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外销到内销 中小企业重压之下谋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09: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 成本上升、出口萎缩、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近期,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重重压力,已经把企业推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然而,广大中小企业转型之路该如何走?如果说企业不转型是“等死”的话,难道转型真的是“找死”?

  日前,记者在广东等地采访时看到,尽管受到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紧缩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但仍有不少中小企业并没有被压垮,从外需市场转向内需市场,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他们正在努力通过转型升级来求生存、谋发展。

  为此,本期《中小企业视窗》特别刊出记者的调研文章,探寻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出路和方向,希望能对广大企业有所启发和借鉴。

  从“外销”到“内销”——

  站在内需的支点起跳

  在生产经营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国广阔的内需市场正不断吸引着广大外贸企业纷纷“转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订单急剧下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光华开始做内需市场,没想到一试还真的不错。”据广东韶关光华玩具厂厂长李景哲介绍,开始做内销之后,内需市场有效弥补了外需市场的损失,目前国内市场销量已经占到光华玩具厂产量的20%。

  一方面是外贸形势的不稳定,另一方面是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发展。转战内需市场,已成为许多外贸出口加工企业的共识。“我们公司产品内销的比重去年已经达到30%,今年预计可以达到60%左右。”东莞侨运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汉生在接受采访时说。

  东莞侨运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700多名员工的中型台资企业,年产手表500万只。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所有产品全部贴牌销往国外市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企业一度面临危机。通过开拓内需市场,创建品牌,目前该企业已经度过困难期,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在出口加工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问题上,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路红艳认为,企业尤其需要注意品牌与渠道的建设问题,特别是要加快从“以生产为核心”向“以营销为核心”转变,从单纯注重产品质量向品牌与形象兼顾转变。

  “目前,光华玩具已经建立了国内销售部,我们发现不仅需要过硬的产品,还要通过培育品牌来开拓国内市场。”李景哲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广大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非常认同品牌的力量,尽管很艰难,但还是在大胆尝试。“虽然外部环境不太好,企业利润率也很低,刚开拓国内市场时也很艰难,但我们对内需市场还是很有信心的。”李景哲说。

  业内分析人士同时认为,外贸企业转型内需市场,将极大丰富国内消费市场,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但在其中还存在很多政策和市场的壁垒,比如销售渠道、税收政策等,都不是企业单方面想做就能做好的,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向服务业转型有空间

  深圳市一体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在成立之初,是仅拥有一款全身热疗产品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仅仅靠单一的产品,公司根本无法活下去,但危机中往往蕴藏着转机。”一体医疗董事长刘丹宁说。

  2005年,经过对行业的充分研究与分析,一体医疗决定进军医疗设备投资租赁领域。“我们抓住大型医疗设备价格昂贵、医院资金有限的特点,在租赁模式上下功夫,不仅出租自己生产的设备,同时提供一揽子的辅助医疗设备的租赁服务,为公司带来连续、稳定的现金流。”刘丹宁说。

  从单纯“卖产品”到“卖服务”,一体医疗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盈利模式也完成了从“一次性”销售到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长线”服务的转变。转型升级使一体医疗迈上了发展快车道,从2008年的1451万元到2010年的5743万元,税后利润增长了近三倍。

  像一体医疗这样实现向服务转型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近年来,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业务模式上谋转型,在化肥生产助剂、矿石浮选剂市场开辟出了新天地。从最初的代理国外产品起家,之后转为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化肥生产助剂,直接参与客户整体化肥生产全流程管理,并积极主动为用户企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配套技术服务。目前富邦科技由小变大,已成为中国化肥生产助剂最大生产商。

  业内专家认为,面对产品同质化、利润率不断下降,以及消费者需求日益严苛等难题,我国广大中小型制造企业“重生产、轻服务”的模式将难以维持,向服务业务模式转型将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从聚焦产品的初始阶段出发,可以选择两条转型路径: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从总体上提升客户的产品拥有体验;或是提供脱离产品的专业服务,利用企业在研发、供应链、销售等运营能力上的优势,为其他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从“低端”到“高端”——

  延伸产业链条求发展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传统产业链低端,企业只有重视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才能够消化经营成本上涨的影响。

  在国内地板行业,圣象集团通过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打造速生林、基材、工厂、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的全产业链运营,实现产业链的全面管理,有效降低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圣象集团执行总裁郭辉说:“正是全产业链运营,为圣象带来了竞争能力,同时实现了产品创新和领先的服务。”

  像圣象集团这样延伸产业链取得发展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深圳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琳说:“嘉兰图通过向下游延伸设计的产业链条,由‘交图纸’变为‘交产品’,参与生产环节;开发自有品牌的产品,变‘委托设计’为‘主动出击’,在2008年获得了公司业绩的逆势上扬。”

  不过,业内专家同时表示,虽然延伸产业链可以为企业带来成本优势、质量标准优势、规模经济和垄断优势,但是在延伸产业链之前,要对行业发展有精准的研究和判断,才能在延伸中获益。

  “是通过延伸产业链,还是通过市场来获得企业利益最大化,需要企业对行业发展和市场进行认真的研究。”嘉兰图财务总监王增华说。而嘉兰图正是从国内工业设计最为薄弱的手机行业入手,通过多年持续研究,最终打造出了老人手机产品。目前,公司的老人手机产品年销售达80万台,产值1.8亿元,其中专利许可收入达1000万元。

  延伸产业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圣象集团从事地板行业16年,通过10年才完成了全产业链的运营。”郭辉说。而王增华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嘉兰图从2005年开始尝试延伸产业链,到目前整合下游制造、推出品牌产品,也用了6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广大中小企业延伸产业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早谋划、早准备,才能更好地从中获益,实现转型升级。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