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我给三任证监会主席当参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6 09:45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本刊特约记者 王燕青
作为证监会的智囊团成员,吴晓求是如何看待周小川、尚福林和郭树清三位证监会主席的,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他又有什么建议。
中国证监会三任主席周小川、尚福林、郭树清构筑起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脉络。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简称“FSI”)所长吴晓求是改革的见证者。作为三任证监会主席的重要智囊之一,他是如何给他们当参谋的,他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又是如何看的?
与郭树清相识
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特区交易证券公司成立。这一年,吴晓求刚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硕士毕业后,吴晓求留校任教。当时的他思想活跃,跟着老师辗转全国各大经济改革论坛,跃跃欲试发表自己的观点。
吴晓求与郭树清的相识相交也起于这些经济改革论坛。当时郭树清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读研究生,比吴晓求高两届。他们经常在一些重要论坛上碰面。
论坛之外,吴晓求经常在人民大学组织一些研讨会。他常去社科院邀请郭树清当演讲嘉宾。
吴晓求本有机会与郭树清成为同事,但他放弃了。比起机关,他更喜欢留在学校做研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一个月,吴晓求被提拔为副教授。这一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次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误成证券专家
现在,吴晓求被业内人士冠以“中国证券理论奠基人”的头衔,学术地位让他在资本市场改革中有话语权,但其实他是半路出家的。
1992年,深圳爆出“8•10”舞弊事件,沪深股指暴跌。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随即成立(两者于1998年合并)。刘鸿儒被任命为证监会首任主席。吴晓求此时虽然在学界小有名气,但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还没沾上证券研究的边儿。
这一年,吴晓求将要被破格提拔为教授,但存款只有1000元。这让新婚的他生活异常窘迫。发家致富的同行们给他出了主意——出书。有个熟门熟路的同学甚至帮他承担起了销售的工作。吴晓求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尝试。
半年后,奠定吴晓求在证券市场理论研究地位的著作——300万字的《股票债券全书》面世。这套书成为早期证券从业人员的启蒙读物,让吴晓求走上了金融与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道路。
第二年,吴晓求又组织编写了一套8本的《中国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梳理了证券市场和证券投资学的结构。
1996年,在原有中国人民大学证券研究所的基础上,吴晓求创立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简称“FSI”),并任所长。除了理论、政策研究外,FSI还为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包括市场调研、项目策划、反收购、战略规划、资产重组方案等在内的多项咨询服务”。FSI产学研一体化,开始了在资本市场的全线出击。
周小川的使命
2000年2月24日,周小川任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是一位有很高理论素养的学者型官员。”这是吴晓求眼中的周小川。
清理历史问题时,在很多节点性的重要事件,周小川都会邀请有观点、有研究的学者出谋划策。吴晓求此时进入证监会的高层智囊团。
1999年12月,中国嘉陵、黔轮胎首尝国有股配售失利。吴晓求意识到,从国民经济结构和证券市场的结构调整来看,国有股减持是势在必行的改革。
2000年年底,吴晓求集合FSI的研究力量,完成了《国有股减持修正案的设计原则、定价机制和资金运作模式研究》,系统陈述了国有股减持的运作原则、方案、数量。这篇论文不断见诸报端。吴晓求也在各大论坛、访谈中发表观点。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五部委联合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减持办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且减持的价格执行市场定价。
《减持办法》引起了轩然大波。首先是“定价”问题。当初以极低价格购入的国有股如今按市盈率产生的高价出售,有违市场原则;其次与新股捆绑配售,这动摇了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包括吴晓求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
《减持办法》首发4个月内,沪指暴跌三成,至2001年10月22日的1520点,1.7万亿元市值瞬间挥发。
周小川坐不住了。10月22日下午,他直奔国务院。午夜12点,证监会宣布:“在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前,停止执行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规定。”同时,证监会承诺“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稳定推进国有股减持工作”。
2001年11月中旬,证监会规划委在网站上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对国有股减持的建议和方案。到12月初,建议和方案已达4000份之多。2002年1月26日,证监会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国有股减持方案阶段性成果——折让配售方案及配套措施”,同样引发股市大跌。
吴晓求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这种国有股减持原则和思路都是错误的,它注定不能成功,而且会严重伤害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他认为,证监会公布的这套阶段性成果方案与2000年财政部公布的方案同样存在致命缺陷:高价减持、高价流通。“是一个主观主义的东西,完全破坏了市场秩序运行的规则。”
他没想到的是,2002年1月31日,周小川邀请他到证监会参加座谈会商讨股市暴跌问题。吴猜想是自己长期以来发表的言论引起了周的关注。
当日,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王松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扬、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董辅礽等。周小川希望这些智囊团成员们帮他推进国有股减持改革。
此后,周小川又多次组织国有股减持内部大讨论。吴晓求提出了国有股减持“附加条件”。这个附加条件后来演变为“通过送股对价获得上市流通权”。
