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经济不能只讲利润不讲道德

2011年05月23日 07:56 来源:解放日报

  ——学者聚焦社会伦理建设

  本报记者 李小佳

  日前,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第19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上,众多学者对当前我国存在的道德“短腿”问题展开热议。与会者认为,即使在以“效率”、“利润”等为基本价值追求的经济领域,道德也不是可有可无的。

  经济伦理不是孤岛

  与会者认为,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病根实际上出在社会伦理上。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小锡提出,“利润先于伦理”还是“伦理先于利润”一直是经济伦理领域中的热点。他提出,不能简单地认为伦理责任是解决企业 “生存”问题之后的 “奢侈品”。应当明确,企业在利润获取层面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其不可回避的“底线”责任,企业首先必须生产合格的产品。

  上海大学哲学系张亚月和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梁兴国认为,经济伦理是寄生于社会伦理的胎盘之上的。表面上看,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道德滑坡属于经济伦理范畴,实际上是社会伦理出现了问题。比如,民众一再呼吁“企业家身上要流淌道德的血液”,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善的企业伦理就不可能普遍实现。再如,痴迷奢侈品等过度消费现象的出现,本质上是因为社会事实上存在以财富为唯一标尺的成功观,以及通过炫耀来标榜身份的社会风气。

  有学者提出,要警惕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伦理风险”酿成社会风险。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王强认为,企业的不道德行为,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例如,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因为金融业的贪婪并缺乏约束而造成的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崩塌。贵州省铜仁学院教授冉光仙提出,社会公众如果长期生活于道德危机下,就会对普遍的道德原则与社会整合持悲观的态度,其结果是增大社会道德失范的惯性。

  在发展中引入正义考量

  与会者提出,要改善道德“短腿”现象,就必须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这包括,在经济发展中引入道德考量,在收入分配等最基本的社会制度设计中体现伦理判断等。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认为,目的和手段的混淆,是当前我国出现道德“短腿”的主要原因。他提出,应当重新反思和追问现代社会发展的目的,这不仅关乎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关乎人类对自身存在方式的反省。必须明确,发展经济不是目的,通过发展经济增加人民幸福和公共福利才是目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龙静云提出,应在经济发展中引入伦理考量,把发展看成涉及经济增长、减少不平等、根除绝对贫困等多方面变化的过程。

  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朱贻庭提出,伦理考量不应只局限于市场行为主体,还应涉及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推行。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应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基本原则。张亚月和梁兴国提出,应当将公平正义等社会核心价值,充分体现在基本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中,并通过制度落实全面渗透到社会运转的各个层面。

  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周中之建议,完善慈善伦理。对慈善伦理观应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同时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减少“伪慈善”、“被慈善”等异化现象。他认为,慈善伦理中理想与现实冲突背后,反映出的是深刻的文化动因。应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慈善理念,并在弘扬民族仁爱精神的同时,将传统的慈善伦理提升为现代社会的慈善伦理。上海张江集团学校教师胡珊提出,在家庭中倡导的“孝”道,不仅适用于调节家庭内部关系,还适用于整个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协调。“孝”不仅包括善待父母,还蕴含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大胸怀,应通过建设“孝”道来构建全社会的家国观念。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上海市伦理学会联合承办。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