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填海圈地大跃进:获益的是土地财政受伤的是原住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7 08:51 来源: 南都周刊
  如果失去海洋,晋江围头湾的渔民面临着转行的风险。摄影-曾向荣   如果失去海洋,晋江围头湾的渔民面临着转行的风险。摄影-曾向荣

  记者_ 曾向荣 福建晋江、厦门报道

  跟紫菜、海蛎、鲍鱼打了一辈子交道,养殖户王阿强却面临后生仔才有的烦恼:改行。

  王阿强生活在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的一个滨海村落。50多年来,咸涩的海风已浸透王阿强的生活,海洋是他们“讨海人”的生计来源。

  站在自家的楼顶,王阿强朝海面张望。此时是日落时分,太阳隐入海面,对岸6海里之外的金门岛若隐若现。

  5年后,这片海洋将成为记忆,一块庞大的新大陆取而代之。王阿强听村干部说,新大陆上将开办工厂,开发楼盘、酒店和度假村。

  赔偿

  这一天,下伍堡村里响起了高音喇叭,那是政府的人播放广播,催促养殖户尽快办理补偿。

  “早签协议,早获奖励。”王阿强挤到人群里听了一阵,很快又退了出来。他听明白了,如果在政府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签订协议,王阿强的赔偿款就能“多收三五斗”。

  当地政府希望以“按期签约就可获额外奖励”的办法,吸引养殖户尽快签订赔偿协议。用来养殖的海域,每亩补偿3500元,如果按期签约,每亩额外奖励1000元。大渔网也能获奖,除了每米200元的补偿款,还有每米150元的额外奖励……

  比照奖励方案,王阿强算了一笔经济账:把养殖海蛎和紫菜的海域面积算在一起,再加上大小渔网、船舶,按期签约和未按期签约,补偿款相差3万多元。

  对于年收入几万元的养殖户来说,这笔数额不菲的“奖励”无疑具有较大的诱惑。

  但想“多收三五斗”,可不是件容易事。

  晋江政府为了用海征迁,专门成立了维稳执法组,养殖户“用谎报、虚报、欺骗等手段骗取补偿款”,都在被打击之列。同时,维稳执法组还负责用海征迁区域的维稳工作,掌控重点对象。

  一年多前,王家养殖区的鱼苗和设施就已经“被冻结”。政府派人对征迁范围内养殖情况进行了测量、拍摄归档,作为商谈赔偿时的依据。继续投放养殖种苗和增设任何设施,即被视为抢种、抢栽,不能获得补偿。

  不过,海域的测量比陆地面积测量复杂得多。“养殖海域做补偿登记时,有的养殖户对养殖面积测量有意见,觉得面积被量少了。”晋江市政府一位知情者对记者称。

  王阿强一度认为,自家养殖用的海域使用权还有几年到期,政府不能说收就收吧,但来做工作的政府人员给他讲法律:因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可以收回海域使用权。

  晋江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晋江填海办”)副主任陈孟桔对本刊记者称,两年前,晋江有意对围头湾海域填海造地时,就已停止对养殖户手上的海域使用权证明进行年检。王阿强今后的养殖权利不被官方认可。

  “你签了吗?”一个多月来,这句话成了养殖户之间寒暄的开头语。

  眼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养殖户先后签了补偿协议,王阿强心中的防线开始瓦解,“胳膊哪能拧得过大腿呢?”

  除了王阿强,晋江市东石、英林、金井三镇16个行政村的养殖户都得考虑今后的生计问题。这些村庄从西到东,依次分布在晋江沿海大道附近20公里的海岸线一侧。知情人士称,其中金井镇两个村仅用20天就完成补偿登记。

  按照晋江市政府的规划,今后5年间,这片海域将变成一块巨大的工地,用海面积超过41平方公里,且连成一片,其规模在福建填海项目中是最大的。

  据初步估算,晋江填海造地工程投资额多达213亿元。回填所需的土方达2.6亿立方米,接近三峡工程耗费的土方量。

  2010年,从空中看福建泉州晋江沿海的湿地地貌。   2010年,从空中看福建泉州晋江沿海的湿地地貌。

  填海办

  晋江“填海办”设在晋江市区一栋农发行的楼房里,走廊的墙壁上标注着近期征迁工作的动态信息。记者辗转找到这里时,“填海办”主任许桂扬正召集同僚开会。

  填海工程的当务之急,是先把海域收回,把地填起来。地方政府已制定计划,征迁补偿工作从8月15日开始,两个月内必须完成。

  晋江围头湾填海酝酿于两年前。2009年7月,福建省时任主要领导赴泉州调研,晋江就在泉州治下。两个月后,晋江市政府下发红头文件,成立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领导小组。

