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一节成名的想法天真了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17:52 来源: 工人日报发展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功夫。打造“地区名片”要立足本地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也要靠扎扎实实的努力。走捷径、一夜成名的想法,往往会适得其反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
据《新华每日电讯》8月14日报道,江西瑞昌市,一个紧临长江、隔鄱阳湖上百里、只有13.8万人的小城,不产“鄱阳湖龙虾”,却耗资600余万元大张旗鼓地办起了“首届鄱阳湖龙虾节”,结果想“造势”却“肇事”,参加“万人龙虾宴”的200多人因急性肠胃炎入院治疗,百姓怨声载道。记者实地调查发现,“鄱阳湖龙虾节”有三怪:不挨鄱阳湖却办“鄱阳湖龙虾节”,名不副实,自欺欺人;办节开销600余万元,政府好大喜功;“万人龙虾宴”,数百人上吐下泻。“鄱阳湖龙虾”的怪相尤其是以闹剧收场的尴尬引人深思。
江西瑞昌市花巨资办“鄱阳湖龙虾节”,是期望通过办节造势打造“地区名片”,扩大和提升地区影响力,促进当地发展。平心而论,这样的初衷本不应该受到太多指责,但是由于其打造“地区名片”,没有实实在在的内涵,一味依靠造势,才演变成“造势”不成变“肇事”的结果。这样的结果,不仅有违其初衷,而且教训深刻,不仅给本地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且对其他一些具有同样理念的地区也是一个警醒。
其实,通过办节、改变地区名称或者举办一些文化活动等行为,打造“地区名片”、提升本地名气的做法,屡见不鲜。有的通过宣传历史名人,提升当地知名度,如老子故里、诸葛亮故居等;有的通过包装当地名山、名水或者文化遗迹,提升当地知名度,如黄山、香格里拉等;有的是举办特色产品交易会或者特色节日,提升人气,“鄱阳湖龙虾节”就属于此类;还有的是利用文学电影作品中提及的地名造势,如张家界一度将一些景点根据电影作品改称为“哈利路亚山”等。有的做法较为成功,有的则较失败,甚至成为公众诟病的对象。
如果进行一下梳理分析不难发现,凡是打造“地区名片”成功者,都有实实在在的内涵,其总体定位立得住脚,而且通过后续不断努力,逐步夯实相关工作;凡是打造“地区名片”失败者,往往是其定位主题存在争议,有的太过牵强,甚至是生拉硬扯,不仅定位立不住脚,而且普遍存在基础工作不实的现象。
打造“地区名片”,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招商引资,发展地区经济,如果定位准确,内容扎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黄山市、香格里拉市等地区通过旅游立市,快速提升了地区名气,吸引了众多旅游者,而且通过夯实旅游基础设施,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而如果定位不准确,根基不扎实,只是一味期盼通过树立一个噱头吸引眼球,则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劳民伤财,产生负面影响。
透过“鄱阳湖龙虾节”的诸多怪相,可以看到,尽管有关部门多次强调地方官员要克服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但仍有一些人存在严重的“政绩焦虑症”。一些地方在通过举办节庆等方式打造“地区名片”过程中铺张浪费的问题仍然存在。
发展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功夫。打造“地区名片”要立足本地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也要靠扎扎实实的努力。一“节”成名的想法,天真了些。走捷径、一夜成名的想法,往往会适得其反。