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杂谈:高铁泡沫争论背后的市场化盲点

2011年06月22日 18:13 来源:财经网

  【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斌 关于中国高铁涉嫌造假以及泡沫云云,现在媒体为此争论不休,然而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决策者而言,辨别出其中的奥秘,几乎不可能。惟一可行之计,只有放低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让同行们互相监督。

  近期铁道部原科技司司长周翊民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刘志军任上的铁道部,所谓中国高铁可达350公里运营时速之说,纯属自欺欺人。周翊民曾经身为铁道部的高官,又几乎全程参与了京沪高速的论证、可研、立项各个环节,无疑使得这段言论更具爆炸性。考虑到刘志军已经下台,这段评论给人云开雾散、拨乱反正之感。但是且慢,已经有专家对此持有不同意见。

  据《福布斯》中文网特约评论报道:rost&Sullivan公司能源电力部门的分析师曹寅在其新浪微博(http://weibo.com)中表示:“最近有前铁道部官员出来‘揭高铁老底’,他说:‘高铁会产生音爆’,不可能,只有达到音速才会音爆,而380km/h才音速三分之一;他还说我们CRH5是西门子的,其实CRH5源自阿尔斯通。高铁非常优秀,时速300km运行时,人均公里能耗仅相当于飞机的1/12,小轿车的1/8,客车的1/3,为什么有人看不得它好呢? ”

  当有网友问及高铁提速是否真如周翊民所说,是吃掉了原设计的安全系数时,曹寅说:“这是不对的,我们并不是把别人技术买来直接就用了,而是重新研发创新了,所以安全系数也相应提高。日本的报道之所以这样说是担心我们抢日本产品的市场,但我们的官员也这样说,真是莫名。”。除曹寅外,对于高铁“吃掉安全余量”说法持怀疑态度者不乏其人。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直言中国高铁还有很大的安全余量。“根据国际标准,高速列车安全性能有三大指标,脱轨系数不高于0.8,轮轴横向力不高于48,轮重减载率不高于0.8。而当中国高速动车组跑出486.1公里时速时(平时运营时最高只跑到350公里),这三个指数为0.13、15和0.67,分别是安全极限的16%、31%和84%。可以说,距安全限值还有很大余地。”

  恐怕就是高铁行业内专家,他们意见都不统一,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遍消费者了。作为消费者,除非货比货,否则无从知晓这其中究竟奥秘如何。对于决策者而言,也是如此,刘志军上报高铁计划,里面究竟水分多大?只有放开经营准入,让各路投资者进入高铁领域,而铁道部门超然于高铁蛋糕利益切割,才能制定行业统一标准。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作者:【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斌 】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