  2010年3月,该领导小组撤销,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指挥部成立,晋江市副市长陈晋永担任总指挥,成员包括国土、规划、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官员,许桂扬当时被任命为“填海办”主任。

  在福建酝酿的填海项目中,晋江是重心。2011年年初,福建湾外围填海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确定11个区块可行围填海面积186平方公里,其中晋江填海面积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在程序上,填海造地必须要先有项目,再由所属市县逐级上报,然后申请用海的环评公示。

  虽然晋江政府大张旗鼓进行用海征迁,但福建、泉州省市两级海洋渔业部门都对记者证实,围头湾用海规划仍处在前期报批阶段。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海域科科长吴绶激对南都周刊记者称,围头湾用海规划仍没有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域管理处工作人员也表示,围头湾有关环评工作也尚未进行。

  按照规定,用海规划需上报给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核同意后,由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海洋局审批。

  2010年11月底,晋江围头湾区域建设规划经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审查后,呈报至福建省政府审核。

  但由于用海面积较大,晋江围头湾区域建设规划未能获得福建省政府的同意。

  按照规定,用海规划在批准前,区县政府应委托相关机构,对选址、方式、面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

  在记者的追问之下,“填海办”主任许桂扬说,晋江已经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做围头湾填海项目环评报告,环评报告出炉后,还需要由国家层面的专家审查。

  不过,在地方政府申请填海造地的实操中,手续报批和前期征迁往往同步进行,主要是怕时间来不及。如果碰到地方领导换届,其理念也可能改变。

  “手续报批和前期征迁同步在做,如果所有的工作等正式文件下来之后才做,起码要花5年的时间。”临时抽调到“填海办”的工作人员蔡惠琼解释。

  虽然正式批文尚未下发,但当地政府并不担心审批过不了。蔡惠琼表示,在前期沟通的过程中,国家海洋局已经原则同意围头湾项目,“这种同意就是批示。”

  许桂扬递给记者一份“晋江市围头湾生态城项目简介”,提醒说,“晋江市围头湾生态城”已经更改成“晋江市围头湾填海造地”。

  按照晋江地方政府的规划,填出来的新大陆,陆域面积约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0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城镇。这个填海新区包括三个区域:西部滨海高新区;中部滨海生态区,有游艇码头、海洋公园、度假酒店,一些原有的岛屿不会填掉,建成高档娱乐休闲场所;东部为滨海综合区,也包括一些地产项目。

  <b>大跃进</b>   大跃进

  晋江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只是福建全省13个大型围海造地项目之一。

  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域面积还大八分之一,长期以来,这个背靠大海的省份都在积极向海洋要地。近十年间,福建省的填海步伐更是大步前进。

  目前酝酿中的填海造地工程星罗棋布,分布在厦门湾、围头湾、泉州湾、湄洲湾等几乎所有海湾。

  由于不涉及耕地保护,填海造就的土地,被划定为未利用的土地,每年转化为建设用地的指标容易很多。

  按照福建省的政策,填海造的地能够很快获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去年11月,福建省下发《福建省填海项目海域使用权证书换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实施办法》,明确提到,“填海造地是省政府为保证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用地需要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要求相关部门互相配合,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

  不只是福建,中国东部的海岸线上,几乎所有沿海省份都在填海造地。国家海洋局海域使用管理公报显示,2004年之后的围海造地占总体海域使用面积比重从2002年的不到1%一下子上升到5%,超过1万公顷。其中,港口用海、临海工业用海和旅游基础设施用海比重从2002年之前的不到6%上升到近50%。

  “海域空间的诱惑太大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刘容子称,“像江苏、浙江和福建等沿海省市人多地少的矛盾由来已久,又受到耕地红线、占补平衡等土地政策限制,面对海域这块空白,全都冲过来了。”

  对于晋江围头湾填海造地方案带来的经济效益,福建省专家曾进行过估算。

  据估算,围头湾填海成本大约为每平方米170元,而晋江2008年工业用地基准地价每平方米在330元左右,因此晋江填海造地的总成本为120亿元,但其卖地收入将高达650亿元,超过全国绝大多数县级市的GDP。2010年,晋江这个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首强县,其GDP约为880亿元。

