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8日 17:31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王雨任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虽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也低于去年10.3%的速度,但仍保持了较快增长。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国夏季粮油克服了大面积干旱和随之而来的洪涝灾害,获得丰收。其中,夏粮产量2525亿斤,比上年增产62亿斤,增长2.5%。秋粮种植面积11.57亿亩,比上年增加700多万亩。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2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2443万吨,减少0.5%。农业生产的好形势,为稳定市场供应、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生产基本上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比一季度略回落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稳定增长是今年以来整体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供给因素。
(二)需求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1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增势平稳。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
进出口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7037亿美元,同比增长25.8%,比一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增长24.0%,比一季度加快2.5个百分点; 进口8294亿美元,增长27.6%,比一季度回落5个百分点。顺差449亿美元,同比减少104亿美元。
(三)经济运行质量较好,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超过30%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56876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一季度增长33.1%,二季度增长29.6%。
企业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203亿元,同比增长27.9%,比1〜2月份回落6.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上半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长2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四)各类市场价格普遍上涨,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到6.4%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平均上涨5.4%。其中,一季度上涨5.0%,二季度上涨5.7%。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到6.4%,创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新高。
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高达6.4%,不仅较5月份扩大了0.9个百分点,而且创了2007〜2008年那轮通货膨胀以来的新高。6.4%的月度涨幅不仅意味着通货膨胀水平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还表明年初4%的年度调控目标几乎成为不可能,因为6.4%的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幅使上半年涨幅达到5.4%,这就意味着要想完成4%的年度调控目标,下半年只允许上涨2.6%,由于下半年翘尾因素达到1.7个百分点,下半年的新涨价因素只有0.9%的空间。在当前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复杂且相互交织的情况下,新涨价因素岂只是0.9%可以反映的。因此,6月份6.4%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值得好好分析。
首先,导致本轮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一些基础性因素没有减弱的迹象。国际国内流动过剩局面仍在持续,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仍在创造基础货币,国际大宗商品波动性上涨仍在加大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和劳动力工资的频繁调整使成本上涨压力有增无减,6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月上涨0.2%,比去年同月上涨10.5%。
其次,运行中不断出现新的推动价格上涨的不确定、偶发性因素,为本来已经高涨的通货膨胀预期推波助澜。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的大面积干旱,造成部分农副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的恐慌,一些产品价格出现短时的较大幅度上涨;后又出现“旱涝急转”,农副产品又出现了波动性上涨;进入二季度后,生猪供应的短缺又使猪肉价格急剧大幅度上升,并迅速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基础性因素和临时性的偶发因素相互交织、相互推动,是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再次,必须看到翘尾因素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涨起来的,这样就对今年历月特别是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造成了比较大的滞后影响。初步测算,6月份上年价格上涨的滞后影响(俗称翘尾)达到3.7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在6月份上涨6.4%中,57.8%是由翘尾因素影响的。因此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翘尾影响,当月居民消费价格只上涨2.7%,并不能算高。
第四,从构成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近7成是由食品拉动的。在各类商品和服务中,6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26个百分点,占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的66.6%。在食品中,粮食价格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2.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94个百分点;鲜蛋价格上涨23.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6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3.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7.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9.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9个百分点。在肉禽及其制品中,猪肉价格上涨最多,上半年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占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21.4%。
此外,非食品因素推动作用初显。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8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6月份全数上涨,显示非食品因素也逐渐成为推高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重要力量。其中,受汽油柴油价格上涨影响,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较多。1〜2月份,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3%和0.1%,3〜6月份分别上涨0.1%、0.5%、0.7%和0.9%。二季度,在交通和通信价格中,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13.2%,比一季度扩大4.4个百分点。
总之,6月份价格上涨6.4%原因复杂,有的因素来自于国外,有的来自于国内,有的是供求问题,有的是需求问题,有的可控,有的则游离于政策调控之外,有的是老的因素,有的则是新出现的因素。这使我们不得不面临一段时期的物价水平相对较高的局面,同时也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平均上涨7.0%,其中,一季度上涨7.1%,二季度上涨6.9%。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平均上涨10.3%,其中,一季度上涨10.2%,二季度上涨10.4%。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方面和问题
虽然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稳中见忧,环境趋紧,特别是经济运行中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一)导致国民经济增速下行的因素趋强
尽管从总体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增速并不慢,但从动态看,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9.6%、9.8%、9.7%、9.5%,增速呈现回落态势。必须看到,运行中存在一些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因素,如果这些因素得不到有效解决,且继续发展,经济也存在过度下滑的风险。
