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发改委约谈为啥难撼涨价风

2011年05月10日 12:16 来源:深圳商报

  5月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联合利华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受到严厉处罚。就在同一日,发改委在北京约谈了国内6家主要“洋奶粉”销售负责人,以了解奶粉价格等情况,当中就包括了前期被媒体指“顶风涨价”的企业雀巢、澳优等。

  约谈现在似乎成了发改委调控物价的主要手段,除了煤炭、日化产品、方便面、啤酒、奶粉等行业的主要企业,全国工商联合会(水产、农业产业、烘焙业、医药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百货商业协会、饮料工业协会、奶业协会、家用电器协会、粮食行业协会、肉类协会、蔬菜协会等17家行业协会也先后被约谈。发改委要求各行业协会和企业配合政府做好稳定价格的工作,做到保障市场供应,不人为制造短缺;维护良好的价格秩序,不跟风涨价,更不能串通涨价。

  这些企业倒也比较识相,在发改委约谈后纷纷宣布暂缓涨价或否认涨价传闻。表面上看,发改委的约谈可谓成果显著,可与各家企业出言谨慎的表态相比,消费者面临的涨价压力却并未减轻。如否认涨价消息的“洋奶粉”们事实上价格早已上涨,只有一小部分产品没有涨价。澳优“奶粉价格属于促销结束、回复正常市场价”的说法更是可笑,婴儿奶粉一年到头都在促销,所谓促销价其实就是正常市场价。“回复正常市场价”只不过是在为涨价找借口而已。不给发改委面子的还有康师傅。桶装面虽然没涨价,但康师傅每日C系列饮料的容量却由500毫升减为450毫升,价格不变,等于变相涨价。去年就在方便面上玩过“减量不加价”游戏的康师傅,再次在方便面上偷工减料显然只是时间问题。

  发改委曾对约谈方式进行了定性:约谈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可能存在的以涨价为目的的违法行为,政府没有利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定价。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被约谈后照常涨价,发改委根本没辙。虽然联合利华被罚了200万元,但并非因为涨价。而是其有关负责人多次接受采访发表日化产品涨价言论,涉嫌“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如果联合利华低调涨价,根本就不会收到罚单。这也是同样发涨价通知的宝洁逃过一劫的主要原因。

  发改委约谈成效不大并不奇怪。根据《价格法》的规定,除了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的极少数商品和服务(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都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自主定价。发改委并不能因为这些民生商品的生产企业涨价就对其进行处罚。只有在企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或是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时,才能进行处罚。但有时明知企业有串通涨价的嫌疑,要想取证却十分困难。一个电话就能办成的事,能留下多少把柄?也就只能依靠事实上毫无法律效力的“约谈”来让企业暂时推迟涨价了。如果企业不愿配合,发改委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物价上涨。

  发改委的一再约谈,显然暴露了其价格干预手段匮乏的问题。要是法律能授权发改委和各地物价部门对主副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等民生商品价格进行直接干预,禁止商家随意涨价,将涨价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发改委就用不着一再约谈企业和行业协会,可以直接用行政手段来防止不正常的涨价行为。

  当然,要真正稳定物价,民生商品的价格干预手段要加强,对直接诱发下游企业涨价潮的“两桶油”的涨价行为同样要加强监管。发改委在审批油价时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成本核查,至少茅台酒、天价吊灯、豪华酒店建造费用等奢侈消费绝不能进入油价成本,该不该涨价不能光听“两桶油”的一面之词,得让他们给公众亮亮账本才行。如果真是成本因素导致的涨价,公众也能理解。就怕油价成本总是一笔糊涂账,老百姓不满意不说,其他企业也有了搭车涨价的好理由。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