  当地人告诉记者,当前晋江的房价已经涨到每平方米4000元。有人质疑,从最初的规划看,填海新区除了西部将建立一些吸引台资企业的产业园,中部和东部的度假村、酒店、海洋公园和水城很容易联想到房地产开发。

  一些环保组织人士曾经寄希望于环评,把环评当成最后的防线。但他们又很难相信,环评报告能够抑制填海造地项目的大跃进。

  “根据环评法,环评包括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两类,而且要进行公示和听证,但这个重要的环节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厦门环保人士易添难称。

  从8月1日起在厦门市环保局的网站公示几天后,厦门首个人工岛的环评公示突然消失了,这遭致一些市民怀疑,认为厦门市政府部门有意藏匿环评公告。

  8月22日,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总干事刘毅向厦门环保局公示邮箱发送了五条问题和建议,包括水动力变化,对鸟类、红树林等的影响,未来淡水,能源及垃圾问题等,但迟迟未收到回复。

  生态

  张珞平,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持了福建省湾外围填海规划备选方案围头湾部分的可行性研究。

  在他看来,填海对自然的破坏毋庸置疑。它会减少湿地这一地球之肺,它会改变水动力流向从而使港口资源受到破坏,而长久以来形成的自然岸线显然比人工岸线更能抵御台风等恶劣气候的侵袭等。此外,最大也是最难定量的,就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记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围头湾课题组研究报告显示,课题组的结论是:填海方案造成的资源与生态系统服务损失非常大,占总成本的48%以上。“不可接受,应该缩小面积、优化线型。”

  填海导致围头湾的养殖业丧失殆尽。滩涂、浅海资源都会丧失,无法继续养殖。

  填海还将造成较大的环境风险。在台风暴潮条件下,围填区护岸受到潮水冲击,可能导致溃坝与漫滩风险。

  根据张珞平等专家的研究,晋江围头湾填海项目将造成水质进一步下降。

  填海造地带来的负面效应,厦门可以当做晋江的前车之鉴。整个厦门岛,在填海造地的进程中,摊大饼式地向外扩充,海湾变成了陆地,曲折跌宕的海岸线变得平直,红树林被毁,“活化石”文昌鱼消失殆尽,厦门的水质也日益恶化。

  “厦门水质日益变差,跟填海破坏湿地不无关系。原先污染都是排到海里,都是滩涂降解。滩涂消失后,对水质净化影响很大。”环保人士易添难说,滩涂、湿地具有降解污化物、净化水质作用,但在填海造地过程中,遭到大面积破坏。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附近,厦门最贵的路段之一,也是填海填出来的。

  虽然地价涨了,但附近的一些村庄却陷于“逢暴雨必涝”的困境,雨水倒灌,涌入村民家里。“填海前,村庄附近是海堤,地势开阔,能容纳大量雨水;填海后,地面被填高,雨水很容易倒灌到村民家里。”当地人解释说。

  然而,在得失权衡之间,有消息传出:厦门大嶝岛也要填海造地,建设第二机场和海峡论坛。大嶝岛历史上曾隶属金门县管辖,与金门岛最近距离不到两公里。

  “干脆填海填到金门去,这样一国两制就实现了。”望着对岸的金门岛,厦门一位环保人士开起了玩笑。

  改行

  下伍堡村里的大喇叭声音豁亮,王阿强想清静一会,他跨上摩托车,径自开往海边。

  海堤旁,最显眼的是一张张大小渔网。

  “我的养殖技术是从我父亲那学来的,我父亲跟他父亲学的”。养殖曾是王家的经济支柱,也是晋江的支柱产业。但他儿子不打算继承这门技术,进了服装厂打工。在过去十多年里,服装业兴起,养殖户的数量也逐年减少。

  除了养殖,50多岁的王阿强没有其他特长。老伴说:“你找家服装厂当个看门人吧。”女儿安慰他:“或许过5年,新海域还能养殖呢。”

  王阿强觉得不可能,“深海不适合鱼虾养殖。只有浅海才适合。”

  “忙活了一辈子,停不下来,”他自嘲地拍了拍老摩托车,“以后得靠它了。”

  这是一辆老旧的摩托,铭牌已经不见了,骨架松动,车头晃荡。

  它的主人,昔日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未来的摩的司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