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航空母舰的中国符号

2011年07月07日 13:38 来源:《环球财经》杂志

  中国是“小姑娘”还是“钢铁巨人”

  □ 杜建国

  中国第一艘航母即将下水、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消息,让国人兴奋不已。不过就在消息传出不久后,4月26日,某知名媒体军事评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反对中国建造航空母舰,支持或反对并不足奇,奇怪的是他反对的理由:“中国不是一个世界性的海洋国家,造航母用处不大”;“英国是一个海洋大国,都不自己造航母了,觉得花几十亿美元不值,因为它不存在需要用航母对抗的敌人了”;现在中国造航母,如同“小姑娘开悍马,不相称”。

  中国造航母不是“小姑娘开悍马”

  这番评论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难道这位评论员先生指的不是今天的中国,而是20年前的中国?难道今天的中国,还算不上海洋大国吗?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出口大国。中国生产的无数工业产品,通过东部海港运往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国大量的农矿产品和工业产品,也几乎以同样的规模运抵中国的港口。中国海洋港口吞吐总量已经连续七年保持世界第一,2010年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最前的十大港口中,中国稳占八席。中国现在每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五亿吨,相当于新建一个上海港。2010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这三大造船指标,首次同时跃居世界首位。

  中国的远洋船队,也正以相应的规模驰骋于大洲大洋间。2011年2月,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桑托斯透露,中国正计划在哥伦比亚修建一条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陆上铁路,作为巴拿马运河的代替选择。从以上角度来看,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全球顶尖的海洋大国。

  至于该评论员说英国人认为航母“不需要”和“不值得”了,这种说法有欠妥当。众所周知,英国正在建造“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不自己造航母”这回事并不存在。当然,英国对建造航母不是没有不同意见,但不是说造航母不值得,而是因为担心军费紧张,负担太重。英国经济长期低迷,财政紧张,想维持现有的军事规模有心无力。将来即使是航母建成了,那么也可能缺乏舰载机,只能“裸航”。英国最近向法国发出了联合使用航母的建议,英国提供航母,法国提供舰载机,这实是出于无奈。

  缺钱的不仅是英国,美国也如此。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2月11日报道,由于国会迟迟没有通过2011财年预算,海军一直按照前一年的拨款水平进行运转,这迫使海军正取消许多军舰的维修计划,而类似“弗吉尼亚”级潜艇和濒海战斗舰的新军舰建造计划甚至可能也将遭到削减。

  与英美两国的入不敷出相比,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埋头苦干、辛勤积累,早已由眼巴巴地盼着西方来投资的旧愁容,换成了资本出海的新笑颜。

  就在该评论接受采访的前一天,有报道称中投公司将很快获得数额1000亿至2000亿美元的新注资。而据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一项数据表明,在2009和2010年间,中国两家主要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公司至少发放了1100亿美元贷款,超过了同期内世界银行及其下属机构对发展中国和地区所做的贷款承诺1003亿美元。去年希腊爆发财政危机,引起社会动乱,中国果断施以援手。近期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宋哲称中国可能会扩大购买欧洲国家政府债券的规模。

  2011年1月20日,芝加哥市长理查德·戴利向出访美国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白道,“我们希望把芝加哥打造成对中国最友好的美国城市,成为中国进入美国的门户。芝加哥市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欢迎更多中国旅游者前来旅游。”

  这些话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熟悉啊,却又有些时空错位之感。因为这些话都是过去中国人对西方投资者讲的,可是不知不觉间,双方的位置已经颠倒了过来。4月26日有媒体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预测“美国时代”将在5年后结束,因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

  目前中国工业繁盛,财政充盈,与其说像是一个小姑娘——如该评论员所言,不如说像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小伙子。中国造航母,是一个与国力增长相匹配的形象,而不是“小姑娘开悍马”。

  中国工业高端技术研发能力或被低估

  中国被低估的除了经济实力之外,可能还有工业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能力。就拿中国即将完工的第一艘航母来说,其舰载机起飞采用了滑跃式,这比美国航母采用的蒸汽弹射起飞方式要落后。但是最近有报道称,中国在研制航母电磁弹射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航母电磁弹射属于最新式的舰载机起飞方式,美国也仅仅处在研发阶段。此消息若属实,那么中国将会因此而由无航母国家一跃而进入航母技术领先国家之列。

  在航空领域可能也是如此。飞机发动机制造是最高等级的军事技术,这一直是中国的软肋,美国方面估计中国要取得重大突破需要15至20年。但是4月10日,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公开表示,按照现在的势头,5年内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就会实现飞跃。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五月号刊登文章《重新审视中国军事崛起的速度》,文中认为西方对中国军力的估计常常是错误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J-20的研发速度和航母的建造规模。充足的财力、庞大的生产能力和新一代高素质的科技研发人员,这三者合在一起,足以让中国在陆海空诸多领域同时展开大规模的研发和生产。