在推进国有股减持改革后,周小川打算将股权分置改革提上日程。还未启动,他就调任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迎来第五位掌门人——尚福林。
尚福林的改革
“尚福林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集大成者。前任们想做而不能做的,他都顺利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券商综合治理改革、蓝筹股的回归,包括后来推出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这些都是非常重大的改革,在他任上基本都完成了。”吴晓求给尚福林很高的评价。
尚福林上任不久,吴晓求意外地接到了其秘书打来的电话:“尚主席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跟您交流。”
尚福林跟吴晓求说:“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资本市场。要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要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吴晓求说:“尚主席,你任期之内首先要做的事情一定是股权分置改革。哪怕IPO停下来都要做股权分置改革。”
在FSI主办的2003年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尚福林受邀参加。论坛的议题之一就是“全流通基本原则和方案比较与实施”。随后,吴晓求在《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中专门从理论上证明了股权分置的八大危害。这是尚福林进行股权分置实质性改革时的理论基础。
2005年4月29日,在经过了多次理论论证和专家研讨会之后,证监会宣布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每一次研讨会,吴晓求都参加了,并且对研讨报告、政策设计提出看法。
5月8号,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吴晓求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和智囊团其他专家到证监会和尚福林见面,这是股权分置改革实质性推动前的最后一次专家咨询会。作为组长的尚福林再次认真听取了智囊团的意见,详细论证了改革的每一个步骤和试点方案。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灵魂仍然是国有股减持的“对价”理论。
下午,吴晓求带着试点方案直接来到试点单位——三一重工,在当天召开的记者会上,详细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路、原则与方法。
尚福林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中,甚至把IPO停下来了。当时证监会内部出现了很多质疑声,包括证监会副主席对此都持否定意见。一众学者也纷纷质疑:股权分置改革有这么重要吗?
吴晓求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里面头等重要的事情,是脱胎换骨的里程碑似的改革,没有这个改革,一切都会走向原点。”在与尚福林的多次交谈中,吴晓求也毫不忌讳地这么讲。事实证明,这项改革成为尚福林任期最重要的业绩之一。
尚福林对吴的支持也可见一斑:在任8年,尚参加了五届由吴晓求发起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
随后,尚福林推进了券商综合治理改革、蓝筹股的回归等一系列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并且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框架。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吴晓求也都有参与。
郭树清的“新台阶”
2011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北大厅,2011年“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与现任主席郭树清共同为王传纶教授颁奖。这次大会,也是郭树清在履新两个月后第一次见到吴晓求。
这次,郭树清与吴晓求又私下谈起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不同的是,两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一个是证监会主席,一个是经济学教授,证监会智囊团成员。
区别于尚福林的低调处事,郭树清上任后马不停蹄地展示了一套组合拳: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强制上市公司分红、发展公司债、打击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推动长期资金入市、提升IPO审核公开……每一次新政出台,都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IPO不审行不行?”郭树清惊天一问,还是问住了发审委委员吴晓求。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下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发行制度?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又究竟应该走向何方?
郭树清的改革思路是以“公开透明为核心加强市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改革以期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但任何一场改革,都将是利益集团之间的一场博弈,包括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
吴晓求认为“新股发行不审”暂不可能,“我们的信用条件、信用环境不完全具备,有一个尽责的发审委比没有发审委,完全遵守保荐人推荐、备案制上市要好。”
新股发行的定价问题,也困扰着郭树清。吴晓求给郭树清提建议说:“市场化的定价还是基本的方向,但在报价和申购价、申购数量上要做适当的把关。”
现在存在一些盲目报价抬高股价,最后却放弃认购的现象,吴晓求有时候也怀疑这种报价和保荐人、上市公司之间有利益勾结之嫌。他建议郭树清在这些细小的环节上做一些修改,“比如报价可以,到时候一定要买,也可以是从高到低的原则。”
郭树清的改革之路将面临重重阻力。吴晓求认为:“资本市场大的制度改革在尚福林手上已经完成了。郭树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再上新的台阶。”
这个“新台阶”,吴晓求认为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使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资产配置中心,一个金融交易中心,这是郭树清要完成的。
根据国务院要求,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不仅是上海,吴晓求认为深圳也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才是中国整个金融改革,也包括资本市场发展最重大的目标。”吴晓求建议郭树清以此为目标来推进制度的改革、政策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