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号脉甘肃校车事件:补位校车管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08:5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峰

  实习记者 赵超 北京报道

  甘肃正宁县校车惨祸,引发了人们对深层体制祸因的追问。

  11月16日上午9时40分许,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一辆卡车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19人为幼儿。令人悲叹的是:发生事故的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

  记者了解到,正宁县两名副县长及县教育局长等人已被停职。

  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小博士幼儿园是当地唯一的一家幼儿园,招生规模近千人,且校车超载现象存在已久。幼儿园数量的严重不足,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典型体现。

  2001年以来,全国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主要做法是“撤点并校”,尤其是撤销一些办学规模小、办学质量差的村小和教学点。

  甘肃省庆阳市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全市现有40所公立幼儿园,大部分乡镇幼儿园为私立性质。因为无法就近入学,发生事故的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容纳了周边农村的737名学生,全校却只有28名教职工(包括非教师员工),处于超负额运行状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袁桂林教授向记者介绍,在农村调研中可以看到,坐农用车与摩托车上下学的孩子非常多,这主要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导致的,撤并农村学校越多的地方,各类事故也往往越多。

  并校影响学校交通

  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中小学新一轮布局调整的正式实施。

  记者查阅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9年,我国农村(包括县镇)普通小学数从521468所缩减到263821所,减少了49.4%;2000年至2007年,教学点减少了50.9%。

  在十年时间内,我国农村普通小学数减少了近一半,其中县镇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是主要的撤并对象。

  而仅仅截止2007年,发生事故的甘肃省庆阳市共撤并乡村学校1450所,学校总数减少了36%。

  该市在2008年出台的《庆阳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2008年—2012年)》,计划进一步撤并乡镇学校。到2012年,较大乡镇只保留一所寄宿制初中和若干所小学;中等乡镇只保留一所寄宿制初中和寄宿制中心小学;山区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小乡镇,建办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

  甘肃省庆阳市教育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人士的说,庆阳市在2001年以后快速撤减了大量的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打破了调整前基本每村一所小学,一个乡镇 2-4 所初中的格局,根本没有考虑当地的人口密度和地理环境等问题, 盲目将学生集中到乡 、镇的中心学校,使得许多农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

  一位庆阳市农村的家长对记者说,学校撤并后,孩子上学时从家里开始走他的心就悬,因为学校撤了,现在小儿子才11岁就开始长途跋涉,乘坐拥挤的交通工具前去上学,这些情况他们家大孩子以前在初中才出现。

  这位家长还表示,在农村,孩子搭乘邻居的农用车或者摩托车上学的情况相当普遍,都是乡里乡亲,大多数人为图方便,没有考虑太多安全隐患。

  法规亟待补位

  值得注意的是,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这次悲剧的发生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由校车司机违章,左道超速行驶引起。二是发生车祸的小博士幼儿园校车,是用一辆普通的金杯面包车非法改装的,车辆被拆去了座椅以容纳更多学生。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校车管理的法律,只是个别城市有校车管理的相关规定”,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者王宏雷说。

  2010年,中国国家标准委发布了首部专门规范小学生校车安全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下称《条件》)强制性国标。“按照这个标准,几乎100%的农村校车都不达标。”王宏雷说。

  《条件》明确规定校车运载学生人数不得超过核载人数。小学生校车每座必须配备安全带、安装“汽车黑匣子”,至少应设两个应急出口。但在现实中,能够按照《条件》执行的校车并不多。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李静波教授提出,在制度上,校车运营管理规定要严格规范校车司机的选拔标准,而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则应该严格规范校车的硬件技术条件,严防私自改装车辆。

  “最近几年,校车事故频发,但处理多是事故发生后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少预防机制。”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者范冠峰告诉记者。

  在范冠峰看来,校车立法急迫且必要。“美国是个判例法国家,法院判决更多倚重以往判例,但在安全管理领域,成文法却非常多,校车管理就是一例。”范冠峰说,“我国最起码应出台一个国务院层面的行政法规”。

  但校车立法恐并不现实。“毕竟我国地域、城乡差别太大,”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者王宏雷说,“而且,如果没有财政资金投入,制订了标准、制度也没多大效果”。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