一是消费和出口增速回落使得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下降。消费持续增长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房市和车市降温影响消费持续快速增长。部分应对危机的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使得汽车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速大幅回落。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0%,比上年同期回落41.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销售同比增长15.0%,回落22.1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影响房地产及相关产品销售增长。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9%,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同比增长28.3%,回落3.8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0.0%,回落8.5个百分点。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难度很大。今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和国内出口成本上升影响,出口增速回落明显,下一阶段仍不容乐观。美国6月份失业率达到9.2%,连续3个月上升,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使美国进行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急剧上升,加剧了世界经济和通货膨胀的波动风险。欧洲主权债务风险又有扩展的迹象,希腊面临新的一轮救济,意大利债务风险不断积聚,欧元区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到53.6,表明欧元区经济短期内难以明显恢复。日本受地震、海啸和核泄露事件长期化影响的趋势增加,预计日本经济产出在三季度后才能恢复到震前水平。从国内看,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外贸企业接单周期普遍不超过4个月,当前的定单以小单、短单居多,加上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外贸出口企业生产难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维持负增长态势。
二是货币政策调整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预期和融资环境。今年以来,央行为应对通货膨胀、收紧流动性,三次提高利息,六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资金超过2万亿元,新增存贷款明显减少。由于贷款规模约束和新增贷款多用于支持优质客户,使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根据企业景气调查,二季度,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89.3,环比下降2.7点,连续处于不景气区间,且程度不断加重;中小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仅为79.8,环比下降3.3点,且与大型企业相比相差了31.4点。持续的升息和不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大型企业影响不大,但对本就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尤为严重。
三是除融资成本压力外,电力等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用工成本增加。继2010年30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北京、重庆等13个省区市再次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幅度超过20%。上半年,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同比增长15.3%,比上年同期扩大2.1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9.3%,涨幅比上年全年上升6.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3%,上升0.7个百分点。部分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普遍出现用电荒。当前的电力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且面临能源总量和强度的双制约。一方面,电力供应存在一定的硬缺口,如果再考虑持续高温、机组临检、区外来电减少等各种不确定因素,迎峰度夏电力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另一方面,节能降耗形势严峻,由于高耗能产业增速较快,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离下降3.5%的预期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完成全年任务十分艰巨。
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趋紧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成为各方关注的突出问题,那么,中小企业的困难究竟难在哪里?
第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生产经营预期。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困扰着大多数生产企业。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3%,其中6月份上涨10.5%,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只上涨7.0%,低于购进价格3.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上涨7.1%,低于购进价格3.4个百分点。由于大多数企业一般在接单后才组织原材料采购和进行生产,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企业采购原材料时往往面临利润空间缩小甚至亏损的情况。中小企业反映尤其强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竞争激烈、定单议价能力偏低、缺乏转型升级资金或热情,既难以通过提升产品价格转嫁成本压力,又难以通过大幅度提升生产效能消化成本压力,导致原材料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预期,增大企业生产经营难度,而且不敢做出扩大投资的决定。
第二,劳动力工资上涨与结构性用工短缺并存提高企业用工成本。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以来,调整的频率明显增多、幅度明显提高,企业工资成本急剧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迅速恶化。与此同时,劳动力供求形势发生变化,由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新一代劳动者对自身权益诉求提高,沿海地区“招工难”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对东莞市部分企业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其中近40%表示缺工比较严重。上述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企业用工成本面临持续的上升压力。
第三,电力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今年以来,多数地区普遍遭遇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在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下,供电部门一般不会或较少限制生活用电,只会对企业生产用电采取“拉闸限电”、“错峰用电”等措施,首当其冲的又是中小企业。为应对电力供应紧张,不少企业开始自行发电维持生产。企业自行发电,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有的企业反映,每度自行发电的费用要比网供电高出50%〜70%。
第四,融资难问题更趋突出,加重企业负担。今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上游企业缩短帐期或采用现金结算、下游企业延长账期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资金需求量大增,而与此同时,受货币政策紧缩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明显,获得贷款的难度明显加大。二季度以来,企业从银行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普遍上浮了20%〜50%。一些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经营、在贷不到款的情况下,被迫向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成本更高。根据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调查,一季度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高达18%。显而易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
第五,人民币持续升值加剧企业生产经营风险。2010年6月,人民银行重启人民币汇改,到今年6月人民币中间价已创汇改以来新高,升值幅度达到5.5%。而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经超过2%,对出口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影响企业出口盈利。据有关出口企业表示,人民币汇率升值1%,至少降低出口企业利润空间5%左右。另一方面,由于接单和结汇的时间差引起的汇兑损失也减少企业利润,甚至出现部分订单亏损。当前,人民币未来升值速度和水平的不确定性使出口企业谨慎接单,大单变小单,长单变短单,影响企业出口业务的开展。人民币升值与国际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相互交织,加剧了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对于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是局部的、有限的,没有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稳定的基本格局。整体经济、工业生产、企业利润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二季度以来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如果任期发展下去,就有可能由中小企业扩展到所有企业,从而影响总体经济增长的稳定。从宏观调控层面,既要利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有利时机引导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又要高度重视企业的现实困难,防止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演变为全局性问题,造成经济增速的过度回落。
对于经济增速的下滑,一方面要认识到,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符合宏观调控预期,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所需要的,如果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力量可以把经济增速调整到合理的水平,那么经济增速的下滑就是可接受的,也是可持续的。而且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看,经济增长也存在向上的力量,即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大,换句话说,经济过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但另一方面,我们确实要关注导致经济增速的下行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因为,在当前速度仍然是解决前进中问题关键因素的前提下,经济增速的过度下滑影响的绝不是短期的增长,要防止由于速度过度下滑引起深层次和长期积累矛盾的集中爆发,破坏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对于上述可能引起经济增速下滑的因素也要高度重视。