  中国的军事研发从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中获益匪浅。长期以来,中国工业在人们眼里是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的象征,对此最典型的概括就是中国人无非干的是“拿八亿件衬衫换一架空中客车380飞机”的苦差而已。但是不知不觉间,中国工业生产的规模和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纺织服装产品在1986年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产品,不过这一地位仅仅维持了10年左右,到1995年就被机电产品取而代之了。近年来,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稳步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为大家注意的是,早在2006年中国就已经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了。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生产国,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规模至少位居世界第二。

  不久前日本因海啸引发核电事故,东京电力公司紧急请求中国的三一重工驰援一台臂架长62米的泵车,用于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的注水作业,该泵车运抵日本后在事故现场大显身手。不过这台泵车并不足以令人惊叹,因为由三一重工所保持的世界纪录还要比它长出整整十米。过去中国人一提到日本的三菱重工,可谓是如雷贯耳,谁曾料到关键时刻,日本人在家门口倒用起中国造的大型机械来了。其实近年来中国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在世界各地一直都很活跃,2010年10月智利圣何塞重大矿难事故期间,三一重工的大型履带式起重机也曾参与救援。

  强大的工业不仅是中国自行建造航母的基础,甚至现在西方国家建造航母时,竟然也离不开中国了。2010年12月17日,由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公司负责建造的一架起重量1000吨级的龙门吊被装上大型货轮驶离上海,航行1.4万海里后抵达目的地苏格兰的罗塞斯造船厂。这座龙门吊被命名为“哥利亚”(《旧约》中的大力士),用来组装英国海军在建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今天在航母的发源地,正在使用中国的机械设备来完成最关键的组装工作——这则新闻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拥有自行制造航母的能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拥有一艘航母。另外,这个1000吨级的龙门吊对于英国来说是“哥利亚”,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就算不上大块头了,因为由我们所保持的世界纪录比之还要多出整整600吨。

  2008年4月,美国CNN主持人卡蒂弗曾指责中国企业只能生产“垃圾产品”。闻讯后振华港机发表公开声明,称卡蒂弗“把中国高质量、高技术产品说成‘垃圾’⋯⋯是集无知、傲慢、愚昧于一身,是已消亡的殖民主义者借尸还魂⋯⋯美国东西海岸已从振华港机购买近200台大型集装箱机械,它们的高效工作是美国赖以进行近万亿美元进出口商贸活动的主力军。我们请这位卡先生去美国的码头看一看矗立在各大港口的来自中国的钢铁巨人,如果他敢在铁证面前再次叫嚣是‘垃圾’,我们会立即在美国请律师以诽谤罪起诉他。”振华港机的底气与豪迈缘自他们的港口机械占据了世界市场75%以上的份额。今天,振华这一“来自中国的钢铁巨人”正在建造美国西海岸的最新地标建筑——旧金山新海湾大桥。几年前,美国中断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改由其他国家来供应美国军人佩戴的贝雷帽。如今看来旧金山新海湾大桥的承建,除了交由中国企业,很难另有合适的选择了。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生产摩托车起家的吉利汽车公司,如今将大名鼎鼎的沃尔沃品牌纳入旗下,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企业在全球竞争中那种力图后来居上的劲头。

  除了制造业产值已经占据世界榜首,中国的科研人员数量也在迅速增长,据统计,目前中国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暂居世界第二,仅落后于美国。伴随着“中国制造”的成长,中国工人的结构组成也在悄然改变,过去的代表形象是“农民工”、“外来妹”,现在则包括了越来越多的软件工程师和各种生产线上的高级技工。2010年五、六月间,广东佛山本田汽车厂的工人发起停工,本田方面最后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此事在国内媒体得到了广泛报道。如果现在“广本”的工人技术水平体依旧很低,如果中国工业化的规模依旧局限于少部分地区,那么资本方可以随时随处轻松地找到替代者,如同上世纪80、90年代那样,还需要向工人妥协吗?

  中国工业单单靠“拿八亿件衬衫换一架空中客车380飞机”的时代,正在远去。中国企业已经能够在美国舆论的叫板下骄傲地展示自己的“钢铁巨人”形象,但是在国内媒体界和学界,持有“小姑娘心理”的大有人在。与振华港机集团同在上海的中国作家韩寒,最近就嘲讽中国企业生产不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军民产品,对此,想必英国海军和美国旧金山政府都不会同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