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9日 08:47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评论员
惨烈的悲剧也再次证明,安全远比速度更重要。但是,用什么来保障在“建设狂热”的背景下,安全始终能至上,人民的生命尊严被始终放于最高的位置,一个政府始终认识到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恐怕还需要更多慎重的思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中午抵达“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并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此次事故的原因和处置工作有很多质疑,我认为应当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严肃对待,给群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我们要求事故调查全过程公开、透明。他同时强调,调查处理一定要对人民负责,无论是机械设备问题,还是管理问题,以及生产厂家制造问题,都要一追到底。如果在查案过程中,背后隐藏着腐败问题,也将依法处理,毫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长眠在地下的死者。
7月23日晚发生在浙江温州的动车追尾事故,为中国铁路事故史新添了一项残酷的纪录。此时,距“4·28”胶济铁路特大事故不过三年零三个月。铁路是仅次于飞机的第二安全的交通工具,但近期频繁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列车事故,正在迅速透支着公众对铁路的信任。投资者选择了用脚投票:7月26日沪市,高铁概念股大跌,航空股逆势大涨;乘客们也选择了用脚投票:温州厦门福州机票飞涨,部分航班一票难求。显然,由“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所引发民众对于铁路的普遍焦虑已经在持续发酵,民众尤其惶恐的是,在如今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这次事故的发生会不会不只是偶然?在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会不会成了那只被试验的可怜小白鼠?几乎可以肯定,只要一天“7·23”事故没有通过“公开、透明的调查过程”得出“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那么,谈论重建对于铁路的信心都是奢侈的。
重建信心,不是出来简单否定事故车厢内无生命迹象救援结束的说法,因为行动可以表明一切;更不是面对质疑一厢情愿地表示:“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因为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可信度不在口头上,应该在实践中”。重建信心,最基本必须做到两点,首先是全程透明、公开的事故调查。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了解媒体和民众关切的质疑,尽最大可能透视事故全面真相,同时也要审慎认真,实事求是,不受外界干扰,让调查结果科学严谨,经得起推敲,获得公众的认可与信任。其次是毫不含糊的问责措施。尽管在“7·23”事故发生初期,上海铁路局就有3位领导干部旋即被就地免职,但是这不应该意味着问责就只限于上述范围。随着事实真相逐步清晰,责任逐渐厘清,该是谁的责任谁也不能逃脱干系、置之事外。人生命的逝去无法挽回,悲剧为家庭、社会所带来的悲痛难以磨灭,但是一个真相、一个该负的责任,可以告慰这些已经长眠地下的人们,可以告诉他们他们的牺牲不是没有价值的。
重建信心,还在于改变长期缺乏市场竞争下“铁老大”养成的痼疾。无论是对故障原因的讳莫如深,还是对列车应急服务的准备不足,抑或是对事后赔偿的断然拒绝,甚至是事故发生后高人一等的谈判姿态,都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安全大检查———这种内部整改的抓安全方式在铁道部由来已久。从2008年到2011年,几乎每年铁道系统内部都要进行安全大检查,但“7·23”事故还是发生了。这种内部监督的失控,凸显了外部监督的必要性。温家宝总理在事故现场苦口婆心地说:“这起事故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高铁建设中的安全度,要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统一,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惨烈的悲剧也再次证明,安全远比速度更重要。但是,用什么来保障在“建设狂热”的背景下,安全始终能至上,人民的生命尊严被始终放于最高的位置,一个政府始终认识到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恐怕还需要更多慎重的思考。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