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洪巧俊:山寨版村庄只是食之无味豆腐

2011年06月20日 17:37 来源:燕赵都市报

  洪巧俊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当今中国,最不欠缺的是模仿能力,以致山寨如火如荼。6月19日《新京报》报道,中国五矿公司正准备将一个奥地利村庄“原样复制”到广东惠州,这一消息引发国外众多媒体的热烈关注。

  被复制的村庄叫哈尔斯塔特,是奥地利一个风光秀丽的村庄,有湖光山色,优雅教堂、古老旅馆和美丽村舍。景致虽得天独厚,但复制过来就是东效施颦,毫无特色了。美国媒体对此评价是:“就好像一个是杏仁软糖,另一个则是豆腐。”其实是一块并不新鲜,且食之无味的豆腐。

  豆腐是中国最早制作,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当今我们吃的豆腐大多是“山寨版”———日本的制作方法,产量高,也就便宜,在我居住的城市一元钱六块;可我宁愿排队买老大爷那一元钱一块的传统制作豆腐,香,且味儿纯。其实中国有很多这样“香,且味儿纯”的古老村庄,却没有得到保护,而是被拆除。在拆迁中,那些美丽、古老的乡村在消失,那些富有个性的老城区在消失,当然,那些标志性建筑也在消失,比如阿炳故居、宋代理学家的“爱莲堂”、福州的三坊七巷……

  如今,无论走进哪座城市,你很少能看到具有当地风格的建筑,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人造景观、克隆的“山寨版”建筑。一样的马赛克、玻璃幕墙,一样的高楼和商业街都挤在市中心,一样的港式、欧风的中不中、洋不洋、古不古、今不今,没有一点特色和个性。这难道不是城市的败笔?但这样没有自己个性和文化的败笔,在我们这个国度上却越来越多。

  有钱复制国外的“山寨版”,没钱保护自己的“珍藏版”。不说敝帚自珍,连真正珍贵得叹为观止的古村庄、古城区都被拆除。这让我想起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感慨,他说,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意大利城市之所以能成为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关键在于对传统文化遗产和城市独特风貌的精心保护、科学管理。我们的城市,不仅老城、老街、老屋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符号不能因为扩张而一味推倒重建,而且广州可选择保留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留下城市快速发展的印记。(6月15日《南方日报》)

  其实,一个地方是不是令人尊敬,是不是让人神往,是不是能让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只要看看这个地方是否有古建筑,看看这里的主人会不会骄傲地告诉你———现在我们进入了老村庄或老城区。潮州太平街义兴甲巷之所以高票跻身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0强,成为广东第一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街,就是因为老城区的“古”随处可见。朋友来潮州,我总是把他们带进老城区,如数家珍般地讲述着:这是千年古刹开元寺,始建于开元二十六年,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历史的载体不在教科书中,而是在有质感、有形体、有生命痕迹的城市里。当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说:“中国的建筑已经彻底走进了死胡同。建筑师无路可走了,在这点上中国的建筑师会同意我的看法。”不知是不是因为我们建筑师们走进了死胡同,才使中国各地都如此“山寨”?砸钱打造“山寨版”更是一种误导,甚至是一种文化灾难,它不仅浪费纳税人的钱,而且使本来就有文化的建筑遭到破坏。

  婺源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是因为具有徽风遗韵,明清村落,粉墙黛瓦,民风淳朴,文韵悠然,而没有复制哈尔斯塔特这样的“假洋鬼子”。享有“潮汕古建筑博览”美誉的潮州龙湖古寨,是古寨内巷陌纵横名宅巨祠无数,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原汁原味地方特色版,而不是克隆的“山寨版”。自然之美不是可以复制而来的,真正的幸福也不是克隆而来的。所以说,“可以山寨人家的村庄,但不能克隆人家的幸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