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最赚钱银行的中式解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5 11:57 来源: 国际商报

  作者:姚玉洁 姜泓舟

  上市银行中报披露已近尾声。从各大行的“期中考试”来看,中国银行业赚钱能力依然令人瞩目,在净利润大幅提升的同时,中间业务收入也呈现跨越式增长。但在“最赚钱”的光环下,到底是中国银行业经营能力的“硬实力”,还是中国息差保护格局下的“软收益”?

  “最赚钱”背后的“利差保护”

  中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可谓赚得“盆满钵满”。五大行公布的2011年中期业绩显示,工行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达1094.81亿元,继续稳居“全球最赚钱银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净利润增幅也普遍在30%上下,尤其是农行上半年盈利增幅高达45.43%,居五大行净利增速之首。

  在最赚钱的同时,是息差收入的水涨船高——工行上半年净息差同比上升0.23个百分点至2.6%,农行净息差同比上升0.32个百分点至2.79%,中行净息差同比上升0.07个百分点至2.11%,建行净息差同比上升0.34个百分点至2.66%,交通银行净息差同比上升0.18个百分点至2.54%。

  “在加息通道下,银行的资金成本不会同步上升,但贷款收益却会有明显增长。加上在信贷紧缩背景下,银行议价能力提升,利率从货币宽松时代的下浮转为大幅上浮,使得银行净息差收入明显增长。”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说。

  但银行的“最赚钱”与广大苦苦挣扎在高原料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资金成本生死线上的中小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安徽一家烟机配件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用自己的房产抵押后,企业终于得到了银行贷款,比基准利率上浮40%。“这还是便宜的,有的利率要上浮100%。”

  业内专家认为,在信贷紧缩背景下,银行主动调整经营结构,大力挖掘小微企业等高定价客户,也是部分银行息差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总体而言,我国目前规定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的利差保护格局,使得银行享受了隐性的巨额“特许利润”。“利差保护使得银行‘躺在金山上’,不赚钱也难。”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远忠说。

  中间业务能否“可持续繁荣”?

  一个值得肯定的趋势是,中国银行业的利息净收入占比有所下降。数据显示,上市银行的收入构成中,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利息收入占比呈逐渐上升趋势。

  已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则均小于80%,其中比例最低的中行仅为66.35%;同期五大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45.8%、65.4%、23.56%、41.70%、40.97%。中国银行业孜孜追求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提升,在2011年似乎得到长足进步。

  但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一跨越式增长却未必是“可持续繁荣”。赵庆明认为,在信贷规模紧张、利率管制的前提下,今年中间业务收入的迅速增长某种程度上依然是传统息差收入的衍生品。由于不少基层支行有中间业务考核指标,很多挂着“企业财务顾问费”等名义的中间业务收入,依然是变相的利息收入,其依附于贷款,实际上仍然属于贷款利率上浮。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我国银行业存贷款利率政策是由央行直接定价,尚未像国外商业银行那样完全市场化。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负利率”加速存款搬家,造成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井喷式增长。而银行为了达到存贷比及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大规模发行理财产品成了变相吸收存款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两全其美的方式。

  根据普益财富统计,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规模达8.51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7.05万亿元。这让营业网点遍布全国的五大行盆满钵满。

  中德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表示,不受调控影响的中间业务收入在利润构成中所占比例呈扩大趋势,其中理财产品表现亮眼。由于银行存款紧张,银行通过发行大量理财产品来吸收存款。然而,如果只是依靠发行诸如挂钩国债等结构简单的短期理财产品来充月末、季末考核,未来可能会造成产品的同质化,制约银行的创新动力。

  加快利率市场化拓宽社会融资渠道

  专家指出,当前中资银行在“最赚钱”的光鲜外衣下,其粗放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当务之急,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加快产品创新,改变当前“吃利差”的同质竞争模式,真正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官方利率失真,民间利率就会修正。不管是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还是高昂的民间借贷,其本质都是市场真实资金供需关系的表现。我国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适合我国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方法有:在存贷款利率方面给予商业银行更高的利率浮动空间,采取遵循央行基准利率进行即时调整,可以通过逐渐把定价权交给商业银行,比如“利率浮动”、“分段计息”等方法来逐步推进改革。“但利率市场化并不能一蹴而就。”郭田勇强调,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商业银行首先要逐步建立一个安全的屏障,提升银行应对危机的能力。在目前通胀高企的复杂情况下,如果我国商业银行完全执行利率市场化,那么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肯定比目前要高很多,这意味着银行自身面临的风险也会水涨船高。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社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银行间接融资依然是企业和个人获得资金的主通道,银行必然凭借强势地位赚取丰厚利润。我国应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加快发展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满足社会多元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增强银行危机意识,促进其自身转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