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日韩自贸区规划为何提速

2011年05月23日 07:50 来源:解放日报

  驻京记者 张全

  昨日,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顺利闭幕,会后三国发表了《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言》。这份宣言重点落在何处?较以往又体现出哪些变化?

  宣言中首先引人关注的,是有关三国在今年内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的决定。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之前的发言中建议,争取明年启动自贸区谈判。把原本定于2012年完成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的时限提前一年,背后有着多重考量。

  对于中日韩而言,三国各自都与其他国家签有自贸区协定,而作为东亚三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彼此间的自贸区谈判却迟迟未起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滞后。如今随着美国经济模式向“出口推动型”转变,中日韩均面临出口市场萎缩的问题。这使得三国都需更借重亚洲市场,也为三方的合作提供了动力。

  日本震后情况也使建立自贸区事宜变得迫切。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指出,一方面日本东北部生产受阻后,汇率升高,出口下滑,波及周边国家产业链;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农业遭受打击,使其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之路更趋波折,现已推迟就加入TPP作出决策。而无论是吸引游客赴日还是农产品出口,亚洲邻国对于日本都是广阔的市场,这些都使中日韩在自贸区上的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好处自不待言,它将成为仅次于北美自贸区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区内厂商往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各成员经济体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

  其实,约在10年前,建中日韩自贸区的构想就被提出,但一直进展缓慢。对于日韩而言,农业并非其强项,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两国对自贸区态度有所保留;而对依靠价格优势保持竞争力的中国而言,今后也要逐步把思路转到如何实现生产方式、产品质量的升级换代这一点上来。此外,一直想拉日、韩入TPP进而主导太平洋经济合作进程的美国对此将有何反应和动作,也是考验未来自贸区谈判的一项因素。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刘江永表示,即便自贸区真的启动,也有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很难一步到位。可能需要历经10年到20年,才能形成涵盖低关税、服务业、人员自由流动、知识产权等内容的高级自贸区,并同三个“10+1”自贸区(中、日、韩分别同东盟的自贸区)形成“联动”,共同成为抵御区域金融风险的“承重墙”和经贸发展的“推动器”。而“10+1”自贸区的一些经验,值得中日韩自贸区借鉴。

  说到本次宣言的变化,人们都注意到5000字左右的宣言,带有三个附件,且体量几乎占整个宣言的一半。内容分别指向灾害管理合作、核安全合作以及通过加强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合作实现可持续增长。对此,王少普认为,这三个附件基本围绕日本震后形势展开,体现了三国急需解决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附件规定的内容非常具体,有可落实性和可操作性。这表明三国的共同利益在进一步扩大和深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