植方式、却价格悬殊的原料,都能够符合企业的要求,企业便不难做出选择——在保留GAP基地的基础上,向散户收购原料。

  之所以保留GAP基地的原因——“中药企业需要GAP基地来规范它的产品,提供一个质量有保障的样板。”该业内人士进一步说明,“中药企业有了GAP基地,给消费者的印象是,它所有的原料都来自于GAP基地,而实际上不是。这好比家里把客厅装修得很漂亮,至于其他几个房间是什么样,没有人会去看,每次来客人,就在客厅坐一坐。GAP基地也是如此,‘客人’对基地的质量放心了,就走了。”

  上述未具名的专家表示,中药企业要的是GAP基地这个牌号,而并不会通过基地本身盈利多少,这在营销策略上,是一张保证质量的牌,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算作无形资产。

  坦白说,GAP基地先行者天士力集团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在GAP基地建设的同时,天士力集团内部还建立了丹参药材溯源系统,在全国率先进行药材溯源管理,填补了空白。此外,商洛丹参出现退化现象后,2002年,公司科研人员便开始新品种的选育,2008年,选育出丹参新品种“天丹一号”,并在2011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但据一位上海同行回忆,他在去年夏天遇到天士力集团总裁闫希军时,闫曾表示,丹参一半还是需要在外面收购的。

  “天士力、白云山A建设的丹参基地基本上是亏损的,一部分原料会在山东收购,那里的便宜。”周晨透露。

  新金融记者就此分别向天士力和白云山A核实,天士力有关负责人表示其GAP基地是盈利状态,不仅自给自足,有些种类还对外销售。而白云山A董秘办人员表示其GAP基地多是合作模式,对于经营状况并不清楚,原料供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情况。

  参与热情不高

  虽然GAP基地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GAP本身没有错,它是行业所需要的一种规范。而这种规范需要数据化和透明化——进入追溯体系。

  不少专家有这样的担忧,GAP基地在没有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也没有进入追溯体系之前,专家去抽查,它是符合规范的,专家离开后,它是什么样的——很难保证。

  天士力集团的丹参药材溯源系统和四川新荷花饮片公司的条形码系统是国内对于追溯体系较早的尝试,是其药品进入欧美市场的必备条件。但从行业范围来看,“仅在集团内部的溯源是不够的,行业需要一个国家甚至国际的平台来做这件事。”数字医药研究所所长、成都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主任温川飙说。

  二者并不冲突。企业内部的溯源意在对原料,即种植环节进行把控,是企业的自发行为,但是从GAP基地实际效果来看,成绩并不理想;追溯体系是国家提供的溯源平台,从流通环节进入,贯穿包括源头在内的药品流通的全过程,“它与企业内部的溯源有一个接口,GAP基地种植的中药材在确定产品批号后,如继续向下游流通,就意味着进入追溯体系,两种‘溯源’在这里交汇。”一位参加过至少三次追溯体系论证与咨询会的专家表示。

  种植环节有GAP,生产环节有GMP,流通环节有GSP,消费环节诸如医院有GCP。“追溯体系最大的成果在于它是一个体系,而不是某一个点,我们要做的是把这4个原来独立的‘G’联系在一起,发挥出1+1+1+1>4的效果。”温川飙说。

  有能力或者有意向建立企业内部溯源系统的中药企业毕竟还是少数,但这并不妨碍它们进入追溯体系。而不得不承认,更多的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像一个旁观者,认为这对于它们无关紧要——它们不知晓,或者它们不愿也不敢加入。

  新金融记者选择了一些与试点荷花池中药材批发市场相关的中小企业,随机拨打了几通电话。而结果是,对方纷纷表示没有听说过追溯体系,对这项体系也没有太大兴趣。

  对此,温川飙表示,目前纳入试点的企业以进入医院流通渠道的为主,按照商务部的要求,会在下一步把进入中药药店等商业流通类的企业纳入试点。

  试点的过程,是体系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经营者的心理和参与程度不断变化的过程。

  安邦咨询医药行业研究员夏庆表示,这次试点暴露出企业担心自己的产品被溯源后,由于出现局部问题而影响到全国市场。因此,这些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此外,有企业还担心由于利用物联网和电子标签技术,建立追溯体系的成本会很高,实施后会给企业经营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

  但理论上来说,对于诚信经营的企业,从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追溯体系会使假劣中药材商家的生存日益困难,有助于企业的诚信经营。

  据非官方统计,关于假劣中药材的比例,有的专家说是30%,也有的专家认为是60%。虽然数据不一,但专家们得出一个共识——假劣中药材的量不可小觑。

  而追溯体系的实施,不仅会对假劣中药材进行监控,还会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大量不规范的企业进不来,或者说它们不敢去溯源。”温川飙表示,对于依靠中药材半真半假、低价手段经营的中小饮片企业,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下,市场最终会淘汰它们。

  而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不敢去溯源的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进行交易的情况。“这样的代价也是非常高的,如果我是他,我会选择将我的经营方式往诚信靠拢,这样我才能生存。”温川飙表示,企业是接受政策引导的,而中国人讲究根基,转移不是长久之计。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