(二)市场物价持续高位运行强化通货膨胀预期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走高。1〜6月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9%、4.9%、5.4%、5.3%、5.5%和6.4%。工业生产者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且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逐步显现。从价格走势分析,稳定物价的基础还不牢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大量资金流向新兴经济体的局面不会改变,受国际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上粮食、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国内受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人们对价格上涨的预期较强。近期生猪价格快速上涨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推动价格上涨压力趋向长期化。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强化了通货膨胀预期,使得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仍必须把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放在首要位置。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也存在保持物价水平稳定的有利因素。一是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有利于缓解价格上涨的总需求压力。二是国内推动价格上涨的货币条件有所改善。今年以来,央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信贷增长呈逐步回落态势。5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回落至5516亿元,同比少增1006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5.1%,为2008年12月以来的新低。三是夏粮丰收有助于稳定通胀预期。四是翘尾因素影响逐渐减弱。二季度是全年翘尾因素影响的高点,之后将逐步回落。初步测算,三、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影响分别为2.7和0.7个百分点,分别比二季度回落0.6和2.6个百分点。
对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需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部分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有一定的合理性,如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工资成本上升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结构调整等,另一方面,也要高度关注通货膨胀的危害性,防止通货膨胀预期形成螺旋型上涨后自我实现。
(三)“转方式、调结构”压力依然较大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主线,经济的运行要始终以“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前提,但半年来的经济运行结果表明,伴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和价格水平的上升,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某些方面甚至还有倒退。
一是高耗能行业发展依然偏快。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12.6%,其中,一季度增长12.2%,二季度增长12.7%。表明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依然较快,高耗能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依然较大,节能降耗形势依然严峻,完成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预期目标的难度很大。
二是居民收入增速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速。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为主转向以消费为主的关键。但今年上半年,尽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2%和20.4%,保持较快增长,但同期财政收入增长31.2%,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7.9%,增长速度更快,表明收入分配仍过多地向国家和集体倾斜,同时意味着居民个人消费能力仍然受收入水平难以有效持续提高的制约。
三是经济增长从需求上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从供给上仍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支撑。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7.5%,不足50%。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0%,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3,下降0.6个百分点。
当然,对于结构问题也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结构调整不是个短期问题,不能指望在半年内就出现大的变化,这既不现实,也无可能,但另一方面,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贯穿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按此推理,实现结构调整目标尽管是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但也不能出现倒退或原地踏步的局面,否则,结构调整只能停留在纸面上,重现过去多年来经济结构调而不动、徘徊反复的局面。
三、宏观调控的着力点
综合以上情况,下半年,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的局面不会改变,运行中还可能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宏观调控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此,应把促稳定增长、控物价上涨、调结构升级、转发展方式、促改革开放作为宏观调控的着力点,确保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具体来说,要做好“五个加大力度”。
1.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方面,要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做到松紧适度,保控结合;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意识到,农产品稳定增产对于控制通货膨胀至关重要,要抓紧组织秋粮生产,稳定种植面积,确保生产资料价格和物资及时供应,为秋粮丰收打好基础。在确保企业生产上,要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强化对煤、电、气等生产要素的供应和调节,保证有市场、有效益、技术水平先进的企业生产。鼓励银企对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着力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2.加大控制物价上涨力度,减轻物价上涨对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影响。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对于稳定物价十分重要。降低通胀预期既要调控需要,更要调节供给。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操纵、哄抬物价行为。保证粮食、油料、蛋奶、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抓紧建立低收入居民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减轻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影响。
3.加大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在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多发挥财政政策结构调整的功能,通过减税和贴息的办法推动某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产业发展。支持的重点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经济增长点的快速发展。
4.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为了完成节能降耗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推动节能降耗工作。要控制高耗能行业生产,降低重点耗能行业能耗,加强能耗评价考核,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要严格市场准入,限制审批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大力发展低耗能、高效益产业和循环今后国际,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5.加大改革力度,为抑制通货膨胀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体制基础。要利用经济走稳的有利时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重点是推动三项改革,即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为提高消费创造条件;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资源税费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理顺煤电关系;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中小商业银行建设,放开对中小金融结构的业务限制,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